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感言.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37427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感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感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感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感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感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感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感言.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感言发布者:陈丽敏发布日期:2010-07-10在新课改提出实施三维目标的背景下,在大力追求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该如何提高呢?我认为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利于促进思品课教学有效性。一、关于思品课教学的有效性思想品德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就其本质而言,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使他

2、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计划,把知识用通俗、简练的语言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道德素养发挥积极而长远的作用。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思品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最基础性的目标就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也就是说,新课标把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正

3、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这一过程又不可能自发完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只有在社会生活的实际中体验,在实践中探究,领悟人生的意义,明辨是非,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思品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在思品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以及有效实施途径的探索,就成为摆在每位思品教师面前重要的课题之一。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质及形成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情感的

4、伟大,这一点常超出人们的认识。”情感是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只有在健康情感的驱动下,学生才能在政治学习中获得乐趣。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学科标准中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都要求教师关注它,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本质上,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看到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泪,也可能想方设法帮助他,还可能视若无睹;购物时售货员少收了货款,你可能暗自庆幸匆匆离去,也可能赶快纠正予以补足,或者

5、以为这是对商业欺诈的合理报复而兴奋不已凡此种种反应,都是植根于行为主体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都是建立在主体此前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情感基础上的。在主体性认识没有形成或改变以前,可以告诉他可能有几种价值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还可以告诉他错误的选择有什么不利影响,甚至可以强迫他按照正确的选择去行动。但是,只要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不是建立在自主性认识的基础上,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就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为它们不会影响学习主体此后的选择。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

6、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四、思品课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方法在思品课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在讲授六年级第三课尊敬老师是人类美德时,笔者讲述了自己在作学生时对老师某些教育行为的误解及以后来对老师的感恩。教师言真意切的讲述,让学生深受感染,这样学生也能对自

7、己平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有了深入的反思,对自己以后如何尊敬老师有了思考,从而促进了教学的有效落实。教师要真心实意的身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言语要真切,且不可挖苦或讽刺学生。其次,教师一定要注重言行一致,课堂上怎样说,生活中就怎样做。再次,教师善于用鼓励的言语、眼神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情感目标。二是创设活动。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是学生体验、发现、建构的过程和方式,是学生参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以活动促认知、思考,从而实现动智与动情的结合。为此,

8、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悟。经历活动,学生会自然地达成共识。如,在讲授集体生活需要合作一课时,通过一个“青蛙搬家的游戏”让学生懂得怎样与人合作。学生的活动取代了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教学效果较好。三是尊重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可以从课堂沟通上体现出来。学生只要在做、想、悟,他就有想法、意见、观点,学生已有的思想和观点揭示了许多其当前的观念和思维过程。教师若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正在想什么,教学就没有针对性,其

9、结果就是教师和学生都白费了力气。因此,为了了解学生正在想什么,教师必须倾听学生说什么,重视学生的想法。这不仅仅是为了确定对与错,更重要的是为了懂得学生正在思考什么,是怎样思考的,其假设是什么,并有针对性地教。另外,从心理角度上来说,任何一个人都渴求别人的尊重与支持,老师能倾听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观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支持与鼓励,学生的情感就会朝健康方向发展。四是客观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远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可见,教师对学生正确的评价是何等地重要。为全面促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过重地批评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过度地表扬会使学生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而程度较轻地批评起不到警醒的作用;而表扬程度较轻又不容易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把握尺度,做到恰到好处,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为目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2)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实,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