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303546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潼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重庆市潼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重庆市潼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重庆市潼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重庆市潼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潼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潼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潼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2021年12月目 录一、规划背景5 (一)发展基础5(二)主要问题8(三)面临形势11二、总体要求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3(三)发展目标14三、重大任务16(一)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16(二)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18(三)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20(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4(五)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26(六)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27(七)推动跨区域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28四、重大工程29(一)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9(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30(三)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工程30(四)医养结合

2、建设工程32五、保障措施33(一)强化组织领导33(二)完善配套保障政策33(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34(四)加强监测评估34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根据重庆市潼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区卫生健康事业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升人口素质为

3、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了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全区人均预期寿命78.11岁,较十二五末增长0.62%;婴儿死亡率2.34,较十二五末降低2.24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28,较十二五末降低4.01个千分点;十三五期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12.61/10万,其中:2019和2020年连续两年无孕产妇死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2.9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区属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和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调整1842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破除“以药养医

4、以耗补医”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国家组织带量采购药品使用和监测,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以“医通、人通、财通”为目标,成立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分院的2个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区域内就诊率和基层就诊率稳定在90%、70%。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大幅增加。截止2020年末,全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26人、注册护士数2.36人、床位数4.41张,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1.46%、41.32%、13.37%。引进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及医学技术类高端人才85名,选拔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重症医学等学科技术带

5、头人10名,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成绩显著。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评,建成国家防治卒中中心、烧伤创疡基地,建成区域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影像诊断三大中心(区级),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7个、市级特色专科1个,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成三峡医专和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基地、中国妇幼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小儿推拿)。投资12.05亿元开展区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区人民医院创三甲一期(含门急诊(医技楼)、住院楼、传染病区)完成主体工程,区中医院创三甲住院综合楼建成投用,区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搬迁,总新增

6、建筑面积约18.6万平方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部镇(街道)都设置1所相对标准化建设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办医取得新成效,重庆协康医院被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授予“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74元,较十二五末增长34元。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31大类75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城乡妇女“两癌”检查工作,完成7万余人次宫颈癌、5.9万余人次乳腺癌检查。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三病检测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积极应对新冠疫情,截至2020年末

7、,全区开展核酸检测约9.01万人次,转移救治18人,派出援鄂医疗队3批共39人支援湖北武汉市和孝感市抗疫工作。稳步推进免疫规划,实现疫苗全程可追溯。实施“城市改变糖尿病项目”,2017年我区被评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心脑血管病、寄生虫病、病媒生物等防治工作不断巩固。职业健康监管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末职业危害定期检测率达到95%。健康教育形式不断丰富,“三减三健”等健康生活方式深入推进,重点疾病、重点人群健康素养促进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爱国卫生运动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区累计创建重庆市卫生镇9个,重庆市生态卫生村16个,重庆市卫生社区2个,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4个,2017年成功创建

8、国家卫生区。农村改水改厕稳步发展,截至2020年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9%,累计完成户厕改建103103户,累计建设农村公厕149所。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城区除四害工作实现常态化管理,乡村大力开展“百万农户灭蟑螂”、“春秋季统一除四害”等活动,病媒生物防治效果明显。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平稳促进。深化计划生育机构职能职责和管理服务改革,全区卫生计生服务资源整合到位率达100%。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出生4.45万人,二孩占比45.55%,出生人口性别比平均在106:100,比十二五下降2个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政策落实率100%。卫生健康综合

9、监管稳步推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时限压缩81.92%以上,即办件占办理事项比例达到48.57,“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达到100。区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全市率先实施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成功申请创建市级规范化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二)主要问题全区卫生健康事业虽然在“十三五”时期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全区无三级医疗机构,是主城都市区少数无三级医疗机构的区县之一。高端拔尖临床医学人才严重不足,高级以上职称卫生技术人员占比18.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科、儿科、妇科

10、、口腔、传染病、精神卫生、麻醉、老年医学等临床医学和医疗技术专业人才数量紧缺,引进困难。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区级医疗机构待遇不高,人员流动频繁,近4年流出的医疗人才中,区级医疗机构占77%以上。医疗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全区尚无独立的传染病救治医院或院区。部分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面积不足,医疗设施设备老化,服务能力不足,跨区、跨市外流至大型医院就诊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亟待提升。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全区市级及以上重点专科7个,较周边区县(铜梁、大足、荣昌)还有差距。三家区级医疗机构开展三、四级手术占比平均37%左右,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病种数过少,仅有30%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外科

11、手术,急诊急救能力不足,镇卫生院均未设置急诊科(室)。疾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学历普遍偏低,专业技术人才断层,无高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足。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尚不能充分满足业务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薄弱,医防割裂等问题亟待解决。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全区无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卫生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全区虽建有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但系统功能需要优化完善。 妇幼保健服务供给能力亟待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不足,中高层次学历人才缺乏,全区妇产科、儿科专业技术人员中硕士学历和正高级职称专技人员很少;

12、妇幼保健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数量较少,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妇幼管理信息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三孩政策实施后,高龄、高危孕产妇的比例持续增加,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难度加大,孕产妇死亡、剖宫产率等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精神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区精神卫生中心目前实际住院人数超出设置床位的56%,经常出现住院患者特别是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强制住院治疗时无床位的现象,床位配置和业务用房面积不足,床位数量缺乏,影响社会安定。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根据市级每床至少配备0.44名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标准,实际现有住院患者465名,应配备205人,而区精神卫生中心现有编制51名,职工实

13、际在编49名,在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人。受房屋、病床和人员的影响,业务范围拓展受到限制。心理咨询、物理治疗、睡眠病房、中医康复理疗等服务项目无法开展。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有待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尚未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孤岛仍然存在,数据应用效率不高。面向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和面向居民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网上诊疗、健康查询、智慧管理等功能还未实现。远程诊疗、分级诊疗、家医签约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三)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潼南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面临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川渝毗邻地区合作等重大战略决策带

14、来新机遇。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使潼南区作为主城都市区“桥头堡”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深化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打造遂潼(遂宁、潼南)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等重大决策为促进潼南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疾病谱变化及重大疫情防控对卫生健康服务提出新要求。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疾病谱变化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出新挑战、新要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重大传染性疾病救治能力弱,监测预警滞后等问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加强,疾控机构基础建设滞后,病原学检测能力不足。肿瘤、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以及高

15、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发病率持续升高,疾病防治压力不断增加,对卫生健康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育政策调整给卫生健康服务提出新任务。2020年,全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1.40%,较十二五末期增长1.42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医疗服务需求随之增加。实施全面三孩政策,配套完善卫生健康相关支持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和中西医并重,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充分发挥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独特区位优势,深化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推动遂潼一体化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潼南行动,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基础,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卫生健康信息化为手段,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