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482495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 (答案仅供参照) 1、 简述雷布津斯基定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雷布津斯基定理 假定商品价格不变,一种生产要素的增长(给定另一种要素不变),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的产量增长,而密集使用另一要素的商品的产量减少。结论:当一种国家的某种要素增长时,有的行业产量浮现增长,有的行业产量浮现减少,重要取决于行业使用该要素的密集限度。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现实意义:该理论觉得,一种国家的比较优势不是永久固定不变的。随着要素禀赋的变化,该国的比较优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该国的产业构造、贸易构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1、 资本存量相对增长的国家,应当预期到她们的劳动要素密集型工业的规模将会

2、趋于收缩。那些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资本存量不断增长的状况下试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维持其劳动密集型工业是不可行的。相反,对于劳动要素供应趋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合适的发展技术与资本要素密集型的工业则也许导致比较利益的丧失,并使经济发展浮现欲速则不达的成果。2、 一种国家要从本来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变成资本较为丰裕的国家是有条件的,即资本积累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从而将会使得资本/人口的比率相对其她国家资本人口的比率较大。3、 一种国家的比较优势不是永久固定不变的。随着要素禀赋的变化,该国的比较优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该国的产业构造、贸易构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 为什么说赫俄

3、理论是一般均衡模型? 从上图的右下角出发,收入分派和需求偏好共同决定了对商品的需求,对商品的需求决定了生产该商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要素需求和要素供应共同决定了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决定了最后产品的价格,不同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别决定了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即一国应出口何种商品)。 由于模型假设各国需求偏好及收入分派是相似的,这使得各国对最后产品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相似,这样,不同国家对多种生产要素的不同供应就成为导致各国相对要素价格不同的唯一因素。最后,相似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要素价格导致了不同的相对商品价格,从而引起分工和贸易。 上图清晰地表达出所有经济力量是如何共同拟定最后商品价

4、格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H模型是一般均衡模型的因素。3、 你觉得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对立的吗?为什么?答:两者的联系(1)竞争优势内生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本。只有充足地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才有也许形成。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国际竞争中难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理由:第一,充足运用既有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技术、生产活动,不仅是公司和国家具有竞争力的前提,并且也是发明更为“高档”的生产要素的必要条件。第二,只有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同业之间才会有最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第三,只有那些符合经济比较优势的产业,获利机率高,吸引投资多,分工才也许比较细,新的有关或者

5、支持性公司才会不断浮现,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产业集群。因此,竞争优势本质上就是广义的比较优势。 (2)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关系。竞争优势论是对比较优势论的丰富和拓展,理论假设更贴近实际(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注重政府的作用,注重国内市场需求等。证研究成果表白,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不是对立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产业比较优势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目前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比较优势最强的产业也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国产业竞争优势变化与比较优势的变化高度有关,有关系数为0.9554。 可以说,竞争优势的变化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 比较优势也是一种竞争优势,把比较优势

6、与竞争优势对立起来自身就是一种错误。4、 你觉得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对中国的挑战重要有哪些?答:重要挑战有:1、影响对发达国家出口,贸易摩擦也许加剧、挤压国内高品位制造业发展空间,削弱国内制造业竞争力3、对华直接投资增速也许放缓,产业转移力度也许减小4、发达国家继续成为新一轮产业全球分工体系的控制者、市场开放压力加大欧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对国内是挑战不小于机遇,应对的主线之道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寻找、培植、提高制造业的“新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条件、科学技术运用、观念文化特质是决定工业化进程的三个基本因素。执著与坚守恰恰是中国制造业最缺少的“特质”,打造中国经济

7、升级版,必须有众多执著的致力于坚守实业的制造业公司。5、 价值链分工的基本是什么?答:价值链分工的基本是:1、比较优势。不同工序要素投入比例不同样,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国家要素禀赋不同,因而把不同工序拆分到不同国家完毕,能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2、规模经济。不同工序的最佳规模不同样,把不同工序分拆到不同国家完毕,可以发挥规模效应,从而减少成本。 3、技术进步。产品生产过程并非是一种完整不可分割的过程,而是可以分割为多种生产环节或生产工序,在空间上是可以分离的。运送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则明显减少了物流成本。此外,跨国公司的推动,关税下降带来交易成本的减少等都是推动价值链分工的重要因素。6、

8、 简述比较优势论的重要内容。 答:比较优势论的重要内容: 虽然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处在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可开展互利贸易。一种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步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除非当一国在两种商品上的绝对劣势比例与另一国相似。 实质: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7、 简要分析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收入的影响。 答: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从贸易中获利),减少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因贸易而受损)。这阐明,国际贸易虽然可以改善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这种福利的分派在不同的要素所有

9、者之间是有差别的,从而揭示了不同的要素所有者对自由贸易的态度,这也为贸易保护行为提供了理论根据。8、 你觉得中国跨越“中档收入陷阱”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风险重要有哪些? 答:经济风险: 1、原有比较优势弱化。中国人均收入刚刚跨入中档偏上水平,资本积累尚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仍有巨大差距,因而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上,中国都不具有比较优势。这意味着“未富先老”的中国失去人口红利之后,原有的比较优势必然会相对弱化,如果不能获得新的比较优势,就有陷入“中档收入陷阱 ”的危险。2、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国内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41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

10、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3、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随着工业化、城乡化进程加快和消费构造持续升级,国内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4、 外部环境的不拟定性。贸易摩擦也许增长;中国的汇率水平和贸易顺差被视作是国际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中国对资源的需求被视作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常常受到质疑。 社会风险: 1、收入分派失衡。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公司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群体,是收入分

11、派改革的最大障碍。 2、腐败问题严重。 3、社会信任缺失。目前社会信任的缺失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老百姓”都变成了“老不信”,当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炒菜怕用的是地沟油,当救人要靠小小的摄像头来做证的话,我们不得不说,这是科技的进步,却是道德的退步。 4、社会阶层固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加速,某些底层民众,没有资本、没有权力、没有“关系”,她们勤快却不富有,她们有抱负却没机会,她们有想法却没措施,向上流动的机会小,上升的通道几乎被堵塞,她们被固化在社会底层。当底层民众失去变化命运的但愿,社会的对立与仇视就难以调和,社会的稳定便难以维持。9、 后发优势的重要

12、特性有哪些? 答:后发优势的重要特性有: 1、替代性。指后发国家在制度安排上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模仿,使后发国家一开始就可以处在一种较高的起点,避免或少走弯路。 2、客观性。后发优势是由落后这个客观事实引起的,它不是靠人的主观努力发明出来的。 3、潜在性。后发优势是潜在的,要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现实动力,必须内部化为自身动力才干得以实现,它有赖于后进国家具有相应的社会能力。 、递减性。后发优势产生于后进国家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大,后发优势的潜力就越大,一旦赶上先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后发优势就完全消失了。 5、外源性。后发国家经济追赶往往通过借助外力,引进先进国家的技

13、术、设备和资金,节省科研费用和时间,但在其后的发展中,必须将外生的后发优势内生化,形成一种“自我持续性增长”,才干挣脱依附性发展。 6、不可持续性。后发优势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之间差距的减小乃至消除,这种“后发性利益”将最后消失。10、价值链分工下的产业转移呈现哪些特点?答:呈现的特点如下:1、“产业片段”。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纵深推动,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或工序可以由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公司协作来完毕,形成了产业链的“片段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对象由本来典型的“边际产业”和“原则化阶段的产品”转向了产品的各工序,使得产业转移对象片段化。 2、外包迅

14、猛。在价值链分工条件下,跨国公司重要控制少数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和高增值环节,而将其她低增值部分的非核心业务外包,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率的价值增值。3、双向转移。在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国际产业转移可以从价值链的任何环节开始,国际产业转移浮现了多方向性特点,既涉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顺梯度”转移,又涉及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逆梯度”转移。4、产业集聚。在价值链分工网络中,一旦跨国公司到海外投资,必然产生前后向的关联效应,从而带动与其有关联的上下游产业的公司跟进投资,在投资地区形成产业集群。11、 有观点觉得,比较优势理论是发达国家的国际理论,并且更加偏向于最发达国家。按照这一理论行事,发达国家

15、经济永远走在最前面,永远作雁阵的领头雁,其她国家只能跟着发达国家跑,整个雁阵整洁有序,任何国家都也许发展,但不也许超越,对此观点你如何回答? 答:“雁阵”是上世纪后半期日本带来东亚经济腾飞的模式。其基本构造是日本与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四小龙”,以及东亚其她国家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形成由高到低的产业分布和市场分派体系。日本产业升级后,将其裁减产业转移给“四小龙”。日本产业构造再度升级,“四小龙”尾随日本产业升级后,再将这些裁减产业转移给乐意承办这些产业的东亚其她国家。居于东亚经济梯次构造顶端的日本向整个东亚地区输出尖端技术产品,并购买承办其已裁减产业的“四小龙”和其她东亚国家所生产的相对低端的产品。东亚后进国家对日本高品位产品的依赖和对日本低端产品市场的依赖共同构成日本对东亚经济发展“雁阵”的构造性牵引的支撑力。12、 据纽约时报报道:一部售价600美元的苹果公司手机Phone4 ,材料成本约187.51美元,多种软件许可证和专利费用,约48美元,它们来自韩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和台湾的公司,富士康(台湾)在大陆完毕组装,每台费用约.5美元,苹果公司每台获利约360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