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说课.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83774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遇问题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相遇问题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相遇问题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遇问题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遇问题说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相遇问题说课一、说教材:【教材简析】相遇问题是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主要是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及工程问题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安排不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可以说,相遇问题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相遇问题求路程的解题方法。能力目标:让学生模拟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致的审题习惯,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求路程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画图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二、说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已经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思维,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全班学生的整体接受能力还可以,但也反映了一些问题,一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还是很差,分析能力相对较弱,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认真,粗心大意,等等。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引导积极思维,体验成功的喜悦。三、说教学模式: 我们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

3、我们采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它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循序渐进原则,把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切实地植根于课堂。所谓“先学”,就是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课前小研究在一定时间内自学教学内容。所谓“后教”就是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准确掌握自学信息,激发学生借助同学间的交流、质疑、讨论等方法自行解决“疑难杂症”。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使学生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达到和谐的学生教学生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板书就应该是传授知识的窗口,主阵地,学生能否占领阵地,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

4、的积极引导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板书设计的功效,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板书时,力争力求做到内容精炼、突出重点和难点,再次要有创意。我认为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理清思路,把握本节课的重点。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五大环节:课前学习- 情境导入-课上交流展示提升-拓展应用-课堂总结。课前学习环节,我采用了课前小研究,布置时力求做到生活化,简单、根本、趣味、开放。目的是帮助学生利用好课前小研究实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我创设的课前的小游戏,学生同桌共同演义“相对”“相背”“相向”,并做出相应动作。这一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这几个词的意思,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课上交流展示提

5、升环节采用小老师释疑的方法,用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取代了教师的讲解和灌输,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愉快。不仅掌握了相遇问题的两种解答方法,而且明白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拓展应用环节,我设计了两道练习,目的是把知识面进行拓展,让学生明白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大同小异,基本是一样的。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畅谈收获,加深印象。六、说评价策略: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找评价与数学互动相长的支点,竭力营造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环境。本节课我采用了语言评价,记分性评价等评价方式,效果不是太好。七、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

6、数学学习资源。本节课我创设了游天鹅湖这一主线,目的是营造亲切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问题,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数学老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八、说教学得与失:在这节课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这节课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不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每个环节落实不够扎实,忽略了对个别学生辅导,少数学生对练习第2题,还不是很明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以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为宗旨,继续做好情境设计,激发每一位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