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82686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过去那种以纸笔测试为主要手段来评价学生优劣的教学评价已逐渐被淘汰,因为它的评价内容片面,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它过分追求考试分数,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日常的、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对结果的认同,自信心、自尊心得不到保护。因此,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态势中,倡导一种侧重评价过程、强调评价对象主体参与,重视评价方式多样、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即发展性教学评价。它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旨在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不断提

2、高。它的理论依据有“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多元智力理论”和“反思性教学”思想等。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思想呢?1.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在全统的教学评价中,惟“学生的学业成绩”论教师的工作业绩,因而许多老师在“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中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并运用“题海战术”训练出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兴趣而言,学得很吃力,普遍存有畏难和逃避心态。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变换角色,因为老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引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

3、息的“重组者”和动态生成的“推进者”。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好让他们真正体会其中的乐趣,发自内心的去学。教师要摒弃那种视课程为“法定知识”或“圣经”式的文本而不准越雷池一步的观念,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倾听他们在课堂上的声音,多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给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做”与“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因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 例如在主题班会上,老师

4、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我的学习是为了-”,同学之间无拘无束的关系将会令他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给出许多不同的答案“为国、为家、为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育之恩!”;“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和谋生!”等等,这既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充当活动的主角,又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2. 重视学生的人生价值。当前新课程理念中倡导“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传统观念以学生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为唯一衡量标准,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数的高低,只是反映一个阶段内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某种情况

5、,分数与成才不是绝对成正比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不能把目光只投向少数尖子学生,也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按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要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向个性特长方向发展。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逐步养成创新人才的人格。如对一些有体育专长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在校运会上发挥体育特长为集体争光,并在将来走体育发展的方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一些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就多给机会他们在文艺活动中去表演节目,让他们充分体现成功的喜悦,并鼓励他们学好文化知识,将来走文艺发展的路子来实现自己

6、的人生价值。对一些口才好的学生,便鼓励他们加入校园广播站,增加锻炼的机会,为将来的发展铺好路子。3.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与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教师的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学生是教学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任何指导、启发和传授,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才能产生效应。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又要学生发挥能动性,主动参与,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中,通过自主的“做”与“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只是打“

7、 ”或“”,又或者只是打个分数,这样对一些在学习上自觉性不够的学生,那无论是对与错,对他们来说,都没关系,影响都不大,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给学生写上一些有鼓励性的评语,与学生交流思想,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减少相互间的隔膜,让学生在学习上能最大限度的得到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在思想上能得到老师的提醒和教育。如对一些粗心大意做错题的学生,老师可以写上一些能触动学生心灵的话语。例如“同学,今天是否心情不佳,为什么和粗心大意交上了朋友?老师多么希望你能天天快乐,真诚的和细心做好朋友。”或者是“同学,今天你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粗心大意不是你的忠实朋友了吧!请你立场要坚定一点,放

8、弃粗心大意这个朋友,因为认真、细心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又如对一些在命题作文“长大以后,我-”,便可以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果每个同学都象你一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那么,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就指日可待了,努力吧!朝着你的目标努力奋斗,相信你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们支持你!”4.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理念中倡导“发展才是硬道理”。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而教,学生立足于自身发展而学。老师在教学上要摒弃急功近利的简单化策略和模式,以知识为载体,注重教学过程的创造性,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创造潜质和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策略。因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是他们明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

9、式。“人的创造能力是最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开发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伤的能力”。 “教育是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这种双重力量”。老师在课堂上要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勤思考、爱创新,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捕捉学生亮点,发掘学生的潜能,而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势向学生施压,惟我独尊,抹杀学生内在潜能发展的机会。潜质包括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如在一节公开课的提问中,主动举手的学生却出乎意料的回答错误,全场哄堂大笑。这时,老师千万不能一棍子打下去,“你错了!”或甚至取笑说:“你怎么这么简单都答错呢?”这样只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无地自容,以后他也再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了。其实,老师可以婉转而又鼓励的说;“你的勇气真令人佩服,你活跃的思维真值得同学们学习,你的答案也让我们感到惊奇,给我们带来一阵快乐,缓解了大家紧张的气氛,谢谢你,我们的爱心大使,希望下次能回答正确。”那样,既可以让该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又能激励他继续努力学习,何乐而不为呢?“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明天的生活和发展,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在教学上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现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