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传出异常.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51634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瞳孔传出异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瞳孔传出异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瞳孔传出异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瞳孔传出异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瞳孔传出异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瞳孔传出异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瞳孔传出异常.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瞳孔功能障碍一、传出异常(一)基本流程1.确定瞳孔是否等大若不等大提示存在虹膜(瞳孔开大肌或瞳孔括约肌功能障碍)或其支配神经障碍2.确定是差异程度在明处更明显还是在暗处更明显(二)在暗处更明显的瞳孔不等一)生理性瞳孔不等特点:1.在暗处大约20%的正常人双瞳不等,在室内光下约10%的正常人双瞳不等(双瞳直径差0.4mm)。2.双瞳直径差一般0.6mm。少数可大1mm二)horner综合征:临床表现:1.眼裂小,眼球内陷:机制:交感神经功能受损上睑及下睑内平滑肌(Mullier肌)瘫痪上睑下垂、下睑上抬。2.瞳孔缩小特点:1)双侧瞳孔不等在黑暗环境中更加明显,在光线明亮时可减弱或消失。(机制:光

2、线明亮时双侧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双侧瞳孔趋于接近等大)2)散大迟滞:关灯后正常侧瞳孔迅速散大至最大位置,而Horner瞳孔散大慢。3)反常性瞳孔散大: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儿茶酚胺可引起瞳孔的显著散大(机制:瞳孔开大肌失神经支配后对儿茶酚胺类物质超敏)4)同侧虹膜色素脱失:主要见于先天性Honer综合征,后天获得性少见。机制:交感神经功能受损瞳孔开大肌瘫痪,瞳孔括约肌相对功能亢进瞳孔缩小。3.同侧面部血管舒缩障碍或排汗障碍患侧无汗/少汗,面部及结膜的潮红等。提示中枢性或节前性Horner综合征。诊断试验:1.关灯后引入突发噪音:正常侧瞳孔迅速散大,而Horner瞳孔散大迟滞机制:进入黑暗环境后交感神经

3、兴奋至瞳孔瞳孔开大肌兴奋,突发的噪音引起支配开大肌的交感释放增加,均可使得正常眼瞳孔散大,但Horner瞳孔上述机制均缺乏,瞳孔不能显著散大,使双瞳不等大明显2.可卡因试验方法:关灯条件下检查;于双眼中滴入10%的可卡因溶液(4060min达高峰)结果:正常眼45分内瞳孔扩大至8mm或以上。规定45分钟后双瞳直径差大于或等于0.8mm,提示不扩大侧失交感支配。机制:可卡因 1)不能扩张失交感支配的瞳孔;2)不影响副交感神经;3)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重吸收,从而使去甲肾上腺素持续存在于交感神经末梢与平滑肌间,使有交感支配的瞳孔开大肌持续收缩horner综合征的定位:1.中枢性horn

4、er综合征特点:1)几乎均为单侧(交感的传出走行于脑干及颈髓外侧)2)多伴有定位体征:如Wallenberg综合征2.节前性horner综合征特点:特征性的无汗:一侧头部、面部及锁骨上的颈部皮肤均受累的无汗(中枢性也可有相同的表现)常见病因:1)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肺癌、乳腺癌2)颈动脉鞘后方肿瘤,可表现为Rowland Payne综合征(节前性Horner综合征伴同侧膈神经、迷走神经及喉返神经麻痹),如神经鞘瘤、纵隔肿瘤3)外伤手术:如C8或T1椎间盘突出、臂丛损伤、气胸、冠脉旁路手术、起搏器置入,硬膜外麻醉误入或胸膜间麻醉剂在肺尖处颈胸膜吸收入颈胸神经节,胸腔引流管、血管插管、枪弹伤3.节后

5、性horner综合征病因:1.颈内动脉本身的病变或者沿着颈动脉走行的病变(常见原因):颈动脉夹层,颈部肿瘤、颈部炎症性疾病、颈部占位、颈部淋巴结2.同侧的Horner综合征、舌肌麻痹、咽部感觉缺失、吞咽困难(后组颅神经)提示可能的鼻咽部或经静脉孔肿瘤。3.海绵窦的肿瘤、动脉瘤、炎症或其他病变:多有眼肌麻痹、面部感觉障碍。同侧的节后性Horner综合征伴外展神经麻痹提示海绵窦病变。4.中颅窝或破裂孔附近的肿瘤、颅底骨折定位鉴别试验羟苯丙胺试验适应证:1)经可卡因试验或临床证实的明确的Honer综合征的定位鉴别2)可卡因试验后2448小时不行羟苯丙胺试验(以保证角膜和瞳孔自可卡因试验中恢复)3)H

6、oner综合征发病1周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突触前膜的去甲肾上腺素尚未耗竭)方法:双眼下结膜穹窿滴入2滴1%氢溴酸羟苯丙胺,45min暗环境下观察双侧瞳孔。结果:1)正常瞳孔:散大。2)节后性Horner瞳孔:无瞳孔散大反应(节后性病变神经末梢无去甲肾上腺素存储,不能释放)3)节前性及中枢性Horner瞳孔:瞳孔散大,甚至较正常眼更加明显。(中枢性或节前性病变时,节后神经元正常,用药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且由于常伴有瞳孔开大肌突触后膜受体上调)机制:羟苯丙胺可使交感神经末梢内存储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儿童获得性Honor综合征:1.对照老照片可确定是获得性的Horner综合征2.病因1)肿瘤:

7、脊髓肿瘤、胚胎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2)创伤性臂丛神经麻痹,胸内动脉瘤、颈内动脉血栓形成3)无关发现先天性Horner综合征1.完整的临床表现:1)眼裂小、眼球内陷2)瞳孔小3)面部无汗4)受累虹膜色淡(节前或节后病变均可间接或直接使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受累,引起色素细胞发育受损)5)阿托品潮红:当患儿出现眼裂小、瞳孔小症状但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交感神经缺损时,以阿托品(交感神经抑制剂)散瞳时发现对侧颜面潮红,病侧无变化2.病因及特点1)有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从产伤证据病史特点:多有产钳助产围生期头部损伤病史临床特点:有明显的眼裂小、眼球内陷,瞳孔小,面部出汗正常。药理学试验证实节后病变。2

8、)无产伤病史,临床及药理学提示颈上神经节病变病损原因:颈上神经节的胚胎病变,颈上神经节供血血管破坏,交感神经通路的更近端处病变后发生颈上神经节跨突触发育不全临床特征:药物试验证实为节后病变,但存在面部无汗提示病损发生于接近泌汗纤维与颈外动脉伴行的分离处。3)节前交感神经通路外科或产伤证据病损原因:臂丛神经外伤或胸腔手术临床特征:节前Horner综合征特点解剖基础:一级神经元:下丘脑交感中枢 行于中脑、脑桥、延髓、颈髓的外侧(可能经中间神经的多突触传递)二级神经元:C8TI脊髓灰质中间外侧柱的脊髓交感中枢(Budge&Waller 睫脊中枢) 越肺尖穿过颈胸神经节转向上行 沿颈动脉鞘上行至CCA

9、分叉处三级神经元:CCA分叉处的颈上神经节1.沿ECA至面部,支配同侧的面部泌汗及血管舒缩2.沿ICA上行(颈动脉神经丛/颈动脉交感丛),伴行于ICA-C1, C2, C3, C4至海绵窦与ICA分离于VI短暂伴行加入V1随着眼神经的鼻睫神经入眼支配瞳孔括约肌,Muller肌,及前额部的汗腺三)交感神经超敏反应特点:瞳孔不等在黑暗环境中更加明显。1.蝌蚪样瞳孔机制:反复发作的交感神经支配爆发(发作性瞳孔开大肌功能亢进),后期出现交感神经的丢失及Horner综合征。临床表现:发作性的一侧瞳孔变形,瞳孔向一侧牵拉类似蝌蚪的尾巴,每次持续12min。2.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发作性单侧瞳孔散大临床表现:

10、部分下颈段及上胸段(睫脊中枢水平)损伤患者出现发作性单侧瞳孔散大机制:发作性的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四)药物相关特点:1)急性瞳孔不等大2)有药物使用病史1.瞳孔开大肌的药物刺激(拟交感类药物)临床特点:瞳孔散大及双瞳不等在黑暗中较光线明亮下明显。原因:1)鼻内或因其他原因使用可卡因经鼻泪管反向进入结膜囊2)角膜有破损(如因佩戴角膜接触镜),使用含有拟交感类的滴眼水,后者进入前房3)治疗肺部疾病含有肾上腺能的药物雾化及溢出于面罩周围并于结膜囊中浓缩2.瞳孔括约肌兴奋性药物刺激(副交感激动制剂)临床特点:无反应性瞳孔缩小,双瞳不等在黑暗中更明显原因:有副交感激动制剂使用,如有机磷制剂(二)明亮环境中更

11、明显的瞳孔不等一)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损伤解剖基础:同侧的E-W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睫状神经节(换元)睫短神经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眼内肌麻痹:瞳孔收缩麻痹和调节麻痹)损伤定位:1.E-W核损伤临床定位:中脑上丘水平中央灰质临床特点:1)单侧孤立性无反应瞳孔散大少见,多为双侧均受累,表现为双侧瞳孔无反应散大2)多伴有动眼神经运动核的损伤,出现上睑下垂和(或)不同组合的眼外肌麻痹。或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表现.2.颅内动眼神经干中副交感纤维(瞳孔运动纤维)损伤临床定位:中脑内动眼神经经行处解剖基础:副交感纤维位于动眼神经组群的嘴侧部位临床特点:1)病因可为缺血、炎症、浸润等2)动眼神经的病变可

12、仅破坏支配瞳孔括约肌的纤维出现单侧无反应性散大瞳孔,或仅破坏支配眼外肌或(和)提上睑肌的运动神经出现瞳孔回避的动眼神经眼外肌的麻痹,或动眼神经支配眼内肌及眼外肌的神经均受累。3)可表现为单纯的完全性或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或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出现偏瘫、震颤,感觉障碍等(累及锥体束、红核、黑质、上行感觉传导纤维)。3蛛网膜下腔段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损伤解剖基础:1)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颅,继而行于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间,入海绵窦。2) 副交感纤维位于动眼神经表面,由上向内侧移行。病因:1) 颅底脑膜炎: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病毒等。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瞳孔反应减弱。机制:颅底炎症使位于动眼

13、神经表面副交感神经纤维常最先受累。2) 动脉瘤:包括后交通段动脉瘤、基底动脉动脉瘤等。多表现为眼内肌、眼外肌均受累的动眼神经麻痹,也可表现为单纯孤立性瞳孔散大(相对少见)。3) 动眼神经本身的病变:神经鞘瘤、血管瘤等。4.海绵窦段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损伤解剖基础:此段副交感纤维位于动眼神经的下表面。临床特点:以孤立性散大瞳孔为表现的动眼神经损伤少见,一般多伴有动眼神经眼外肌的麻痹、或其他神经损伤(如IV, V, VI等)。5.睫状神经节及眶部神经根的损伤完整的临床表现包括:1) 双侧瞳孔不等大,明亮环境中更明显(早期表现)2) 麻痹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早期表现)3) 强直性瞳孔:特征性表现4

14、) 调节麻痹5)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胆碱能超敏反应非特异性,无论节前或节后神经损伤都可出现,以节后损伤多见方法:在每只眼的结膜内滴入2滴0.1%毛果芸香碱溶液,45min观察结果:若瞳孔显著缩小且光刺激无反应提示敏感性增加,正常眼对上述浓度的毛果芸香碱无反应且光反应正常。机制:失神经支配后效应细胞对递质或递质类似物更加敏感。强直性瞳孔概念:麻痹侧瞳孔近反射增强呈强直性,近刺激瞳孔缓慢强直收缩(收缩较正常侧更显著)再缓慢散大。机制:睫状神经节破坏,或者眼球后间隙、眼内间隙、脉络膜上间隙的睫状短神经破坏后,异常的再生睫状短神经进入瞳孔括约肌所致(部分可能是由支配睫状肌的神经以侧支的方式支配瞳孔括约肌

15、)。特点:裂隙灯检查可见瞳孔括约肌节段性收缩(蛆形运动),即光刺激下部分瞳孔括约肌收缩,部分瞳孔括约肌无反应。使用胆碱药物阻断剂则使全部括约肌麻痹。 分类:1) 局灶性强直性瞳孔特点:有局灶性眼眶或眼疾病病因:水痘、带状疱疹、麻疹、白喉,梅毒、结节病、猩红热、百日咳、天花、流行性感冒、鼻窦炎、Vogt Koyanagi Harade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病毒性肝炎、脉络膜炎、原发性或转移性脉络膜或眶部肿瘤,眼球钝伤,眼眶贯通伤,铁质沉积性疾病,各种眼球及眼眶内手术(视网膜复置术、下斜肌手术、眼眶手术、视神经鞘开窗术、光凝固术、经结膜冷冻疗法、经巩膜透热疗法、球后酒精注射、下牙槽神经阻滞),偏头痛,巨细胞都没炎等。2) 神经性强直性瞳孔特点:(1) 全身广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