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校路在何方(新压缩后).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0620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级党校路在何方(新压缩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级党校路在何方(新压缩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级党校路在何方(新压缩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县级党校路在何方(新压缩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县级党校路在何方(新压缩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级党校路在何方(新压缩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党校路在何方(新压缩后).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级党校路在何方论市县党校体制改革任掌元 冯慈理县级党校因办学软硬条件的制约,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难以担当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任。鉴于此,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一致要求,对县级党校要进行体制上的彻底改革。目前有两种通行做法:一种是彻底取消县级党校,认为县级党校目前再没有存在的必要。另一种将县级党校设为市级党校的分校。两种做法都有政策依据。我们平凉怎么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意见,现处在调研阶段。笔者是老党校人,长期关心、研究县级党校的改革发展问题。借这次工作研究年会,将此问题以论文的形式带到会上,与各位同仁共同研究和探讨,以促进我市市县两级党校的改革和发展。一、不改绝对没有出路县级党校目

2、前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有的问题可以自行解决和完善,但有一些问题若不改革现行体制,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一是县级党校势单力薄,没有能力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由于受编制等方面的影响,专业教员人数少,平均不到7人,有的县党校连1名高级讲师都没有,怎么设教研室,学科怎么分,教研人员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怎么定,只能是“万斤油”,什么都学,什么都教,结果什么都学不精(人的精力或学习能力毕竟有限),也讲不好,影响了培训质量,影响了党校的声誉。二是市县多头培训问题严重。各级培训机构自行制订培训规划,缺乏集中统一的安排,有的干部有时需要同时参加两个以上的培训班,培训内容也往往雷同。三是教育资源利用严重不足

3、。县级党校大多是半年工作半年闲,教育资源利用率严重不足。四是培训招生难调度。县级党校培训报到率一般不到80%。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经费问题、有工作脱不开身的问题,还有领导不重视的问题和参训人员本人的问题等。五是培训收效不高。多年的实践证明,县级党校通过几天的短期培训,其收效甚微。未能达到提升素质、增强技能、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目的。客观的讲,大部分县级党校的培训就是为完成培训计划,为正常生存、正常运转收点培训费(收费也多次遭到学员单位的质疑),搞点创收,弥补经费不足,如此状况,还有何存在的意义,更谈何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对现行的党校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组建“集团化的市级大党校”

4、。 县级党校改为市级党校的分校,在广东、黑龙江等省(市)已率先试行,且运转非常良好。这是党校办学体制上的创新和突破,是党校教育培训模式的拓展,是与时俱进的现实要求,是实现市县(区)党校互惠双赢的重要举措。组建“市级大党校”对进一步增强地方党校办学实力、提高党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意义重大。二、要改怎么改根据2008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七条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县(市)委党校。不设立县(市)委党校的,可设立市(地)委党校分校。”2010年,中央又颁布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该纲要进一

5、步指出:“要深化市(地)、县(市)党校(行政学院)办学体制改革。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可作为市(地)级党校(行政学院)分校,由市(地)级党校(行政学院)统筹教学工作。按照少而精、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推进部门、行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整合”。这里,围绕办学资源整合,有两个改革方向,一个是“平行整合”,也叫块上整合,即县级党校同县上各部门、各行业干部教育资源的整合,对此问题,笔者于2010年进行过全面的探讨和论述(详见甘肃省人民出版社党校教育研究第五卷41页至46页)。另一个是“垂直整合”,即党校系统内部整合。中央的这次改革主要指的是后一种。县级党校改革的政策很清楚,方向和思路也很明确。其核心内容包

6、括三个方面:(1)领导体制由单一体制转变为县(市)委主管、市级党校协管的复合体制;(2)管理模式由独自办学转变为对县级分校实行班次、教学、科研、师资、评估“五个统筹”;(3)任务模式由平面培训向立体培训延伸,增加了对县级分校的宏观业务指导、教学科研协调和师资及人事服务。根据广东省的成功经验,我市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加挂新牌,实现双重领导”。将全市六个县委党校一次改为市委党校的分校,县委党校受各县委和市委党校双重领导。但各分校仍是各县的县委党校,其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和财政保障维持不变。第二是“提级培训,明确培训范围”。副科以上干部由市委党校负责统一培训,县委党校负责培训县直机关其

7、他党员干部、基层党支书、村委主任等。第三是“优化整合,实现五个统筹”。市委党校必须成立校委会领导下的教学协调小组,统筹安排本校及分校的学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师资调配和教学考评,市委党校统一调配和培养各县委党校各班次的授课教师。最后要强调的是对区委党校的改革一定要慎重。按照纲要精神,改革后市委党校直接承担原由区委党校承担的区管干部培训工作,但区委党校的撤并存在一些具体困难,主要是教职员工的分流和安置问题。改革中可根据不同情况有四种选择:一是人财物整体划拨,取消区委党校,与市委党校整合,培训业务移交市委党校;二是人财物整体留归所在区,取消区委党校,机构编制自行消化,培训业务移交市委党校;三

8、是人财物留归所在区,培训业务归市委党校,区党校变为区属事业单位,承担党员培训、基础干部培训以及市委党校外包的部分培训任务,财政体制不变,不足部分由创收解决。四是对远离市区的区委党校可参照县委党校的改革,改为市委党校的分校。这四种模式都能较好地减轻改革带来的震动。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一种选择。三、改革要把握好五大关系(一)市委党校与县级分校的关系法律、经济方面的关系。从法律角度看,县党校既然是分校就应该是非法人单位,但是目前的改革仍然保留分校的法人地位,是独立的事业单位;从经济角度看,分校在业务、资金、人事等方面不受市级党校支配,经济上彼此独立,相关而不相干,同时按党的组织原则下级服从上级,分校作为

9、下级服从上级党校领导,仅限于“五个统筹”,而且干部管理权和干部教育培训的调训权都在属地,改革后市委党校将大幅度增加工作任务而没有相应的经济回报,事权和财权不对称。面对上述种种情况,新体制运行必然存在一个磨合期,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应注意新旧体制功能交互作用的客观现状,采取恰当措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如将联合办学收入成立市县两级培训基金,用于市委党校扩大培训任务的相应经济补偿,通过在新的工作运行模式中不断摸索和创新达到调整和完善,减少对新体制的冲击和破坏作用,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软连接和软管理是一个基本形式,市委党校主要突破点在于宏观指导、

10、教学科研协调和师资人事服务上,是引领而不是推动,是指导而不是领导,是服务而不是管理,是共享优势资源而不是独揽一切。两级党校的关联性在于党校核心业务,即主体班培训和公务员培训。“五个统筹”的班次统筹,严格意义上不是党校的职责而是组织部的职责,教学评估统筹也应该是组织人事部门,首尾在组织部。改革前大多数省份的市县两级党校没有关联,改革后以五统筹方式发生关联,资源共享,使干部培训更具系统化。(三)培训规模和培训质量的关系改革后市级党校培训规模将扩大,为防止规模扩大质量下滑,两级党校要强化四个新:一是更新观念。市、县党校整合是大势所趋,是客观现实所致,要以积极心态转换角色,适应新的工作运行模式。二是创

11、新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培训强制性,教学趣味性,选学竞争性,内容针对性上有突破,以有限的教学资源取得最好的培训效果。三是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充分发挥县级分校与基层密切联系的有利条件,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市县两级党校优势互补,体制改革达到双赢。四是创新党校教育培训模式。市、县党校尤其是市委党校应该统筹兼顾,根据不同类型、班次和对象,采取联合、委托或指导等形式开展培训,形成培训网络和系统,探索办学新途径和新模式。对市级党校来说,重点解决发展和带动的问题;对县级分校来说,重点是办学特色和出路问题。市级党校能否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发挥好区域龙头和辐射作用,关键看对县级分校的资源整合和精简重组工作效果如何

12、,因此要在坚持和搞好“五个统筹”的同时,坚持统分结合,尊重县级分校相对独立地位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和支持县级分校拓展培训范围、提升培训功能、发展壮大事业。(四)主体班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关系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主阵地,一方面必须按照组织部的调训计划完成主体班培训任务,同时又要新办学历教育,创收弥补自身运转经费的不足。可以这么说,主体班是主业,学历班是副业,在全力搞好主业的前提下,县级党校要依托市委党校新设的干部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抓好各类学历教育工作这个副业,不断完善自身造血功能,努力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五)改革快与慢的关系根据纲要精神,“市县两级党校要在2015年前基本完成体制改革,实现资源整合”。所以从中央方面来看,时间跨度较大,改革一定要稳步,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操之过急。条件成熟了的市可以先改,条件不成熟的待条件成熟之后再改。这样有利于平稳过度,减少改革成本。总之,市、县党校改革整合是大势所趋,是客观现实所致,我们要以包容的心态,开放的胸襟,积极打造“集团化的市级党校”,实现市县党校互惠双赢。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