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 案例111.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108076 上传时间:2024-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尔扎克葬词 案例1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巴尔扎克葬词 案例1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巴尔扎克葬词 案例1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巴尔扎克葬词 案例1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巴尔扎克葬词 案例1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尔扎克葬词 案例11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尔扎克葬词教学案例 一、案例的背景巴尔扎克葬词是新课程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自读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目标强调,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注重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落实知识点,恐怕很少会注意这一方面的渗透,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识也就不能得到提高。为此,我将本课设计成一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课,.希望能解放学生的手脚,让沉闷的课堂成为快乐的主动学习的家园。二、案例的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不同于一般葬词的写作特

2、点,鉴赏里面蕴涵着的作者对巴尔扎克的深切悼念之情。2、鉴赏这篇葬词中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的语言,充分体味它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思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4、理解作者的生死观,借鉴课文中对生与死的思考,确定正确的生死观,人生观。教学重难点: 1. 鉴赏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充满激情,意味深长的语言。2.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复杂的情感。为解决这两个目标和重难点,则是采用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讨论总结、朗读品味的方法加以落实。课时安排为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幻灯)引领学生参观巴黎的名胜古迹,一步一步走到拉雪兹公墓,引出巴尔扎克,以唤起学生对名人的崇拜意识,

3、勾起他们认识巴尔扎克的欲望,激发了解本文的冲动。二、感知巴尔扎克其人 出示巴尔扎克雕像的图片,让学生用文学的语言描述 范例:这尊略微有点夸张的真实形象,包涵着一个文学天才的丰富智慧、深蕴的洞察力与对社会生活作出的广泛的判断力与理解力。他昂着头,仿佛在展望美丽的晨曦,又似乎对他所揭露和鞭挞的物欲横流的资产阶级社会,表示了一种蔑视,他那像雄狮一样硕大的头、粗壮的脖子、鬣毛般的长发、略带棱角的发型以及粗壮的身躯,显示了无限充沛的精力与宏伟的气势,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就是巴尔扎克。三、带着崇拜和探奇的心里阅读课文设计三个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 1、全文基本思路。2、思考:雨果是怀着什么样的感

4、情评价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3、本文的感情脉络如何?分为四组,最后一组则是总结组,每讲完一个问题由第四组总结.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回答的质量和学生的个人素质给予评价,鼓励先进,激励落后。四、分组讨论本文的语言特点问题:雨果在文中是怎样评论巴尔扎克的?这些评论性的语句的角度有何不同?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作者从巴尔扎克的人格、作品、成就、影响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开始探究,每组学生选择一个方面,从课文中找出评价的语句,并分析评价的方式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评价语句: 1、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影响) 2、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

5、是名列前茅者。(人格) 3、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作品)4、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成就)5、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明确:重点把握“虚构”这个词,这里可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巴尔扎克的逝世,表明他创作生命的结束,他不能再给人们创造小说这一“虚构”的世界了;二是巴尔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而不是他在虚构小说。这一句话,雨果沉痛宣告文学大师的逝世,提醒人们直面这一伟大的死亡。6、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

6、,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明确:体味这句话的丰富含义,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明确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尔扎克是一个作家行列的代表者,枝叶部分显示,这个代表者是当时人们思想、精神的统治者;二是明确破折号的作用,从研究规律来理解句子。每一大变动时代先出现武力统治者,然后才出现精神统治者。实际上是在赞誉巴尔扎克,把它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7、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明确:“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也就是雨果生活

7、的时代。当时,有数不清的黑暗与罪恶,也因此有数不清的对现实不满的人们;而伟人的逝世,将进一步警醒和启迪进步的人们,使他们对现存世界的一切产生怀疑和动摇。这句话包含对巴尔扎克的赞誉,意为巴尔扎克以其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唤醒了一批人。8、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明确:雨果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看作一部书,并比喻成一部历史著作,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了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9、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明确: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人物,用他自己的作品,给自己安装好了坚实的底座,

8、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未来的人们,一定会给他塑起一尊尊有形无形的雕像,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怀念。伟人们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未来的社会里,他们的功绩是永远也不会磨灭的,未来的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10、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明确:作者拿“短促”与“饱满”对比,意为巴尔扎克生命不长(仅51岁),作品却多(96部);再者,“饱满”一词意接前句,意为巴尔扎克一生是饱满的,不是空虚的,他做的大量工作是对人类有益的,这样的评价就更为形象;最后,用“作品”与“岁月”相比,出人意料,作品可以计算,岁月如何计算?这是对巴尔扎克的独特评价,更是对巴尔扎克的崇高评价。11、上天在让人民面

9、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明确:面对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辞世,雨果感慨万千,不由思考生与死这样重大而沉重的主题。他认为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也是自由的,巴尔扎克的逝世,触动了许多人去思考生死问题,把巴尔扎克当作坐标,思考活的意义。鲁迅先生曾说过:对于伟大的心灵来说,地狱之痛苦与天堂之极乐是相通的。12、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明确:作者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的深远影响。巴尔扎克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

10、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做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具体、生动得多。也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五、最后通过”扩展练习”加深学生对巴尔扎克的认识,加深对本文的理解。1、请用简短、精辟的语言给巴尔扎克设计一个墓志铭:用名人的墓志铭给学生提供范例: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活过,爱过,写过 。 司汤达恕我不起来了! 海明威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肖伯纳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雪莱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叶

11、慈2、感悟人生回顾名人总结的话,体会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 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毛泽东: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三、教后反思 一、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阅读,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教师要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教育教学的总体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设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案例中,在阅读鉴赏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表述形式上进行指导。

12、既尊重语文的特点,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同时根据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开展了小组合作竞争的学习形式,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抓住文体特点,让学生充分地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也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结合。在本文的教学中,主要是抓住了对评价巴尔扎克的语言以及所蕴涵的感情进行了品味,并且把这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比如,对如何体现“激越”的感情,我则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相应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的指导,力求让学生品出本文诗化哲理性强的语言特点。经过反复朗读,学生慢慢领会了蕴涵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感情。三、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能消极地接受,而要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里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教师必须有意地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对话者、合作者,但是非常可惜,教师在教学中这四者的地位还未能完全体现出来。 作为一次尝试,本课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师情绪的调控、多媒体的娴熟运用、板书的精心设计等等。我会更好、更深地体会新课标的内涵,并将它运用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