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思考.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32144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前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前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前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前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选择的思考 摘要: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较抽象、枯燥。因此,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不断发展的同时选择数学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困境和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本园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做以下思考。关键词:数学活动 操作材料 选择 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是操作活动的物质支柱,要积极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就必须为幼儿提供符合其思维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操作材料。一、研究对象的概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数学的抽象乃是

2、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初的来源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动。”即幼儿要认识物体,必须对它们施加动作,在移动、拆散、合并物体(操作材料)的反复动作过程中,建构起数理逻辑知识1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1。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2 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文献汇编,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0第一版2;由此可见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数学操作性学习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抽象的数学知识

3、及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幼儿实施操作动作、使外部动作逐步内化的媒介。适宜的操作材料能让幼儿产生充分的联想,使幼儿的经验在头脑中不断地丰富起来,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唤起幼儿创造的欲望。但是现在关于数学活动的操作材料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使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的操作材料选择时,产生了很多困惑与矛盾,为什么我选的操作材料明明是符合教学活动及幼儿发展的特点的,可却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如何为幼儿的数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呢?对此笔者进行了思考。二、研究材料和方法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多位教师从数学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课堂展示活动。笔者搜集整理了活动的教案,同时与本园就操作材料的选择对课

4、堂教学的效果、幼儿操作的积极性及教学科学性的影响进行了访谈和探讨,收集整理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提出了新的思考。三、研究与分析通过对活动教案和访谈记录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梳理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材料的选择缺乏科学性数学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科学性的操作材料能传达给幼儿正确而到位的数学信息。操作材料要蕴涵数学概念的属性,要能够为完成教育目标服务。如:1. 小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圆形宝宝材料选择:带有圆形的物品圆形月饼盒,圆形瓶子盖等。问题产生:本活动的重点是圆形,要传递给幼儿的就是圆形有区别与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起初一看材料的选择没有什么大问题,但

5、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教师选择的多数是圆柱,而圆柱只有其中的一个面是圆形,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指出这一点,而是直接把它们归到了圆形的范围中。如果幼儿接受了这个概念,以后学习认识圆柱时,教师又该如何解释呢!2. 大班数学活动感知守恒概念材料选择:沙子;各种各样的玻璃器皿:有的是圆柱形、有的高、有的矮、有的上大下小、有的玻璃质感厚、有的薄。问题产生:本次活动操作重点在于让幼儿感知守恒的概念,同样的2小杯沙子装在不同的杯子中,视觉效果会发生变化,但沙子量是守恒的。在本活动的操作过程中,材料的不科学阻碍了幼儿的正确判断。一个上大下小的杯子和一个圆柱形的杯子,即使放入了同样量的沙子,也无法让幼儿十分明确的

6、感知守恒,杯子的形状会对幼儿产生误导。如果教师选择高低一样,杯底大小不同的杯子给幼儿操作,相信幼儿能很直观的发现相同数量的沙子,在小杯底杯子中高度是最高的,而在大杯底杯子中高度却是低的,最后验证其实沙子量是一样多的。3. 大班数学活动二等分材料选择:圆形卡片,布条,毛线,果汁问题产生:本次活动注重的是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二等分的概念,二等分是一个十分抽象、十分具有生活性,并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幼儿在对布条进行二等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布条不是十分规则,有的带有褶皱,部分幼儿在分完之后,把布条拉直了一比较,竟然发现有长短,这样幼儿就会产生误解,毛线也是一样。材料可以选择生活化的,但一定要考虑科学性。(二)

7、材料缺乏可操作性所谓操作性材料就是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使用的、可供幼儿独立操作和摆弄、作为操作对象和认识对象的各种成品或半成品材料、用具或特制的辅助用品。如果材料不具备可操作性,那就失去了材料本身的意义。我们来看几个例子:1. 中班数学活动种子排队材料选择:赤豆,蚕豆,玉米问题产生:本次活动选择了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活动重点是幼儿将三种种子进行排队,在操作过程中,赤豆颗粒太小,又容易滚动,幼儿操作起来很不方便。活动中许多幼儿都忙于收拾掉落在一旁的种子,完全忘了活动过程,既拖延了时间也没有达到操作的效果。2.大班数学活动8的分成材料选择:生活中超市中的商品问题产生:教师在商品的表面标上价格

8、,让幼儿自由选取,并记录。大班动手能力较强,能进行小难度的操作。但在活动中幼儿只是对商品拿拿放放,简单记录。大多数幼儿都是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完成任务,有的干脆研究起商品来,注意力分散到商品上。并没有通过操作而得到有关八的分成的知识。许多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的材料,可以说是多而复杂,有不少材料的确引起了幼儿的操作欲望,但是大家忽略了幼儿对材料的操控能力,幼儿只有通过反复的操作和摆弄材料才能获取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经验。(三)、材料对活动目标及内容的作用不大提供材料要从教育目标和内容出发,活动前教师要仔细分析活动的目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材料。不然再多再丰富的材料也起不了作用。往往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得到

9、了乐趣和快乐,教师却没完成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在对本园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75%的教师觉得操作材料的选择十分困难,自己花心思准备的材料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幼儿操作起来经常会偏离教育目标;68.6%的教师觉得教学目标和操作材料的相互调节十分重要,是一堂数学活动的关键。材料与目标的完美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四)、材料和幼儿年龄段脱节。 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小班的教师指出,想为幼儿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但往往幼儿的操作水平达不到操作要求;中班的教师指出中班材料选择的空间比较大,但也比较盲目和困难,不是太简单就是太复杂,陷入两难的困境;大班的教师指出大班幼

10、儿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前,幼儿对客体的操作,对自身逻辑思维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幼儿来说,操作实物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中发生的。要促成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对怎样选择材料、选择什么材料感到无比困难。那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有了进一步的思考。(1)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现在如何有效的指导教师选择数学操作材料的理论依据比较少,教师缺乏参考资料。在选择的过程中比较盲目,看到别人选择什么就随意拿来用,手头上有什么就用什么。对所选择的材料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为本次活动服务等问题没有理论的参考和指导。如:如何投放各个年龄段的活动材料

11、,如何投放数的合成与分解,排列组合,分类,认识集合图形,体积轻重等方面,没有给予理论的指导。基于这些原因,幼儿教师只能从生活工作中摸索或是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使得这方面的工作十分杂乱。操作材料选择的随意性、盲目性太强。(2)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庭缺少交流和沟通大多数人认为选择活动材料是教师的工作,怎么会和幼儿、家庭有关呢?其实不然,数学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教学活动就是为幼儿服务,为生活服务的。材料的操作主体是幼儿,了解幼儿的当前水平和幼儿的需要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旦教师明确了幼儿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操作材料就有了针对性。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个性。小、中、大班幼儿的特点不一样,同个年龄段

12、每个班的情况也不一样,在同一个班幼儿与幼儿之间也存在着差别。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幼儿的沟通、交流。许多材料都取自生活,如小石子、花生壳、开心果壳、瓶子、盒子、回形针、珠子、冰棒棍、各种豆豆等,因此也需要家长帮忙准备。及时与家长沟通帮助幼儿准备材料,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操作发展能力,为其搜集整理有效地、合适地操作材料。 (3)材料的改进和验证不够充分所选择的材料要经过反反复复的投放使用才能一步一步完善,最终投放到教学活动中。但许多教师只要一旦选择了材料就急着进行操作,没有考虑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把材料理想化、想当然化,结果发现问题了也没有及时改进,或是更换材料。导致材料的可行性得不到验证。四、

13、探讨解决对策:(一)科学化与生活化相结合操作材料要蕴涵有关的数学概念的属性,正确的反映概念,并能为完成教育目标服务3 李敏. .幼儿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提供的浅谈J安徽教育.2002.123。幼儿的感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选择性,对于各种刺激的感受往往带有差异。事物的某一属性成为强刺激,但该属性不一定是本次活动要让幼儿认识的对象;而成为弱刺激的属性可能就是该活动要让幼儿认识的对象或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因素。但因为它是弱刺激,因此不太可能引起幼儿的注意,认识效果必然较差。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4 吴克勤.数学活动材料选择应该生活J学前教育研究4”。

14、 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材料种类繁多,包含的数学关系也不计其数。幼儿对同伴的材料往往产生好奇,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好奇心,引导幼儿在同伴的材料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相互地交换操作,可用材料极其丰富,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幼儿拓宽了视野。科学性和生活性相结合的材料一定能起到较好的操作效果。(二)趣味性与启发性相结合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

15、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 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提供的材料还应能吸引幼儿,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幼儿在操作中突然发现了新的东西,兴趣就加倍提高,期望值也增加。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得到答案,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操作活动的价值才能体现。(三)多样性与个性差异相结合为数学活动提供的材料既要紧扣教育目标,又要丰富多样。要注意提供不同形式

16、的材料。例如,认识方形和圆形,可以提供制作的图形让幼儿触摸,画的图可以提供小棍搭一搭,剪刀自己做一做,还可以在场地上画图形让幼儿根据图形配对,使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概念,积累经验。虽然这三种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紧紧扣住活动目标的。这种丰富多彩的材料,既可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的习得。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着的,年龄虽然相同的幼儿,但往往处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起点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能很快理解新活动的玩法,而有的孩子则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护每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在准备活动材料时,应多考虑中间幼儿、“两头”的幼儿。例如,在“按颜色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