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11152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表2: 宝鸡市2012年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申报推荐表21.申报者情况单位 宝鸡 市 渭滨 县(区) 相家庄中学 学校(单位)成果名称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成果完成者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后学历职务职称联系电话兰艳女1978.04 本科中教二级15991973269成果曾获奖励情况获奖时间获奖种类获奖等级授奖部门成果起止时间起始: 2011 年 9 月 20 日完成: 2012 年 3 月 1 日申请评审项 目 1.科研课题、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科研论文; 3.教育研究专著; 4.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 5.教学经验总结; 6

2、.教育叙事; 7.调查报告。成果学科 初中历史 (注:主要按中小学课程学科名称填写) 22. 成果情况成果内容概述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经过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引导,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历史情境,突破本课重点、难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能主动梳理自己的历史认识,倾听他人对历史的看法,提高分析与判断能力,从而获取新知,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创新点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红军长征路线进行动态演示,使书本上的死地图变活了;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重要地点,就让

3、其地理位置和名称由小到大地显示,让学生看得清楚,明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施高效课堂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不仅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标。应用情况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突现新课程理念,一方面使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长征,认识长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强化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效果良好。发表出版情况 23. 审核、推荐、评审情况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审核意见 专 家 签 名: 年 月 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学校组织的专家审核意

4、见 专 家 签 名:年 月 日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学校推荐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公 章 年 月 日省成果评审委员会文本类专业评审组学科专家评审结果学科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省成果评审委员会认定批准意见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注:高等学校参评的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必须有两名具有教授(或研究员)职称、从事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推荐。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参评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长征。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

5、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因此,本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央红军长征

6、、遵义会议。难点: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四、学生分析学生对长征途中的一些故事非常熟悉,对本课也比较感兴趣,易于学习掌握重点。但大多同学对长征的了解是通过文学作品,他们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因此要加强引导。五、教法学法1、教法(1)问题激发策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2)自主合作探究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主动获取知识。(3)计算机辅助教学。2、学法(1)收集资料法。(2)小组讨论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3)联系比较法: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7、力。六、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毛泽东的诗七律 长征。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读并思考:诗中提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红军长征还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取得长征的胜利?”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读诗歌,整体感知长征并且积极思考。让学生带问题进入情景,激发兴趣,启动思维。授课与活动1、长征的背景:课件展示: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对比表。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2、课件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说出红军前期长征路线,并说出发生的历史事件。3、(教师过渡)这条路

8、线是毛泽东的明智主张,不去湘西,改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能保存实力。到遵义后,红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课件展示:遵义会议。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1)内容:集中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2)意义:一个确立、三个挽救、一个转折。(3)引导学生理解“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是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大革命失败,接着博古等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4、冲出重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一步步地冲出重围。继续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说说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哪些地方?发生什么大事?5、(分组讨论)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6、长征的结束:标志、时间、地点。强调指出:1935年10月只是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而真正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7、(分组讨论)红军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引导学生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8、我们今天仍需要长征的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现实意义

10、?9、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课堂小结:红军的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跨国岁月,穿过风雨,燃烧的火炬在我们心中生生不息!让我们用勤劳和勇敢、用智慧和汗水去播种新时代的长征精神。课件展示历史诊断:“请找出红军谈话中的错误。小明:您能告诉我长征的大概情况吗?“红军”:当然可以。1933年10月,我们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发,刚开始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损失惨重,四渡赤水之后,在遵义召开了会议,重新确立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之后我们巧渡金沙江,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一路胜利进军,最终于1936年在陕西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学生结合课本和教师讲解回答:193

11、3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渡湘江,渡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学生看课本,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学生利用课件边讲边展示: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看课本P61页小字,结合课件,学生总结出: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学生看书后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上指出:三军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红军虽然被迫长征,但能及时调整战略,更换领导层,在

12、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终于取得长征的胜利。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忍不拔、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明确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学生完成历史诊断。1933年改为1934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改为瑞金。四渡赤水改为渡过乌江之后。巧渡金沙江改为四渡赤水河。陕西会宁改为甘肃会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启发学生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重要性,并知道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

13、,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长征的经过。让学生切身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了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能力和人民军队的军事能力,了解长征的艰苦和工农红军不畏艰难困苦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感情,引导学生保持并发扬艰苦奋斗、不畏艰辛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巩固所学的新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2、红军长征的开始3、遵义会议:1935年1月二、长征的胜利1、长征的历程(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出发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攻占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