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函数性质复习课教案教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28402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 函数性质复习课教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 函数性质复习课教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 函数性质复习课教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 函数性质复习课教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函数性质复习课教案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函数复习的教学设计江苏省邗江中学 数学组 王 祥作者小传:198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开过多次县、区级公开课,曾获县、区级数学课“二等奖”, 2001年辅导学生参加数学联赛,1人获江苏省“二等奖”,1人获全国“二等奖”,获数学竞赛 “优秀辅导教师” 奖,参编了教铺材料一课三练,2005年被评为“扬州市高三数学教学先进个人”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函数知识,形成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函数的知识结构。(2)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并能用定义证明、会用图象观察法、函数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3)初步形成全面分析、研究函数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

2、函数的研究,使学生会用适当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设计思路: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入手,通过设计变式问题,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自主探求、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把函数的主要知识即:定义域、值域、图象、性质以及有关方法由“点”成“串”形成联系,构建成知识网络,实现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整合函数知识与方法,构建知识结构。难点:问题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求的值中的值确定。四、教学资源: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初步会求函数的定义域

3、、值域,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并能用定义证明。五、过程设计:1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问题: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证明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2 教师设问,学生求解问题(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函数知识证明该函数在的最小值为吗?有了前面单调性的证明和课本上最值证明的例题作为铺垫,学生不难回答。问题(2)你能画出该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大致图象吗,怎样画?描点作图:先画出在上的图象,再由奇偶性画出在上的图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Excel软件作图)问题(3)你能知道该函数在上的最值情况吗?能说明理由吗?问题(4)你能知道该函数在上的单调性吗?能说明理由吗?在 (1

4、)和(2)的解答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快回答(3)和(4)。设计这个问题串目的是为了全面复习函数的主干知识,全面检测学生对函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3 变式探究 31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求我们已经知道的图象和在定义域上的奇偶性、单调性及其最值情况,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并给出证明。(1)和(2)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求,交流发言,形成共识后解决(3)。 设计这个问题串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训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尝试数学发现之路即: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证明。32 变式探究 提升能力

5、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求的值。这是利用逆向思维设计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先猜想后证明,再次体验数学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33 归纳总结,拓展创新(1)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单调性如何?(只要给出判断,不必证明) 设计这个变式,目的是为了既缓和学生的思维强度,又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为学生总结作铺垫。(2)你能对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作一个总结吗?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研究的问题、完成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同时回答本题需要对讨论,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六 巩固练习1书面完成你对函数的定义域、奇

6、偶性、单调性的总结。2 已知函数,分别求函数在以下定义域上的值域(1) (2) (3) (4)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最值(1)(2)(3)4已知函数,求函数在的值域,若呢?5已知函数在是减函数,在是增函数,求的值。 七教学反思:(1)数学复习课离不开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也离不开例题,但不应该是把知识、方法简单的列举,也不应该是一道接一道的例题的讲解。本节课的设计是从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上第40页和第42页的两道习题入手,通过相互关联问题串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本节课容量适中,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2)设计变式问题,让学生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答案既在情理之中又不能轻易得手。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探求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个人能力的大小不同,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合作,甚至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3)为了节省时间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探求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