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污染投诉无门投诉无果 扰民到底怎么管.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490959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噪音污染投诉无门投诉无果 扰民到底怎么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噪音污染投诉无门投诉无果 扰民到底怎么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噪音污染投诉无门投诉无果 扰民到底怎么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噪音污染投诉无门投诉无果 扰民到底怎么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噪音污染投诉无门投诉无果 扰民到底怎么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噪音污染投诉无门投诉无果 扰民到底怎么管 近年来,城市噪音污染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城市公害,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至深。某大型网站日前进行的一项噪音污染调查,高达98%的网友表示自己曾受到噪音污染,有约63%的网友表示在生活中受到了3种以上噪音污染。日前,记者在东莞东部镇区进行调查,发现基层执法部门在噪音污染的防治中,存在实际职能权限不明晰、执法难度大、执法权力不足等问题,以至于市民对于噪音骚扰普遍投诉无门、投诉无果或投诉难处理。一问为何投诉无门?案例一有困难,找警察!有噪音,找谁呢?临近期末考试,五年级的小华想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家里好好补补英语,却不想他所住的楼下有个工地

2、时常通宵施工,搅得人心神不宁。“嗡嗡嗡地响不停,像有一群苍蝇吵,还发出砰砰砰的响声,关上窗户都听得见,有时候连窗户都会震。现在我不仅看不了书,连觉都睡不好。”小华说,因为噪音太大,他晚上睡觉时,就在耳朵里塞两团棉花,有时凌晨三四点钟还被吵醒。小华住在常平镇中心的一个小区,近段时间,小区对面的酒店扩建工程时常彻夜施工,小区住户对此颇有怨言。6月30日晚22:35,记者来到该工地,只见工地灯火通明,一台钻桩机正在施工,传出“嗡嗡砰嗡嗡砰”的响声。记者来到小区5楼,楼下人声嘈杂,但工地噪音直敲耳膜。常平镇中心本是一片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商业区,早已习惯了噪杂氛围的住户却仍被工地噪音折磨得痛苦不堪,该

3、噪音的“杀伤力”可见一斑。为了让小华有个安静的复习环境,小华的母亲张女士不得不去有关部门投诉。可是,找什么部门?张女士的第一个想法是,“有困难,找警察”,于是拨了110,可警察说噪音不归他们管。张女士又想,噪音扰民,环保部门应该管吧,于是打电话给环保局,可环保局又说这是建筑工地的噪音,也不归他们管。张女士这下没辙了,“这噪音,到底该找谁呢?”无奈之下,张女士登上了常平镇公众信息网,试着在“镇长信箱”里留言投诉。不久终于有了回复,回复方是常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局,该回复称,执法人员将对该工地负责人进行教育,责令其按法定时间进行施工,减少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张女士这才知道,“原来这事儿由城市

4、管理综合执法局管。”权限不明晰宣传不到位在记者走访中,几乎所有市民都表示,对于噪音扰民不知该向什么部门反映,“貌似很多部门都在管,但又不知道到底是哪个部门管。”于是市民常常感到“投诉无门”。在我国,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境噪音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四类。四种不同的噪音污染分由不同的部门进行防治管理,具体的分工是,环保局负责工业噪音污染的防治;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的防治;交警部门则负责交通噪音的防治。虽然各个部门有明晰的权限规定,但由于宣传不足,大多数市民对此划分并不了解。加之在实际的执法中,一些基层部门又并未完全按照权限划分执法

5、,更造成市民对于各部门权限的误解。据某镇环保分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原先都归环保局分管,直到2007年,东莞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这两类的噪音防治便划归城管执法局分管。这位负责人说,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关乎民生,所以投诉也最多,但市民传统印象认为只要是噪音就该由环保局管,于是至今大部分人仍往环保局投诉。“一般来说,我们会将这两类的投诉转给城管执法局,但有时市民不理解,不断地向我们投诉,我们也会去现场查看。”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分局接到几起小区噪音扰民的投诉,都曾前往现场进行噪音监测。环保局或许是出于好意,但客观上却造成了执法权限的混淆,也加深了市民的误解。有

6、市民表示,“这一次投诉,环保局来了人,下一次投诉,他们又说不是他们管,不来了。”二问为何投诉无果?案例二噪音绕梁,数年不绝在黄江广场附近开旅店的李女士正打算将旅店给盘出去,她已在此开店2年,却没赚到多少钱。“太吵了,简直没法做生意!”李女士瞪了一眼楼下的手机店,忿忿地说。在李女士旅店附近,“大地通讯”、“粤龙通讯”和“中域电讯”等几家手机店,正在肆意地放着高音喇叭,降价促销的宣传口号和高昂的动感音乐混杂在一起,让李女士几乎要喊着才能和记者对话。“从早上9点一直吵到晚上10点半,到了周末,还有人拿出高音喇叭跑到路边叫卖。”李女士的旅店正好被这几家手机店包围。“这些高音喇叭,不知道吓走了多少顾客。

7、”李女士说,许多住店的人基本上很晚才能入睡,于是便将怨气转到李女士身上,有人还因此拒绝交房费。事实上,连手机店的工作人员也对这些噪音感到烦躁。“粤龙通讯”的老板抱怨说,“你看隔壁,平时音响声音大点就算了,一到周末,还有人拿着喇叭出来喊,真是受不了。”这位“受不了”隔壁噪音的老板的对策便是,将自家店里的音乐声音放得更大,“这样感觉舒服一些。”在这几家手机店音响声音的辐射范围之内,还有一家商务宾馆和一家中介公司,连同李女士的旅店,这3家受害者几年来不知投诉了多少次。中介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向执法部门投诉,辗转几次最后投诉到城管执法局,却一直没有结果。“城管来了之后,他们把声

8、音调小点,城管一走,声音又大了。”这位工作人员说,他们一直坚持投诉到2008年,噪音始终不散,最终放弃投诉。从2009年起,李女士接过了投诉的“接力棒”,但结果仍是一样。一家手机店的经理说,他们在此开店已有8年,音响一直是这个音量,“当然,城管来了之后,肯定要调小一点。”基层执法难度大、权限小对于黄江广场手机店持续多年的噪音扰民问题,黄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局局长黄峻华也感到十分棘手。“事实上,城管执法人员经常去黄江广场附近检查,但每次一走进这些手机店,他们就调小音量了。”黄峻华说,“你抓不到现场,就没法惩罚。”事实上,对于商场、商铺等商业场所的噪音扰民,城管部门在执法中一直感到颇有难度。“城管

9、执法人员执法时不能身着便衣,而必须佩戴执法标志,所以只要你靠近这些噪音扰民的商铺,他们立马就发觉并采取行动了。”黄峻华说,“事实上,我们这些执法人员每天都在镇里转,大多数商铺早就认识了。”于是,城管的执法变成了游击战。你一来,就降低音量;你一走,继续我行我素。城管部门也在想一些法子,对噪音扰民者进行“侧面进攻”。比如对于黄江广场的手机店,城管执法人员看到有些店将音箱放在路边,便以占道经营的理由对其进行处罚。“但很快这些店就学聪明了,音箱不再放地上,改成吊顶了,于是抓不到证据。”黄峻华说。取证难,成为城管执法中的一道难题。事实上,即便能成功取证,由于处罚力度并不大,噪音依然难以杜绝。黄峻华介绍,

10、按目前的处罚标准,确认某商铺噪音扰民现象属实,可以暂扣其设备,并对其处以200元的罚款。“但200元对一些商铺根本不算什么。”黄峻华说,有一次,城管执法人员刚将某商铺的音箱没收,该商铺就立刻又搬出一个新的音箱来。事实上,不光是对商业场所的噪音污染执法难,工业噪音的防治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常平环保分局局长周志光说,“尤其是一些无牌无证的小作坊,你一去查,他就跟你打游击,要么关门,要么找不到负责人。”除了需要长期的游击作战,对于基层的执法部门而言,执法权限小也是造成执法难的原因之一。周志光说,在镇一级的执法部门,无论是环保分局还是城管分局,对于噪音污染事件,都只有执法权,却没有噪音认证权。“也就是说

11、,我们可以去检测噪音是否超标,但并没能做出官方认证。”周志光介绍,在东莞,只有市环保局下属的监测站才拥有法定的噪音监测认证资格。这对于基层部门执法造成的难度是,如果被监测的对象拒不承认噪音超标,就只有邀请监测站前来进行噪音认证。“而一般从提出申请到监测站前来检测,前后大概近一个月的时间。”周志光说,一个监测站要负责全市32个镇街的噪音监测,每个地方“排队”自然要花点时间。“而且,假如监测站赶来时,那个地方恰好又暂时没发出噪音,监测站等于白跑一趟,那就只有再次排期,这一来花的时间就更长。”一方面,检测时不具备认证资格,另一方面,处罚时又不具备查封的资格。周志光说,如果确认被测对象噪音超标,需要停业整顿,环保分局则必须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对该对象进行查封。此外,基层执法部门人手不足也是一个问题。以常平环保分局为例,该分局总共只有19人,其中分管信访的相关人员只有5人,这5人需要对全镇的投诉案件进行处理,这让工作人员常常感到人手紧张。既要打游击,又要和其他部门配合执法,人手紧缺的基层环保部门对于部分噪音投诉未能得心应手,以至于一些城市痼疾长期难以解决。久而久之,市民自然也会形成“投诉无果”的刻板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