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彩课例反思语文课改(王遗锐).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38755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精彩课例反思语文课改(王遗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精彩课例反思语文课改(王遗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精彩课例反思语文课改(王遗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精彩课例反思语文课改(王遗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精彩课例反思语文课改(王遗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精彩课例反思语文课改(王遗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精彩课例反思语文课改邻水二中 王遗锐在高中新课程培训中,我在网上见到了一堂课改理念体现充分、教学形式生态新颖的教学实录,感触较深,现转录于下并作借鉴反思。一、教学分析:奇妙的对联出自高一选修教材,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对联,对学生来讲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楹联、春联、贺联、挽联等。但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对对子,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以前的课堂,教师喜欢一味的讲解理论,学生似懂非懂,动手能力很差,因为枯燥的理论讲解不可能使学生有什么实质上的收获与进步。那么,在新课改语境下,又该如何组织课堂,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动手,必然是教师备课需要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二、课堂

2、设计:第一个环节,从感性到理性设问。走上讲台,我问了一个问题: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上联:孙行者;下联:。有以下几个答案:胡适之,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等。阅卷的老师认为非常好,为什么?同学们看到是清华入学考试的题目,来了兴趣,又看到如此简单的上联,更有兴趣,看到只是评价答案而不需要对,更是兴趣大增,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言开了。一些同学回答“者(zh)”是仄音,“之(zh)”是平音,平仄相对。我说好。什么是平仄教材的知识短文中有讲解,能回答上来,说明这些同学自己看并理解了,一些同学回答上联中间字是“行”,下联中间字是“适、退、冲、引”,都与行动有关,相对仗,我说好,这就是对偶。

3、接着,我就又问,谁能从内容上评价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终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一句“胡适之是一个首倡白话文的作家”我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便要他再重复一遍。同学们愣了一下,突然都鼓起掌来。我想有戏,我问为什么鼓掌,不知哪位同学说了一句:“那还用说,都是敢做第一的。”然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孙悟空斗天斗地,敢于反抗;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冲之的圆周率一个小问题引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思考。看来,设计问题要巧妙,有趣味。第二个环节,唤醒记忆激发思维。理论知识解决了,第二个环节就需要考查一下学生的文学修养。我把几副与一些名人有关的句子写在黑板上:一代文章推,毕生心血似。(茅盾的两部作

4、品,查资料填写)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涉及到哪几个作家)同学们在一番紧张的翻阅资料、讨论之后,答案准确地写了出来。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问:子夜、春蚕写了什么内容?你还了解作者哪些作品?唐宋八大家是哪几个人物?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连续的问题,不但没有让学生感到厌倦,相反,他们的兴趣却越来越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文学储备,真令人惊喜、欣慰。第三个环节,体验实践形成能力。整堂课的高潮在第三个环节上,学生当堂对对联。开始我只要求每组写两句上联,相邻组对下联。一会儿,情况就失控了,上联一出,学生就争着抢着对下联,一个上联甚至有好几个下联,学生也

5、不由自主地离开了座位,围着讲台,思考着,评论着,争抢着,没有了回答问题的羞涩,没有了课堂上的挺身端坐,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展现自我的身影。看到好的下联,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便骤然响起。黑板的每一个角落都写满了学生稚嫩的对联,如中国字四四方方,方方正正;西洋文弯弯曲曲,曲曲折折。平顶山顶平;青草地草青。东升旭日山河秀;西落残阳星空奇。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不愿离开,还围着讲台讨论着三、总结反思:看完这一节课,我恍然大悟,新课改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做学习的主人。总结反思这一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

6、起学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因此,要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活”“新”上下功夫。人云亦云的表述必然扼杀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备课一定要给自己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是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把“备”放在首位。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老师的课堂提问艺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不研究提问的方式方法,不善于抓住课堂的契机进行生成,以“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毫无价

7、值的问题进行教学,或者提些空洞、难度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过程下就开讲理论,结果必然就是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思维得不到训练,更不敢奢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生出厌烦情绪。(二)提问要注意分层设计,授人以渔。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全局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提问,这样的提问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8、书海茫茫,教师是永远讲不完的,只有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让学生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真正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任务是教师与同学共同完成的,而现在的中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当然不会理想。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趋势。既然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就要让他们主动担当,履行当家作主的权利与义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每一个个体的才能

9、是不可小视的,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权利,智慧的火花将会开遍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四)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个体的见解感悟,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去规范和强化。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了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再者,需要拓展课堂的容量,让个体充分表达切身的体会、独到的见解,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教师通过设问引导,拓展容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开放课堂,自主探讨,不局限于教材课标,不仅学生收获很大,教师也会学到很多。值得注意的是,要关注学生的

10、个体差异,不能只顾优生,忽略学困生,这样很容易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认知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问、发问和组织教学。譬如网上广为流传的美国教师如何教灰姑娘一例,就很好地说明了教学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五)要对学生的各种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想法,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同时指出学生所做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支持学生大胆参与。总结分析时,要用精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耐心、婉转的给予讲解。评价时,要注意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总之,课堂教学是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多边活动,教师不能只做教学的“主演”,而更要做教学的“导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从本质上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