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1729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水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西水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西水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西水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西水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水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水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水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7月目 录一、 前言- 1 -二、 发展基础- 2 -(一) 发展现状- 2 -(二) 主要问题- 4 -三、 发展环境- 6 -(一) 总体形势- 6 -(二) 市场需求分析- 8 -四、 总体要求- 10 -(一) 指导思想- 10 -(二) 基本原则- 10 -(三) 发展目标- 11 -五、 重点任务- 14 -(一) 优化产能结构配置- 14 -(二) 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14 -(三) 实施补链强链专项行动- 15 -(四)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16 -(五) 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17 -(六)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8 -六、 保障

2、措施- 20 -(一)加强组织管理- 20 -(二)发挥规划和政策引导- 20 -(三)强化科技支撑- 20 -(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1 -(五)强化要素保障- 21 -一、 前言水泥产业是广西重要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全区重点发展的千亿元建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十四五”期间,依托广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全区水泥产业新发展格局,实现优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对于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推进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广西壮族自

3、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西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及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全区实际,编制广西水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规划期限为5年,即2021-2025年。- 1 -二、 发展基础(一) 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稳定增长。产能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广西共有水泥熟料生产企业39家,拥有水泥熟料生产线64条,水泥熟料设计总产能7386万吨/年,较“十二五”末增长了20.3%;其中特种水泥熟料生产线4条,设计总产能约75万吨/年。产量方面,2020年全区水泥产量为1.21亿吨,较“十二五”末增长了8.8%,产品种类包

4、括通用硅酸盐水泥(占比95%)、特种水泥和专用水泥(占比5%),其中不同强度等级通用硅酸盐水泥占比情况为32.5R占22.5%、42.5占53.5%、42.5R占12.1%、52.5占6.9%,特种水泥和专用水泥主要以白色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核电专用水泥、海工专用水泥为主。经济效益方面,“十三五”时期全区水泥产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2020年实现总产值约482亿元,年均增长约10.8%;利润总额约125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约1.5倍。“十三五”时期广西水泥产量及熟料设计总产能变化情况详见表1。表1 “十三五”时期广西水泥产量及熟料设计总产能变化情况类别2015年2016

5、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水泥总产量(万吨)11144.512034.912218.811827.112072.912129.1水泥熟料设计总产能(万吨)6141651666516966722173862.产业集中度日趋优化。截至2020年12月,全区水泥制造业企业数111个,较“十二五”末减少46个;熟料产能前八家企业合计拥有熟料生产线54条,设计总产能达6750万吨/年,占全区产能91.4%,其中华润、海螺两家水泥企业熟料设计总产能3576万吨/年,占全区产能48.4%,广西主要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产能情况详见表2。表2 广西主要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产能情况序号企业熟料年产能(万吨

6、)占比(%)1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221129.9%2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36518.5%3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7209.7%4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6699.1%5广西虎鹰水泥有限公司5707.7%6南方水泥有限公司5257.1%7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205.7%8广西登高(集团)田东水泥有限公司2703.7%9其他水泥企业6368.6%合计7386100%3.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12月,全区水泥熟料生产线设计产能超过4000吨/日的有47条,占全区的73.4%,已全部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配套低温余热发电、高能效烧成等节能减排技术。智能化无人值守、机器人检测、在线

7、监控检测、无人装包和无人装车系统等技术在区内水泥企业得到广泛应用。4.绿色发展进展显著。清洁生产取得显著成效,2500吨/日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强度明显下降,脱硝水泥熟料产能占比达94%以上。能效水平得到提升,全区可比水泥综合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5家企业达国内先进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率持续增长,2020年全区水泥产业资源综合利用量达2431万吨,占全年水泥产量的25%;依托新型干法水泥窑技改建成或正在建设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产业废弃物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有20多条,发展势头良好。(二) 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随着近年来新建项目逐渐建成投产,全区水泥熟料总产能

8、将达到1.15亿吨,但水泥产品主要为各类通用硅酸盐,种类比较单一,同质化现象明显,产品特种化、高端化发展不足,特种水泥和专用水泥产量占总量比仅约为5%,适应特种工程建设性能需求的高性能专用水泥、特种水泥产品发展缓慢。亟须对现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全区水泥产业智能化、节能减排等改造提升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缓慢。全区水泥产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低(平均不足1%),截至2020年12月,全区仅有1家水泥企业获自治区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知识产权成果数量及转化率都不高,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3.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亟需加强。水泥产业链的延伸主要集中在上游骨料矿山部分,从企业生产产品构成来看,

9、下游水泥基材终端产品制造发展缓慢,产业链条短、层次偏低,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明显,上下游协同发展水平低,尚未形成关联配套、协同互补的产业链体系。4.绿色低碳化发展水平仍需提高。2020年,全区水泥平均可比熟料综合能耗约为115千克标煤/吨,平均可比水泥综合能耗约为90千克标煤/吨,无企业入选工信部2020年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全区平均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仅约等于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中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2 -三、 发展环境(一)总体形势。“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10、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关键时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新变化,同样水泥产业发展环境也将发生深刻的转变。环境和业态发展的新变化,为广西水泥产业发展既带来良好机遇,又带来严峻挑战。1.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为水泥产业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广西将谋划新一批水利、高铁、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新的基建将助推水泥产业稳步发展,同时加快东融等“走出去”步伐建设所牵动的产能合作,为广西水泥产业的产品、装备、水泥制品以及水泥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2.

11、延展产业链条和高质量发展是主旋律。“十四五”是水泥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国内总体产能过剩和生态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水泥企业必然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石灰石矿山开采和砂石骨料生产加工产业进行整合,向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制品和装配式建筑部品等延伸,开发适应特种工程要求的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产品,推动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精深加工、物流营销和工程服务一体化发展,由建材供应商向综合建材服务商转变,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将是产业转型方向。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智能化技术水平和提高高品质水泥产品生产供应比例,生产向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产品功能向高端发展,将成为产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产

12、业融合、产城融合、园区化、数字智能化、循环经济、花园式工厂等代表当代工业革命和生态文明的水泥企业新形态和新业态,将是新时代水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和落实将为水泥产业转型发展带来机遇。根据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2020年度),中国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13.2亿吨,占建材产业排放的约80%;按产量测算,广西水泥产业二氧化碳排放约6686万吨。水泥产业的碳减排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为“十四五”时期广西水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带来新机遇。4.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为水泥产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一方面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

13、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加快深入推进,另一方面优质的自然资源不断枯竭,对水泥产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推进水泥产业的绿色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水泥产业排放高标准新要求,全面实施水泥产业清洁生产改造,加快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提高产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发展水平,注重质量、效益和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将成为水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广西水泥产业提出了新要求,又提供了开发绿色技术装备、产品的新需求和新机遇。5.智能制造等新信息技术发展为水泥产业提供了新方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

14、大作用。当前水泥产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产业链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如何利用智能制造新技术助推传统水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是水泥产业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6.跨区域远距离销售给广西水泥市场带来新挑战。因各区域水泥价差较大,近年来,贵州水泥已销往长三角、珠三角、广西桂北地区,国内水泥产业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200公里的销售半径限制,形成了跨区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销格局和“西材东送”、“北材南下”的黄金通道,未来长距离跨区域销售水泥将成为常态。原有市场格局的打破,给未来广西本地及外销水泥市场带来了新挑战。(二) 市场需求分析。广西水

15、泥市场主要分为区内市场和区外市场两部分。结合全区“十四五”时期GDP年均增长率6.5%等经济社会发展预期需求预测,到2025年区内市场水泥需求量约1亿吨/年;根据近年来广西水泥外运量变化趋势结合周边省份水泥生产和使用情况预测,到2025年,区外市场水泥需求量约3000万吨/年,仍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省为主,其中:销往大湾区的水泥量预计约2500万吨/年,销往海南地区的水泥量预计约500万吨/年。综上所述,“十四五”末区内外水泥市场需求总量将达到1.3亿吨/年。特种水泥和专用水泥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预计未来广西适用于装饰装修、风貌改造的白水泥市场仍将持续向好。此外,未来广西海工水泥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港口码头等项目建设,对海工水泥的需求量大增;另一方面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广西凭借北部湾的区位优势,开拓南海市场,给特种水泥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十四五”时期广西推进建设的重点和特殊工程情况初步预测,未来五年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