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47432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案——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案——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案——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我实现理论在西方的哲学与伦理学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人性观。一种是以柏拉图、康德、卢梭等人的观点,他们认为人具有潜在的善性,主张设计一种理想的社会通过教育使人格得到发展;一种是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和边沁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性由生物的本能决定,不可能有大的改变,人只有通过法律道德等的约束,以文明的方式行动,才能维持起码的生活。对这两种人性观,马斯洛进行了综合。马斯洛认为人性在本质上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人性至少是中性的,但是趋向善,并且人的内部本性具有保持其“自然的倾向,如果这些内在本性受到压抑,不能够得到满足实现,就会造成神经症的症状,由于神经症不能形成对事物和现实的准确把握,在行为中就会表

2、现出违背人性要求的特征,这也就造成了人性之中的恶。所以,要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就不再是通过传统的教育,克制、压抑人性中所谓的恶的倾向,而是满足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培养健康人格。这种健康人格,也就是马斯洛的理想人格自我实现。围绕着什么是自我实现,如何达到自我实现等一系列问题,马斯洛形成了自己的自我实现理论。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学习一下马斯洛的的自我实现理论。一、什么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自我实现并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是实现潜能的过程,并没有时间和质量的限制。它意味着充分的、生动地、全神贯注地、没有自我意识地体验,形成一体化、和谐的人格,使自己

3、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你自己就是自我实现的实质含义。一是从事充分实现自己潜能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做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换句话说就是尽自己全部的努力去做一件对自己而言并不容易的事情,比如说考研、减肥、找个好工作像心仪的人去表白,这些事情我们经过努力付出后得到成功都可能给我们带来自我实现的愉悦感受;二是无论在什么时刻体现的真诚、和谐、诚实,当你获得一份真正友谊、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表达你的真实感受这些美好的情感同样可以有自我实现的美好体验;三是当你感到极为幸福的高峰体验也是自我实现。高峰体验是一种身心融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在这种时刻,人会产生一种返璞归真或与自然合一的愉悦情绪。高峰体验是一种成长

4、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惊奇。高峰体验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马斯洛将其比喻为“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它发生的可能性在于以问题为中心,高度的集中、献身行为、强烈的感官体验、对音乐和艺术忘我的热切欣赏。成为你自己: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可悲的真相:生活中的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常常是以一个经过伪装的虚假形象生活着出现在世人面前。就像一位演员扮演了与他的自然人格不一致的角色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毫无疑问,这是由于生活中不同的人要求你扮演不同的“角色”而造成的。比如说我们有时去做一些父母期望我们做的事而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有时候,

5、我们所有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说些言不由衷的“违心话”,以避免对他人不必要的冒犯。这就是从众的压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个人都会处在强大的从众压力之中,这种压力有时明显有时隐藏,但却始终存在。如果你不从众,我行我素,你就要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不从众则极有可能对你的职业生涯造成重大影响,或使你与他人的关系出现紧张,甚至受到社会的谴责。然而,从众行为付出的代价不会比不从众少,特别是在从众意味着按照与你的“真实自我”相冲突的方式行动的时候,情况就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你在世人面前不得不创造一个“虚假的自我”,掩盖你自己真实的面目。在于此类似的例子中,如果你内在的自我是强大的,有冲破世俗的勇气,你就

6、会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思想做出真正的选择,而不使你真实的自我受到损害。但是,如果你内在的自我是软弱的,在外部要求的压力下感到畏缩,那么,你就极有可能做出违心的选择,失去你真实的自我。我们把真实自我和外在自我比成两个向量来举例,我们真实的自我是这个一个长度,我们的外在自我是这样一个长度,使两个向量相加,如果真实自我和外在自我保持同一方向我们的进步是这么大,但如果真实自我和外在自我的方向相反,我们的进步只有这么大。所以只有能够摆脱虚假的自我,努力强化自我感,还自己一个真实的自我,才能享受到自我实现的欢愉。二、自我实现的超动机马斯格在自我实现人的研究中,发现策动心理健康者行动的动机不是一 般人的缺失性动

7、机。他把自我实现者的动机叫做超动机。马斯洛认为,一个自我实现者的“基本需求”(匮乏性需求)。如果得到了满足,不再被“基本需求”驱动,那么,他就会被超动机存在性需求所驱动。我们知道缺失需要不仅是指生理的需要,还指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如果丧失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不适。自我实现者有高级的需要:实现他们的潜能和认识并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他的目的是扩大和丰富生活经验,在现有的生活上增进快乐和欣喜。他们的理想是通过新的挑战性的各种各样的经历增加紧张。他们在环境中没有获得特定目标的对象。自我实现者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动机(即马斯洛所言的缺失性动机)。然而他们有成为完美的人性

8、、实现他们全部潜能的“超动机”。这个动机是“特性的成长,特性的表现、成熟和发展。总之一句话:是自我实现。”他们处在一种自发地、自然地、愉快地表现他们完美人性存在的状态中。马斯洛称其为存在价值,其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存在性需求同匮乏性需求有很大差异。马斯洛说,基本需求是肯定可以达到厌足的程度,但你绝不会厌烦成长。如你喜欢吃牛排,你可以不断地吃,但是最终你会明白,过多的牛排会使你厌烦。但是存在性需求作为动机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你绝对不会说“:我不想再知道任何真理了”。三、自我实现的主观内部障碍 如果在满足或获得这些状态上失败、受挫也是有害的,将出现超病理状态。这种由成长需要

9、受挫而引起的疾病,其体验不如其他疾病那样清晰,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某种东西是不健全的,但不清楚缺少的是什么,它是一种无形的不适,感觉 孤独、失肋、没意思、消沉、绝望。超病理状态是自我实现受限的一种结果,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自我实现的障碍有哪些: 跳骚弹跳的高度可达身高的400倍,是名副其实的跳高冠军。把几只跳骚放进玻璃杯中,它们会立即轻松地跳出来,重复几遍,结果相同。接下来,再次把跳骚放进杯子,立即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跳骚就会不断地撞在玻璃盖上。过一会儿,发现跳骚不再撞击到盖子了,而是在盖子下面不停地跳跃。一个小时后,把盖子轻轻拿掉,跳骚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们还是在原来的高度继续

10、地跳。再过几个小时,依然如故。一天后,它们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同学们应该都听过这个跳骚实验甚至做过一些和这只跳骚一样的事情,大家可以移情思考一下,想象你是这只跳骚,你为什么没有再跳出玻璃杯,你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我是跳不出玻璃杯的我一直都跳不出玻璃杯,这是注定的事情了,不用再试了跳的高未必能出去却使我疼得头昏眼花,我还是在安全的地方好了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自我概念的缩减:即我们可能对自己是谁以及自己的潜力看法比较保守。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就是自己想象的样子,而许多人对自己的想象非常不充分。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固执于现有的自我概念:我能认为“我一直是这样”。我们总认为自己只能按现在的模样生活

11、。在这种条件下,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让位于“命中注定”。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愿意回到安全的地方:马斯洛认为,我们每个人不仅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且还有安全需要。这两种需要的相互牵制和冲突会阻碍个人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力量指向安全和保护,他倾向于追溯过去,害怕失去与母亲通过子宫和胸脯而建立的最初联系,害怕尝试,固守现状,害怕独立、自由和分离。我们内心的另一种力量推动我们去追求自我的完善、独立、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自信的面对外部世界,同时,接受深层的、真实的、无意识的自我。 马斯洛认为,安全和成长对于个人而言都同时存在吸引和排斥的两种力量。当对安全的排斥和成长的吸引超过对安全的吸引和成长

12、的排斥时,个人就会成长。反之则会停滞。4. 我们不少人不能自我实现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害怕成功,因为成功后会失去自己熟悉的东西,带来许多未知的变化,而我们天生对未知的东西有一种畏惧心理。包含了马斯洛所说的约拿情结。约拿是圣经里面的一个人物。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且一直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神终于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罪行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约拿却抗拒这个任务,他逃跑了,不断躲避着他信仰的神。神的力量到处寻找他,唤醒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了他。最后,他几经反复和犹疑,终于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获得赦免。“约拿”是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

13、成长的人。对于约拿来说,他不愿意成就神的旨意是因为仇恨。这座他要布赦免的尼尼微城是毁灭他家族的死敌。 上帝要约拿到尼尼微城去传话,这本是一种崇高的使命和很高的荣誉,也是约拿平素所向往的。但一旦理想成为现实,又感到一种畏惧,感到自己不行,想回避即将到来的成功,想推却突然降临的荣誉。这种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心理学家们称之为约拿情结。马斯洛借“约拿情结”这一心理学术语向我们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尚未发挥出来的潜能,我们本来都可以比自己更伟大,但我们像约拿一样,总是竭力逃避自己的天职、使命,逃避命运和人生对我们的召唤,推卸我们本该担负的重任。马斯洛把这种倾向归结为“恐惧自身的伟大之处”、“回避自己的命运

14、”、“躲开自己最好的天赋”。人,之所以不可能成为上帝,首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害怕。人类从来都不曾真正地想要去实现完美,而是害怕完美。完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大众带来的孤独,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成为上帝或上帝的使者。马斯洛给他的研究生上课的时候,曾向他们提出如下的问题:你们班上谁希望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谁渴望成为一个圣人?谁将成为伟大的领导者?等等。据马斯洛记录,他的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通常的反应都是咯咯地笑、红着脸、不安地蠕动。马斯洛又问:你们正在悄悄计划写一本什么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吗?他们通常红着脸、结结巴巴地搪塞过去。马斯洛还问:你难道不打算成为心理学家

15、吗?有人回答说,当然想啦。马斯洛说:你是想成为一位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心理学家吗?那有什么好处?那并不是一条通向自我实现的理想途径。 人类中普遍存在某种约拿情结,人们不仅躲避自己的低谷,也躲避自己的高峰。不仅畏惧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也畏惧自己最高的可能性。我们大多数人内心都深藏着“约拿情结” 心理学家们分析,这是因为在我们小时候,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和不成熟,心中容易产生“我不行”,“我办不到”等消极的念头,如果周围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机会供自己成长的话,这些念头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尤其是当成功机会降临的时候,这些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要抓住成功的机会,就意味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面对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并承担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 毫无疑问,“约拿情结”是我们平衡自己内心心理压力的一种表现。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在面临机会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敢于打破平衡,认识并克服了自己的“约拿情结”,勇于承担责任和压力,最终抓住并获得了成功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总是少数人成功,而大多数人却平庸一世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