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走入数学课堂》—(宁华).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30800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走入数学课堂》—(宁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走入数学课堂》—(宁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走入数学课堂》—(宁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走入数学课堂》—(宁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走入数学课堂》—(宁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走入数学课堂》—(宁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走入数学课堂》—(宁华).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走入数学课堂潜山路学校 宁华【摘要】传统数学学习枯燥难懂,其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将静态的数学教学转化为声音、图像、视屏的动态教学,这既改变了教师教学习惯,也改变了学生学习观念和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将老师课堂板书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取多方面的教学优势。【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专业成长一、信息技术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信息技术的实施为我们教师打开了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扇窗户。优质教育资源就像一股清新的山外来风,吹来了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信息,吹来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吹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同时也给教师吹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1、建设校园网络,为教育提供平台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现代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效益,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进入课堂,教师必须首先接触到这一资源。尼葛洛宠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就曾提出:“一网打尽世界”。 学校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让教育资源走进每一个角落,学校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老师们通过自己面前的计算机,输入链接IP地址就能登陆校园网,方便快捷地打开存储的教育资源。让教师“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想用什么就用什么,想用多久就用多久”。天网地网虽然神通广大,但它也不是万能的,需要通过我们全体教师组成的“人网”仔细过滤、筛选,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适合的内容就利用,基本适合的作为参考,

3、不适合的弃之不用。2、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应用能力。 教师培训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学校专门给我们全校老师做培训,教会我们如何制作比较复杂的课件,在学校举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评比中我都将自己所学到的应用于比赛中,在常态课中也经常用到。3、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信息技术”的实施,无疑免费给我们教师修建了一座“加油站”。我们经常观看网上的“专家”做报告。如数学课标解读,报告从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基本理念及课程目标进行讲解,并穿插了生动的教学案例。我经常观看名师们的课堂实录,受益匪浅。二、信息技术让课堂魅力四射。1、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

4、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学生对于学习有了兴趣,其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即使是抽象性和严谨性的数学知识,学生也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无论在人的发展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巨大的作用。它是引导人们进入五彩缤纷世界,触发了人们好奇心,促使人们去探索、去认识的重要原因。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白板软件,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可以将图象进行平移、翻转、伸缩变换,可以将杂数学问

5、题具体化、简单化。如: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运用课件将同学的照片进行放大和缩小,既可以直观比较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平移与旋转借助课件学生能清楚的看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既便于理解又便于描述。在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也比较少。现在每次我备课时必然会制作课件,甚至在练习课中也经常使用,把孩子们的错题做成课件集中演示,让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2、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

6、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圆面积与半径的关系,然后提出圆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考虑?通过课件演示将圆等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拼插出平行四边形,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圆形至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过程中,观察并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

7、高分别是圆形哪部分转化而来的?”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周长的一半(r),平行四边形高等于圆的半径(r),那么圆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S=r。课后作为拓展,我又展示了将圆形转化成三角形来推导其面积公式,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立体化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提出问题是学生开始观察和学会思考的标志,更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他比我们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当

8、前,我国具有普遍创新能力较弱问题,其关键在于提出问题能力的缺失。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虚拟化场景,将本来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从答案中寻求为什么。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和探究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想圆锥体积该怎么计算?通过课件演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然后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以此来反向逆推两者之间的关系。4、高标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从小学开始的,小学数学的教育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将有关应用的数学问题当做专题课程

9、来讲,即把数学应用教学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学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数学中。教学中由于有了信息技术可以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图片、声音和视频将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极大的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提升学生兴趣。如可以通过简单的学生买东西简单加减法计算问题,在低年级孩子中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帮助父母买一些小东西的能力,这就拓展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拓展他们接触社会,从事一些简单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用量角器量角时,我制作了白板课件,巧妙的运用了SMART软件自带的量角器功能,教学量角时,学生的量角方法直观可

10、视,既便于观察又便于交流,简直太方便实用了,教学效果非常好!5、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题策略,实现再创造以及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既有利于其自信心的提升,同时更有助于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是增强他们对于提问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虚拟化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

11、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课件,我们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2、,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丰实和惊喜。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教师们摆脱了“一张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只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尴尬。如此简便而神奇的资源,能让我们的课堂光芒四射,我们为何不拿来使用呢?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我深切的感受到她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便利,她使知识飞越大山,让信息溢满峡谷,在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均衡、跨越式发展上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