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热点的实践性反思.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28302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若干热点的实践性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若干热点的实践性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若干热点的实践性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若干热点的实践性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若干热点的实践性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若干热点的实践性反思: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纲) 一、从教学的有效性谈起 1“有效性”:教学研究的永恒课题 历来的教育都很重视有效性。 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是提高教与学有效性的至理名言。 之所以重提,是因为理论与实践层面上都出现了误区。 如:数学教学关注生活味,忽视学科性质;关注教学形式,忽视实际收获。因此,返朴归真势所必然。2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国际视阈国外从20世纪初开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迄今为止,已经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如教师、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环境、媒体、技术、评价可供借鉴的如,有效教学的教师特征,排在前列的是: 个性与

2、意志、智慧与能力、同情与机智、思想开放、幽默感 有效教学的策略,排在前列的是: 鉴别相似性和相异性、 提倡努力和给予认可、家庭作业和练习、明确目标和及时反馈、合作学习当下教学有效性的全球性挑战:教育普及使“生源质量下降”成为世界性议题;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缓解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压力;大众传媒的发展与信息诱惑,刺激了儿童少年多样的生活追求,分散了他们的精力; 各种文化快餐为不求“甚解”的受众,提供获取一般文化修养的“成功”捷径,如“评述”、“聊天”等以视频为主的知识介绍方式,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求知的动力。 学校教育的有效性遭遇新的质疑。 国情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3.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本土经验从教学

3、环节看: 如何备课活用教材,教学设计的准备、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练习作业的设计、学习方式的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等方面,都有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如何上课互动生成,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讲解的方式与时机、提问的方式与时机、应答的方式与机智、活动的展开与调控、练习的布置与反馈、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等方面,也提炼了不少的策略。如何辅导,也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如课前补课。从教学策略看: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先学后导,师生情感以上这些,只是给出一种梳理,实际上只要某一项做到极致,都能明显提高有效性。实践表明,对于数学学科来讲,见效较快、操作性强的举措,首推提高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最

4、具挑战性的举措,则是先学后导。二、若干“热点”的聚焦与实践性反思1.自主学习 与接受学习相对应的现代化学习方式之一。 本意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作为能力: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终身受用;作为意识:反思、决策经常化,独立性强;作为习惯:学习成为自觉行为,家长省心;作为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即便是先学后教的典型也不例外。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比其他学科更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 事实上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教学预设与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如:预习后的课怎么上?案例1:“体积”。自主学习的变式“导学案”。教师编制给学生用的导引性学习方案,明

5、确的发展,栏目趋于全面:除年级、学科、设计人,课题名称(单元、课时)等标识栏目外,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及关键栏目,存在的问题是与教学目标雷同,缺乏儿童语言;导学的内容与过程、课内练习、达标检测栏目,存在的问题是课本弃之不用。改进:简化次要栏目,突出主干:步骤问题过程记录结论练习反思(小结)。我们称之为“学习任务单”或“学习导航”。以问题设计为例,有思考题型、尝试题型、操作题型、混合型等。案例2:“乘法分配律”。2.探究学习本意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优势:多方面,不言而喻。误区:泛化浅表化。例如:一节课五次

6、探究; 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都叫探究。改进关键:使学生明确探究什么,自己思考怎样探究。案例3:“长方形面积”。3.合作学习本意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然而,分工合作用于数学学习,机会并不多,讨论、交流成为合作学习的主要形态。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看,迄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双边对话多边对话;第二阶段:关注对话关注倾听;第三阶段:相互倾听互帮助学(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评价)。例如:看式(算式或方程)、看图口头编实际问题。真正恢复计算与应用的天然联系!案例4:“除法基本性质”。三、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础新一轮课改,部分理论工作者发现:教学改革要求教师

7、具备“两种智慧”,即“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智慧”。60年代,教师关于备课的经验总结 “两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曾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席的舒尔曼教授(1987)基于教师教育的“缺失范式”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他是教师专业知识的精华。在广受推崇的教师知识结构金字塔模型中,支撑PCK的两个基础是: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这两种知识与两种智慧、两个吃透相互印证。表明对于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础,中西方的研究达成了共识。案例5:“三角形边的关系”。1.“吃透教材”应遵循先钻进去、再跳出来的思路钻进去的必要性:教材是专家集体智

8、慧的结晶;教材经过反复的推敲与审查;教材凝聚了各地教师的经验。跳出来的可能性:教材编写周期长,具有滞后性;教材必须面向全国,适应一般情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案例6:“两道习题”。2.“吃透学生”应切实加强学情分析早就有研究提出,学情分析,要了解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然而,至今鲜有“四知”的案例,更难觅“四知”的方法。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四招,现代西医更是凭借科学技术,使用着各种仪器设备进行临床诊断。教师呢?与医生相比,我们从来就未曾拥有专业的诊断技术。如何仍然用教材分析替代学情分析,用经验判断替代真实调研,则学情分析作为教案的固定栏目,是一种进步,但常常形同虚设。案例7 “几个与第几个”究竟难在何处?3.两个“吃透”是有效落实课改理念基础离开了两个“吃透”,课改理念的落实、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模式的创新都成“无本之木”。案例8 “垂直与平行”。总之,有效教学的“秘诀”:两个解读(“吃透”)与教学经验、智慧有机融合,厚积薄发。“吃透教材”学科知识解读文本的智慧“吃透学生”学生知识解读学生的智慧智慧是由经验凝聚而成的。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术语面前,在眼花缭乱的教学口号面前,我们要始终敢说:不要以为穿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