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46176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m) 诅咒(zhu) 裸露 (lo) 害人听闻B悖谬(mi) 浸湿(qn) 抽噎(y) 伥然凝望C描摹(m) 轻蔑(mi) 惘然(wng) 锲而不舍D倔强(ju) 惩戒(chng) 执拗(ni) 归然不动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机肤 镶嵌 水藻 秀气B幻想 矮松 唤醒 贮蓄C空灵 响晴 绿萍 兰汪汪D奇迹 摇蓝 温晴 水墨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教授的演讲十分精彩,在场人士听得津津有味。B看到小

2、朋友掉进水缸里,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C他站在台上窃窃自语,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发现。D草原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贺高铁建成通车之后,使我市到广州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B我并不是否认你学习的进步,而是说你应该制定更合理的学习计划。C回想初中三年,同学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情感。5、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社,又埋下了隐患。B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

3、念:珍惜,珍惜,再珍惜。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是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真是不胜枚举。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孝行”贯穿其发展的各个阶段。A B C D7、古诗文名句默写。(1)万里赴戎机,_。(木兰诗)(2)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3)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4)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5)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7)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_,_”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二、文言文阅读。(15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1)期行(_

5、)(2)尊君在不(_)(3)相委而去(_)(4)下车引之(_)(5)尊君(_)(6)家君(_)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待君久不至,( )已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三、现代文阅读。(30分)1、享福与吃苦何仲英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

6、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

7、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

8、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9、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有删改)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2文章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2、留守乡村的爷爷蒋曼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

10、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集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

11、,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

12、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高楼遍地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

13、狗也是你的”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1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1)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2)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

14、广袤而丰盈”的?3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4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5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引用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2)中心明确,采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人物的精神;(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例文:参考答案:一 CBCBAA(1)关山度若飞 (2)会当凌绝顶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隔江犹唱后庭花 (5)自缘身在最高层 (6)濯清涟而不妖 (7)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 1(1)约定(2)通“否”(3)丢下、舍弃(4)拉(5)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