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孔子被“请到”.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198491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解读:孔子被“请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热点解读:孔子被“请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热点解读:孔子被“请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热点解读:孔子被“请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热点解读:孔子被“请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点解读:孔子被“请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解读:孔子被“请到”.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淳中2011届高三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二孔子“请到”天安门、中国展示新姿态情景材料孔子青铜雕像矗立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中评社香港1月16日电美国侨报1月15日载文孔子被“请到”天安门,摘要如下: 近日,一座总高达9.5米、重约17吨的孔子青铜像亮相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面向东长安街,紧邻天安门广场,有低头颔首之神态、谦恭儒雅之气质,引起民众的极大兴趣。 在中国人心目具有崇高位置的天安门广场边摆上一尊古代圣贤的雕像,不仅表明这位先圣智慧思想的历史穿透力,更表明迈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征程的中国,正在以一种民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对传统文化给予应有的尊重,以及当局对之弘扬的决心。 尽管在中国历史上,

2、不同朝代、不同思想政治流派出于各自的需要,曾经或“神化”或“矮化”的孔子形象及儒学经典,甚至将包括儒学在内的诸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为“糟粕”,并彻底“砸烂”之。好在迷乱的非理性从来都不是历史前进的主流方向,在普罗大众心目中,孔子和儒学所倡导的伦理思想“仁”、渗透日常生活点滴的修身守则之“礼”以及“和为贵”、“天下大同”等理想,传递了人类千百年来共同追寻的规则和梦想。孔子思想中所凝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任何个人和时代都无法抹掉的。 正如自由女神像之于美国民众,是“民主、自由、平等”的化身,孔子像之于中国人,则是“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外化。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就在生活中,在你我他身边,在每个人的言

3、行里,因而中国人更愿意把孔子想象为一位智慧长者,循循善诱,可亲可敬。如果说中国人对孔子的推崇还有天然的民族情感、历史因素在起作用,那么,美国政界人士对孔子的认可则说明儒学精华的普世价值。2009年10月,美国众议院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决议案,以褒奖儒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事实上,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孔子已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名片。而经过历史洗礼的儒学文化也正成为“和谐万邦”的推动力和人类文化交流融合新的平台。 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作为千年文明古国,中国没有道理不尊重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4、孔子塑像矗立在中国的“心脏”,不是复古,而是一种自信的、包容的开放与进取姿态。知识链接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变化”1、掌握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及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2、中国近现代各派别对儒家思想的态度;3、当代对传统儒学的评价、借鉴和利用;4、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形成的东亚文化圈5、儒家思想对启蒙思想影响。二、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

5、鸣”局面。2、“百家争鸣”的概况(1)儒家 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6、;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评 价“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 理 观“人性本善”说。价 值 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评 价“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7、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政治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 评 价 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结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

8、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2)道家 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 价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3)墨家 墨子(代表小生

9、产者的利益)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评价: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结论: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4)法家 韩非(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 思想主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3、历史意义(评价)(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

10、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主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

11、强中央集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的尊儒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文学儒者参政。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4)影响: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12、儒家地位大大提高。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三)宋明理学1、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内 容:“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历史地位: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

13、朝鲜和欧洲,形成“朱子学”学派。(2)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内容:陆九渊南宋理学家,认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发:产生于;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内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对“格物致知”。王阳明(王守仁)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他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3)心学与理学的关系 (1)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2)相同之处: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

14、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3)不同之处:把握“理”的方法。2、评价: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四)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1、历史背景经济上: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文化上: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2、异端思想家李贽时 期:明后期主 张: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孟学说的标准;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

15、教,倡男女平等;赞扬历史上“异端”行为(改革、起义、恋爱、女皇)。评 价: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及主张黄宗羲著作:明夷待访录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君臣纲”的愚忠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文化专制及心学的空谈理论。王夫之思想:唯物主义主张:反对“天下王土”,主张耕者有其田。哲学上,主张物质是第一性,宇宙万物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理在气中。(2)三人的共同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