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勘察报告.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342078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坡勘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滑坡勘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滑坡勘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滑坡勘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滑坡勘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坡勘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勘察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工程概况及勘察要求1.1 工作概况XX公路XX段XX互通立体交叉收费站平基的边坡因路基开挖及连日暴雨等因素影响下,山坡局部出现开裂和滑动,使其在XX互通立体交叉收费站形成人工牵引式工程新滑坡(照片1至6张),危及已开挖路基及拟建收费站的安全,XX公路总监办及设计代表要求对其进行补充工程地质勘察,以查明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为滑坡治理及路基防护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根据XX年XX月XX日XX高速公路第五合同段工地会议纪要精神,贵州省桥梁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于XX年XX月XX日进场进行地质调绘。我司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查和测量后,发现该滑动边坡水平位移矢量0.201.10m,垂直位移矢量0.251

2、.00m,为查明及预测边坡滑移在受雨季影响形成的滑坡周界、规模、形态及场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评价边坡稳定性,根据设计研究所布置的10个钻孔位布设3纵3横6条勘探线进行工程地质勘察。1.2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查明滑坡体的边界、规模、结构、空间分布、滑坡体、滑床及滑面的岩性、厚度,各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查明滑坡体下伏基岩特征、埋藏深度、构造发育情况。查明场区地表及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发展趋势,调查滑坡附近的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供水设施,生活用水条件以及与滑坡活动的相互关系,评价现行运营路基对滑坡的影响程度。查明滑坡形成机制,评价其稳定性,并提出滑坡治理设计方案。2 勘察手段、工作方法及完成实物工作量2

3、.1勘察采用规范 为确保各项工作质量,勘察及室内资料整理始终遵循以下规范: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本)。2.2勘察手段根据滑坡的前舌与后缘高差、特征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由此确定滑坡安全与复杂等级为一级,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相关规定,本次勘察在滑坡主滑动方向布置1条剖面线4个钻孔,勘探间距横段面51.1257.

4、40m、52.1256.83m,见钻孔平面布置图。本次滑坡勘察采用资料收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室内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相结合的勘察方法。2.3工作方法2.3.1资料收集为了做好本次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工作前作了现场凋访收集与滑坡区有关的区域地质与原施工地质资料、气象资料。2.3.2工程测量1:500工程地质剖面测绘1:500工程地质测绘调查了滑坡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微地貌特征,重点调查了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要素,对主要地面裂缝均调查分析其规模、成因、性质。1:2000工程地质平面测绘 1:2000工程地质测绘重点调查了滑坡体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调查面积约51817m2。2.3.3

5、工程地质钻探本次钻探采用3台XY-100型钻机进行施工,一般性钻孔要求揭穿滑面进入稳定岩层不少于3m,控制性钻孔穿过滑动带并进入弱风化岩层不小于5m。本次钻探施工严格执行相关规程规范,在钻探过程中,重点采用干钻施工,每回次进尺不超过1.5m,岩芯采取率为60-85%,施工质量良好。2.3.4室内试验本次滑坡勘察在滑动带位置处采取6件滑带土样,采样后在野外及时密封并送实验室作室内饱水残余剪切试验,以了解滑带土的饱水残余剪切指标。2.4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勘察工作于2007年8月8日进场,9月31日结束野外工作,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1序号项目工作内容工作量1测量1、工程

6、地质平面测绘2、断面测绘1幅(1:4000)51817m26条(1:500)m2钻探1、土层进尺2、岩层进尺3、总孔深131.70m177.90m309.60m3采样及测试1、土样试验6件3 滑坡区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3.1气候、水文工作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湿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5,多年平均气温16.8,多年平均降雨量1350mm,每年5-9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0%,12月至翌年的3月为枯季,降雨约占全年的5.9%。平均相对湿度75%,无霜期200天左右。场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受山区地形、地貌控制,大气降水多顺坡面向坡脚漫流。3.2地形、地貌本

7、区位于贵阳市XX县西山乡崎林村境内,距XX县城约2.6Km,主要为连接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而建设。本次勘察钻孔仅控制其局部,孔口高程1020.561055.00米,高差34.44m,坡度相对较陡。3.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处于黔中东西构造带、川黔经向构造带及新华夏第三巨型隆起带交结复合部位,主要构造形迹展布方向为经向、北东向。区域内褶皱主要为XX-都拉营复式向斜,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三桥组的砂岩、改茶组的白云岩,地层产状较稳定,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和海陆交互相的建造组成。场区无大的断裂构造通过,但受附近断层和构造的影响,场区节理裂隙发育,主要以产状24866(15条/m2)和34768(8条/m2)

8、两组最发育,密度23条/m2,节理和层理切割岩石,破坏岩石的完整性,降低岩石的稳定性,为水介质渗入对岩层发生溶蚀和水解风化提供良好的通道。场区三叠系三桥组砂岩(T3s)、改茶组白云岩(T2gc)岩层产状为30720。 滑坡场区节理裂隙统计表 表2 倾向() 倾角()测定节理条数(条)特征描述2486615裂隙宽1-5mm,间距0.05-0.28m,延伸长度0.10-1.00m,切割深度0.25-1.20m,闭合度差,连通性好无充填。347688裂隙宽1-5mm,间距0.05-0.35m,延伸长度0.20-1.40m,切割深度0.30-1.10m,闭合度差,连通性好无充填。经查阅贵州历史地震资料

9、,本区最大地震震级为级,路桥工程按级设防即可,场区土体无地震液化的可能。取地震传递系数P=0.00g。3.4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本次勘察的场区分布土体为第四系滑坡堆积层,岩体为三叠系三桥组砂岩及改茶组白云岩。自上而下分述如下:3.4.1土体3.4.1.1滑坡堆积层(Qdel)本次勘察各个钻孔均见,为杂色滑坡堆积粘土含碎石,碎石成分强-中风化的砂岩、白云岩,含量4%-18%,粒径0.1-7cm,结构松散;孔深6.2017.40m为软塑状粘土,具有揉动、赋水、挤压等现象,为滑坡滑动带,稳定性差,构成滑体主要物质成分。钻探控制厚度为6.2017.40m。3.4.2岩体3.4.2.1强风化层砂岩(T3s)

10、本次勘察各钻孔均见该层,为灰、褐、褐红色强风化砂岩,原岩组织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局部夹弱风化残块,尚存残余层理结构,岩芯呈砂土状、含碎石砂土状,岩体极破碎,稳定性较差,构成滑体下伏相对稳定滑体。钻探控制厚度为4.2023.40m。3.4.2.2弱风化层1、弱风化砂岩(T3s)本次勘察仅ZK5、ZK6号钻孔未见该层,为褐红、灰色弱风化砂岩,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被粘土、铁锰质氧化薄膜充填,岩芯呈碎块状、少量为短柱状,岩石整体性较好。钻探控制厚度为2.508.30m。2、弱风化白云岩(T2gc)本次勘察仅ZK5、ZK6 、ZK7号钻孔未见该层,为深灰、灰白色弱风化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被粘土、方

11、解石脉充填,岩芯呈碎块状少量为短柱状,岩石整体性较好。 其中:ZK8号钻孔见溶洞,顶板厚30.20m,溶洞垂高4.40m ,全充填,充填物为软塑状土黄色的粘土含少量碎石,碎石的成分为强-弱风化的白云岩,粒径0.100.80cm,含量3%-5%,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少量长柱状,该层岩体是构成滑床原生基岩稳定层,是良好的抗滑工程基础持力层。钻探揭露厚度为0.707.40m。3.5水文地质条件3.5.1地下水类型 场区地下水源以上层滞水存在,其中滑坡堆积层以吸着水、孔隙水为主要形式赋存;强风化、弱风化岩层以孔隙水和裂隙水为主要形式赋存。本次勘察未见稳定地下水位。3.5.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

12、件本次勘察在滑坡前舌LK2+330左70m见一下降泉,水流量0.03L/S,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水介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雨季,特别是受暴雨影响,因短时大量地表水下渗,受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的软化、托浮和润滑作用,降低土层C和值,是坡体失稳下滑的重要原因,且排泄条件差。4 滑坡特征4.1滑坡形态 经本次勘察得出,该滑坡为土层人工牵引式中层巨型滑坡,滑体表面积约51817m2,滑体平均厚度约13.17m,体积约68万m3,上宽100m,下宽182m,滑坡主轴长300m,平面形态呈圆弧形,为活滑坡,处于间断缓慢滑动状态,其水平位移矢量0.201.10m,垂直位移矢量0.251.00m,该滑坡在左侧前缘

13、的变形较明显(见照片3、4),前缘剪出口位于斜坡体下部,并有泉水溢出(见照片6)。4.2滑体物质组成该滑坡滑体物质由滑坡堆积层组成,土、岩组成比例各占88:12,滑体厚度6.20-17.40m,滑坡已经造成部分房屋的变形及树木的倾斜(照片2、3),钻孔岩芯呈碎块状、含碎块石粘土状、砂状、短柱状。4.3滑面及滑带土 该滑坡为全风化粘土层滑坡,本次勘察在滑坡体主轴上布置的4个钻孔,在钻探过程中见滑动擦痕、挤压、赋水等滑动特征,滑动带厚6.20-17.40m,平均厚度为0.50米,滑面以上滑体受滑坡滑动影响结构已经被部分破坏,滑面以下岩土体相对完整,结构未遭到破坏。4.4滑床 滑床由强风化和弱风化岩

14、层组成。强风化岩体相对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含碎块石粘土状、砂状;弱风化岩体相对完整,岩芯呈碎块状、砂状、短柱状,岩层产状30720。4.5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发展趋势4.5.1变形破坏特征 该滑坡于多年前雨季产生过蠕动变形,在滑体左侧出现了不连续的拉张裂缝,此后滑坡又于今年连降暴雨后发生较大规模滑坡。该滑坡左侧及中部变形最为严重,造成房屋变形破坏(照片2)。4.5.2发展趋势 滑坡变形与大气降水和人工开挖路基有密切关系,降水后滑坡变形明显,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坡变形速率与降雨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降雨量越大,滑坡变形越明显,由此可判断该滑坡体在雨季后会出现滑移的可能性极大;开挖后造成滑坡前舌形成

15、临空面,破坏边坡的平衡,使应力释放,会加速滑坡的下滑。4.6滑坡形成机制场区位于陡缓斜坡地段,坡面上分布着大量可至软塑状粘土状土层,由于其含水量大,强度低,稳定性差,使上述土体易滑失稳,为滑坡提供了地形及物质条件。场区位于地面坡度3050缓倾斜地段,赋水全风化残积土层稳定性极差,使不稳定分界面形成滑动面。雨季,特别是暴雨时,大量地表下渗水渗入大孔隙比土体,聚集于不稳定体的底部,对上述不稳定土体产生软化、托浮作用,并对不稳定岩土接触软弱界面产生润滑作用,大大降低了粘土层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并产生了较大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是该滑坡形成的次要因素。本次开挖修筑XX互通立体交叉收费站平基段路基,因路基开挖、连日暴雨等及来往车辆的间断振动荷载作用下使边坡土体下滑,是该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5 滑坡稳定性评价5.1计算参数取值5.1.1滑坡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