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327769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编写者:王万执教时间:2012年11月5日课 题地球表面的地形课 时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

2、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一)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二)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一)学生初步交流展示。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二)教师补充介绍。在

3、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三)了解家乡的地形。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地名地形特点(四)小组交流,统计地形。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五)汇报、小结。三、观察地形图(一)引入。刚才我

4、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二)初步观察地形图。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学生观察并回答。(三)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5、,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四)小组观察地形图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五)汇报、小结。四、拓展延伸(一)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二)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五、课后活动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环节调整与修改板书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心态,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观察地形作业设计收集不同地貌的照片和相关资料。教后反思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展开教学,使学生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既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使学生主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