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句式.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306633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文言句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常见文言句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常见文言句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文言句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文言句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文言句式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今译:病在肌肤,是针炙能够治疗的;病在肠胃,是火剂汤能够治疗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当医生的就没有办法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今译:把骨头扔给(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

2、。(桃花源记) 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1、者,也。(“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 也。(主语后面不用“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今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是”意思是“这”,复指前面的主语。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今译:病在肌肤里,是针炙能够治疗的。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今译: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3、用“乃”“则”“即”“为”“

3、则”等帮助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今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今译:该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4、文言文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这是较为晚起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西湖游记二则)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4、 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

4、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5、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

5、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

6、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7、。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