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毅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调查问卷分析.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34363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晓毅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调查问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晓毅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调查问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晓毅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调查问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晓毅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调查问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晓毅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调查问卷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晓毅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调查问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晓毅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调查问卷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课题阶段性小结马晓毅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及时而广泛地开展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课题研究活动,经过近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已初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将民族文化的教育渗透在课本之中,贯通于课本之外,减少正面的“大道理”说教,将民族精神教育潜移默化地实施于语文教学之中,学生民族精神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参与各项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展,学生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一、以语文课堂为阵地,潜移默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语文教材内容广泛,较其

2、它学科相比,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现行的新教材中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无不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民的生活情景、斗争业绩,字里行间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平凡而伟大的人生道理、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课堂教学便是其中最有利的渠道,我在语文教学中着力把握住作品的时代脉搏及其所具有的一定的现实意义,精选教材,找准结合点,使之附着有物,“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让学生认同祖国文化,“民族精神”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从朱

3、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语言、自然的美景,而是深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从屈原的离骚、陆游的书愤中感受到的是对国土残破的哀伤和与国家同荣辱、共存亡的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二、搭建平台,提供课题成果展示机会(1)、积极参与课题研究qq群活动。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教育的旧面貌,它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搭建了极好的教育教学研究平台。通过qq群联系交流可以集他人所长,集众人智慧为我所用。把自已的研究过程,研究感悟,研究成果转化成一段段精美的文字上传到群里,与同行交流。当得到博友赞扬和肯定之时,当交到新朋友、得到真诚的鼓励与指

4、点之时,快乐的体验就都会如期而至。(2)、开展调查问卷活动。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内部开展调查问卷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了解学生人文精神、民族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和欠缺,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有的放矢。(3)、开展专题研讨交流课。根据课题研究上一节课题研讨课,大家针对执教老师在练笔的指导、评价、效果上各抒已见,提出意见或建议,表达自己近段时间在开展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把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作文征文活动等活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三、取得的成效:1、促进了教师群体教

5、学科研水平的提高。通过对“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课题研究,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2、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教育,陶冶了性情,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课内、课外两大体系,是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和推进民族精神,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是关键所在。而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则更是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保证。只要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会日益完善,中华民族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研究问卷调查分析马晓毅一、调查

6、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开展了一次关于在中学生中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在校高中生,共发放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2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占47%,女生占53%,与学校中学团委书记、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二、当前中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状况1、主观上认同和维护民族精神。在对“你对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汲取民族精神的兴趣怎样?”问题的回答中,有100%的中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当问到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态度是什么时,100%的学生表示愤慨。而且98%的学生能写出反映民族精神的诗句。2、对民族精神知识仍很

7、匮乏。21%的中学生对民族英雄的精神事迹知之甚少,平时不经常观看革命历史电影或电视,而且学生的年龄越大,平时经常观看革命历史电影或书籍。3、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阐释还很肤浅。在对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民族精神内涵的阐释上还很肤浅,认识不够深刻。三、现状的成因探析1、多元的亚主流价值取向对传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强大冲击。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更多的外国精神文化产品涌入我国,其中不可避免地搀杂着腐朽堕落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更加凸显,精神文明建设让位于物质文明建设的思想在社会上有着一定市场,助长了中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私自利、极端

8、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滋生。2、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内容上的差异性,导致受教育者思想的困惑。当代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纯粹、正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受到的是利己主义倾向的实惠教育,在社会受到的是追求利益回报的商品教育,这种反差造成了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混乱,削弱了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正面影响。3、知行脱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导致受教育者基本道德基础的薄弱。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知行脱离的做法,习惯于宣传空洞的政治口号,用深奥、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来教育、规范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超越了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四、对策和努力方向1、发挥学校语文学科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9、,做到语文学科的渗透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团队活动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2、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辅助功能。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的联系,家长言传身教引导,并发挥社会的依托功能。组织中学生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青少年社区文明行动、青少年志愿者行动,陶冶中学生的民族精神情操。 3、在教育方法上,坚持灌输、实践、解惑三驾马车齐驱并进的教育手段。是通过科学、系统、持续地对中学生进行民族精神 “灌输”,使教育内容从无到有,逐步印记在中学生头脑中。其重点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语文教育教学计划,每周安排1小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并组织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诗词诵读、演讲、征文活动等活动,引导中学生认知社会、了解社会,进而融入社会,增强中学生理性思辨能力,激发培育中学生民族精神。4、在教育环境上,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灯箱、语录牌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