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刘乐涯).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31960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刘乐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刘乐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刘乐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刘乐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刘乐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刘乐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刘乐涯).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挖掘身边的资源 进行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利通区第十二小学刘乐涯【摘 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激趣性、引探性、开放性、实践性、高效性、创新性。因此,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本文结合小学科学的学科特色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挖掘身边的资源?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从而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希望本文能对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提供一点借鉴。一、把握科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1、小学科

2、学是纲要中规定的在小学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小学科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主动探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十分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得。但是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的科学知识中,许多的现象、原理、规律是我们看不见的,凭借传统的教学又难以讲清。如:通过可视化的模拟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雨、雪的形成过程。事实上,学生越是不知道不理解,就越迫切地想探究明白。正如学记中指出的那样“当其可之谓时”,在学生想知道,而又不能直接地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实验或观察帮助学生进行间接的“亲历”。这样的教学无论是在科学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体验以及态度与价值观的培

3、养方面都是一个有益的探索。2、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步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他们“逐步掌握书面言语”,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参加集体生活”。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和差异性,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论。有效的学习必须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维“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

4、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就应该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为主,同时也应注意教学即要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又要促进儿童的进一步发展。二、挖掘身边的资源,进行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足的实验材料是自主操作实验的必要条件。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到条件的限制,会出现人多,器材少,实验难操作,难理解等问题。实验材料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资源。1、实验材料的准备改教师个体搜集为师生共同准备。收集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因此,实验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好心”地剥夺学生的权力,独立完成搜集材料的任务,而应积极

5、鼓励和引导学生共同收集 “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如在教学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时,学具袋里的器材质量不好,仪器室的器材大多生锈,导致电路接触不好,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产生误解。我打破以往的做法,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再“填空”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器材(电线、小灯泡、开关、电池等),在上课时展示。我发现学生准备的材料不仅齐全,而且种类多,为充分地认识元件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电线、小灯炮就有几种不同的型号,甚至有的开关、灯座是自制的,电池也有大有小。实验中,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涨。师生共同创造实验资源。如为了研究植物的特性,我们利用校园自然环境,给植物挂牌,

6、让学生上网和到阅览室查找植物的资料。每人带一盆喜欢的花草,建立植物园,分班、分组进行管理,比一比哪个班的花草管理得好。并且要求每人收集自己喜欢的植物的有关资料(生长特点、种植方法、注意事项),定期交流、汇报。所有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展示交流,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植物有关的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替换实验材料课本中有的实验时间长,课堂上不能完成;有的实验学生难以操作,所以可创造性地用其它方法代替。自然课有些实验,如三年级的溶解,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时完成盐、高锰酸钾、砂、小苏打、纯碱、白糖、碎石子、石膏、面粉等九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每组需要九个烧杯,这是现有实验装备所无法解决的。如果做一种物质的

7、溶解实验后换一次水,那么实验室内将会是倒水、装水的学生来往穿梭,乱成一片,实验根本无法进行。不溶解的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看出实验现象,不能一下子就倒掉。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我布置学生每人带两个一次性塑料杯,这就解决了分组实验仪器的不足,保证了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2、改装实验装置自制实验装置。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向被列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以下现象:由于铜球体积较大,所以在铜球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15分钟左右);在铜球加热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制约了学生探究心理的发展。为此我改进了实验的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制作方法如下:用直径为1mm,长为2

8、0cm的护套线,剥去一端塑料护套,长约10cm,把铜丝按玻璃弹子大小围成一个圆,扎紧固定,圆与塑料护套距离2cm。学生做实验时可先用铜环套一套玻璃弹珠(通不过),在酒精灯(或蜡烛)上加热铜(铜环受热膨胀) 铜环再套一下玻璃弹珠(通过)。这样的实验装置教师制作方便,学生能做到人人参与,学习兴趣高,缩短了实验所需的时间,实验效果好。改装实验装置。溶解单元的过滤实验,要求用上漏斗、滤纸、铁架台。实验装置如图。实验的难点在于“两低三靠”(玻璃棒低于三层滤纸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漏斗尖嘴紧贴烧杯内壁,滤纸紧贴漏斗壁,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的教学。学生在操作这个实验中,尽管反复强调了,但还是常有学生不小心

9、将铁架台上小铁环碰到烧杯,且用玻璃棒一端斜指三层滤纸边缘时,漏斗也不是很稳定,使尖嘴不能按要求紧贴烧杯壁。使学生不能放手实验,因此时间也拉得比较长,影响实验效率。经过实践,我用广口瓶代替铁架台和铁环,用筷子代替玻璃棒,直接将漏斗置于广口瓶上,如图:比起置于铁环上要稳定得多,漏斗尖嘴虽然没有紧靠瓶壁,但液体并不会因此溅出来,实验操作简化了,学生可以放开手脚进行实验观察,思维更活跃,更投入。这样改装实验学生操作容易,成功率高。3、课堂实验延伸、拓展为课外实验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外活动是科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他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课外的教学活动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有些探究和

10、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无法实施的,与其在课内“纸上谈兵”,不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到课外去“真枪实干”。如:在上 蚯蚓一课时,学生在观察了蚯蚓的外部形态、蚯蚓的运动、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以后,我发现学生对蚯蚓是怎样再生的问题很感兴趣,于是,我分给学生每人五六条蚯蚓,让学生课外进行实验:将蚯蚓一分为二,看蚯蚓是怎样再生的,要求学生记录自己是怎样切的,观察切断的两段结果怎样?课外学生自主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发现了蚯蚓再生的秘密:切断的两段,并不是都能再生,其中一段能再生,另一段却腐烂了;并且发现切口处长出嫩粉色的身体;特别感到惊喜的是学生竟然发现在第1520节之间切断效果最好。三、多法并

11、用,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的效果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对于人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是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本来就好奇好动,这些实验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例如在教三年级科学下册12课让灯亮起来,课堂上要做的第一个实验,用导线连接电路,叫小灯泡亮起来,为了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我就给学生打谜语“世上千万家,都有这种瓜,两根藤儿牵,夜夜开新花”给同学们猜,同学们各种意见交流、启发、磨石、碰撞,最后绝大多数同学都举起手,异口同声地说是“电灯”。这个谜语既唤起了学生对黑夜中明灯的回忆,又点出灯的特点是“两根藤儿牵”为下面做实验起

12、着提示作用。两根藤儿向何处牵,灯才亮呢?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电灯发光、台灯发光、受电发光、节日彩灯发光、交通信号灯发光-我们生活中有各种电灯,灯可以照明,可以使我们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材料,同学们你能利用上面的实验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能有几种方法,怎样联不发光?现在同学们开始做,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动手做起了实验,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同学们自由探究的空间,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类比和推理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在讲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中,我采用类比和推理的科学探究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和水,同学们学习了

13、水的性质以后,发挥你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作用,空气有什么性质?通过同学们类比和推理的方法找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无形状透明的。既然水有一定的体积,占据空间,那么空气也和水一样占据空间吗?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你用什么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请同学们自己设计,选择多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疑难的问题教师帮着同学们自己解决。提醒同学们做实验时注意安全。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第一种方法把注射器活塞拉到针筒中间,用左手食指堵住针状的小孔,将针筒直立,活塞上放一个重物,活塞还是落不下来。说明针筒里的空气占据空间,松开左手食指活塞便落下来。第二种方法,用带胶塞的漏斗塞住

14、锥形烧瓶的瓶口,往漏斗里倒水,水流不进烧瓶内,说明空气占据烧瓶内的空间,如果将胶塞与瓶口松动一下,水便流进烧瓶里。第三种方法玻璃杯下部用木棒固定好一团卫生纸,杯口向下压入有水的水槽内,再把杯子提出来检查,卫生纸没有湿润,说明杯内有空气并且占据空间,将玻璃杯在水中慢慢倾斜,有气泡从杯口冒出,杯内卫生纸湿润。第四种方法,把空塑料瓶拧紧,伸入装满水的水槽内,在水中把盖拧开,把玻璃杯装满水倒放水中,把塑料瓶瓶口对准倒置玻璃杯,挤压塑料瓶,把塑料瓶中的空气挤到玻璃杯内,玻璃杯中的水被挤出来,变成一个空杯子说明塑料瓶空气转移到玻璃杯里,并且占据空间,为以后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利用四种方法证

15、明占据空间并且很顺利地完成了试验报告单,通过这次探究试验,使他们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科学试验的乐趣,增强了学生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技能,为以后的试验教学做好铺垫。3、注意实验方案的改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验仪器,装置,步骤等所进行的一种设想和规划。科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学生很感兴趣,但越来越多的验证性实验,会使他们很快会觉得枯燥乏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发展成一

16、种持久、探究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创新品质和思维。如在教学“在不同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太阳热是不一样”这一节时。传统的实验方法是教师先提出观察要求明确观察目的,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让他们知道在不同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太阳热是不一样。4、运用科学探究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了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一课后,我给同学们讲了两个有趣的故事。第一个:世界上有一座著名的建筑物,是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塔高300米,就是这座铁塔,一年之内要变化12厘米,是什么魔力使铁塔变化12厘米?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铁塔在夏天温度高,铁塔要膨胀变长,在冬季,温度低,铁塔要收缩变短,夏天铁塔比冬天长12厘米,所以在修铁塔时,地基一定要牢固。第二个:1852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为了铁轨牢固,政府下令把一根根钢轨焊在一起,整条铁路没有缝隙,结果这种铁轨到了夏天变得七扭八歪,左右弯曲,甚至有的地方向上拱起,到了冬季钢轨发生断裂,是什么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