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045867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剪梅》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剪梅》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剪梅》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剪梅》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剪梅》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剪梅》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剪梅》课堂实录.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剪梅 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校 李永琴一、导入 播放歌曲一剪梅。师:这首歌是一剪梅,它的词作者是李清照。(板书:一剪梅 李清照)师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解说:“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我们感受到的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们触摸到的却是意兴阑珊的离愁。师:她因何而愁?情为谁苦?一剪梅,我们走入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品味易安词的愁文化。二、吟读,明确词表现的情感。 学生自由轻声读,用斜竖线标出停顿。 然后放音频,展示节奏,让学生听朗读,对照自己标的停顿与朗读节奏是否一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

2、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师:你认为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情感?你是从哪些关键词直接读出来的?生:我认为这首词表现了李清照的相思之愁。师:你从哪些词直接读出来的?生:我是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读出来的。师:哦,是思念,是离别之愁。我觉得你抓得非常准。 师:关于李清照,你知道哪些?她的情感经历,她的身世背景以及她的词作风格。生:她出身于书香世家,前半生幸福,后半生孤独。她与丈夫情投意合,后来北宋灭亡,丈夫死去,经历战乱,她漂泊流离。师:上帝给了她最完美的幸福,也给了她最刻骨的痛苦,是吗?还有同学要补充吗?生:李清照后来遇到一个男人,看重的是她的容

3、貌,看重的是她的家产,李清照被骗,那个男人卷走了她的财产,让她更痛苦。师:看来同学们对李清照所知颇深。师:李清照出身名门,婚姻还算幸福美满,所以,前期词多闺情相思,词境清婉秀逸。后期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赵明诚也猝然离世,李清照境遇孤苦,因而多悲叹身世,词境凄清哀伤。一剪梅作于前期,李清照千方百计要消除的就是这恼人的相思离愁。三、剖读,深入剖析一剪梅写愁的高妙。 让学生从词中寻找愁的印迹,勾画出来,然后分享。(板书:愁)师:同学们不必如此正襟危坐,可以随意些,同桌讨论下,把我们已经找到的分享一下,也许在某个同学的回答中,你就有了启发。词哪里表现了愁?, 生:“花自飘零水自流”,因为花自飘零是哀情

4、。(板书:花自飘零)师:还有吗?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板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师:哦,直接说愁。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因为李清照有首词写道“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师:大雁总是让她伤情,让她愁。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我们能感受到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我换一个更富有诗意的词,同学们看还要得吗?(板书:怅望云天)师:还有哪些?生:我认为还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她因为忧愁,才独上兰舟,盼望丈夫的家书,所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能体现她的愁。(板书:独上兰舟)师:你说的有些道理,“独上兰舟”怅望云天”我们都能感受到她的愁。“独上兰舟”“怅望云天”与其

5、说表现愁,不如说是她想法设法排遣愁。(板书:消愁)师:还有哪些地方表现愁?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说这种情意没有办法消除,刚刚舒展眉头,就又涌上心头。(板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师:不言愁,但你能感觉到愁,还有哪些?生:“红藕香残玉簟秋”。 (板书:红藕香残 玉簟秋)师:请说出理由。生:藕已残缺,凉席都凉了,说明她很孤独。师:我非常赞同你的看法。从“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确感受到了词人的愁意。展示幻灯片,学生齐读:“红藕香残”点染结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萧飒的气氛,对词人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师:“红藕香残”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师引导:香是什么?学生齐答:嗅觉。

6、师:“红藕香残”不仅有嗅觉,还有触觉。(板书:触、嗅)师:那“玉簟秋”又是从什么角度发现秋?生齐答:触觉(板书:触 )师:触,接触,感触。 师:“玉簟秋”,为何不用“玉簟寒”或“玉簟凉”?师:一提到“秋”,我们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的秋景。 让男生一起吟诵秋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师:他们读出了萧索、荒寒之气了吗?味儿还不足,那要再接再厉了哦。师:干枯的藤蔓、苍劲的老树、哀鸣的暮鸦,萧索荒寒;弯弯的小桥、潺湲的流水、散落的人家,幽僻静谧;辽夐的古道、凛冽的西风、羸弱的瘦马,苍凉凄寂。这三组意象正与夕晖映照下,漂泊天涯的游

7、子的心绪相融。 同步播放歌曲。 苏幕遮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师: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营造了深阔的意境,暗透乡思。师:马致远以意象写秋,范仲淹以意境写秋,秋景染离愁。以意象、意境表现愁文化的名家杰作不胜枚举,李清照的“玉簟秋”又怎么写愁?生:侧面写,“玉簟秋”侧面写愁。师:我们感受到席之冷。是先天气凉,再有愁情,还是先有愁情,才感觉到凉意?那是自内而外的愁情。我觉得你的直感力很强。师进一步启发:“红藕香残”以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又如何表达秋

8、意?生齐答:内心感受。师:她别出心裁以主观感知、内心体验写愁,愁意浸入骨髓,先有秋方觉寒。这正是易安词愁文化独树一帜之处。 师:人去而席冷,“秋”总与凄凉、迷茫、怅惘等意绪相融,含蓄婉转。“寒”或“凉”则显直白。“玉簟秋”,不用“玉簟寒”或“玉簟凉”许就因此。 四、品读,体会词人内心的惆怅。 让学生随意读,循着词人的行踪,体会她内心的惆怅。 让学生欣赏两幅画图,感受“独”的意蕴。 师边展示画图,边评说: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体现了柳河东凌霜御风、绝世独立的超凡人格。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则尽显词人秋寒独立,望尽天涯路的凄怆苍茫。师:“独上兰舟”的“独”,

9、你又体察到了词人怎样的心绪? 生:寂寞、孤独、哀伤、凄凉。生:孤独寂寞,希望丈夫在身边的心情,一起生活的回忆,丈夫离去后的孤独。师:我觉得你对李清照内心的体察更为细腻真切。师:往日的幸福美好萦绕心头,此时就更觉得孤独。展示幻灯,生齐读:“独上兰舟”表现了词人形单影只的情状。本想遣愁,却触物思人,昔日有夫君陪伴的温馨场景萦绕脑际,更加映衬了今日的孤单凄寒,无端惹起更深的愁绪。师:词人揽舟游玩,却抚物而伤情,只好又于月满西楼之时,怅望云天,盼雁传佳讯。 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自己揣摩哪些是客观物景?哪些是心中幻觉?这两句是怎样虚实相生,寄托词人情思的?再集体辨析

10、。师:哪些是客观物景?客观物景就是真实看到的情景。哪些是心中幻觉?心中幻觉就是因为心底过分的渴望而产生的一种幻觉罢了。生:我认为雁、月光、西楼是客观物景,“云中谁寄锦书来”是心中幻觉。师:为什么你认为锦书是幻觉,不是真实存在的呢?生:词人过分地思念自己的丈夫,就盼望丈夫寄给一封锦书,来排遣她内心的愁苦。师:若真是收到锦书的话,这首词应该就是怎样的情感基调呢?生:乐情。师:那就该洋溢着欣喜若狂,哪怕是淡淡的喜悦,她就不是如此得惆怅,如此得悲愁了。师:还有同学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吗?生:词人想让丈夫寄锦书,看到“雁字回时”,才“月满西楼”。“雁字回时”是客观物景,“月满西楼”是内心幻觉。师:哦,你

11、认为月是否洒满西楼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她眼光是迷离的。我们尊重你的看法,还有同学要深入地剖析吗?生:刚才这个同学说得不对。她看到“雁字回时”,一定月光洒满西楼,所以“月满西楼”是客观物景。师:月圆之夜,才更加觉得孤单凄楚,更加思念丈夫的锦书,你说得有道理。我个人觉得圆月、西楼是客观物景,西楼是表达相思哀怨的凄美意象。月圆之夜,人却未圆,难怪词人愈加觉得时光难捱。雁总与怀人思乡相关联,雁归来未必实有其景,可能是心中幻觉。“谁”无疑心中所念是丈夫赵明诚,这里不用确指,而用泛指,用昵称,正是词人因怀念情切而产生的嗔怨情绪的生动反映。锦书应至而未至,词人内心凄苦,方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幻觉。五、点读,

12、重点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独上兰舟、怅望云天,终究无法消除这愁情。(板书:无计消愁)这愁情不仅不能消除,还更加浓厚。(板书:愁情更浓)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板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生模拟愁的运动轨迹,有意味地读这两句。 师:把李清照这两句与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进行比较,小组交流你的偏爱及理由,然后全班分享。生:我喜欢李清照这两句,因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愁情更浓郁。师:哦,表达情感更浓郁,更充分。生:我还是喜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因为愁已经散发出来。师:哦,愁更加饱满,更加深刻,更加充分。生:我喜欢李煜的这两句,因为愁已在

13、心头,有一种藕断丝连的感觉,剪也剪不断。师:李煜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写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则以滋味喻愁。师生相互配合,读下面这段文字: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李清照这两句是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的。李清照借鉴前人,但别具匠心,更自然妥帖。“眉头”与“心头”叠韵相对,明白如话竟意蕴无穷。“才下”与“却上”形成起伏的情感流波,有时间的延续感。愁从可见的眉间跳下,就又藏到心头。词人捕捉瞬间的情态,细腻真切。六、拓读,依照板书,总结李清照写愁词的脉络与学习步骤,顺势迁移,自学醉花阴。 李清照写愁词有一个共同的脉络: 愁消愁无计消愁愁

14、情更浓一剪梅,我们采用了这样的学习步骤:1. 吟读,明确词表现的情感。2.剖读,剖析词人怎么写愁。3.品读,体会词人内心惆怅。4.点读,赏重点句写愁特色。学生齐读学习步骤。师: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用相同的步骤学习李清照的其他写愁词,比如醉花阴。 生在后面三个学习步骤中任选其一,小组合作讨论,然后用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学所得。拓读: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生:我们小组选择的是剖读,醉花阴与一剪梅有相似的写法,“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先写愁,佳节又重阳了,自己又是一个人,写自己的孤独忧愁,“东篱把酒黄昏后”,就是她想借酒浇愁,却发现愁更愁,最后得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又拿黄花与自己比较,发现自己的愁更浓更浓了。师:“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伊消得人憔悴。“半夜凉初透”写内心感受。继续。生:我们组选择的是点读,开头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与结尾“人比黄花瘦”。“薄雾浓云愁永昼”正面写出她愁的情绪,“人比黄花瘦”就好像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侧面写愁,发现自己比黄花还瘦。 七、总结易安词愁文化的特色。师:我们再来看李清照几首写愁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