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工业文明的酝酿.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54220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工业文明的酝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讲工业文明的酝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讲工业文明的酝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讲工业文明的酝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讲工业文明的酝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工业文明的酝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工业文明的酝酿.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位老师:大家好!人类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一巨大的变化,从空间上,表现为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变化,从时间上,经历了几百年的孕育时期。第四分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8课课文,介绍了从15世纪到18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多方面的变化,率先冲出中世纪,促使工业时代到来的条件成熟。我们起一个题目叫“工业文明的酝酿”,今天,我们一起就这个主题对教材进行解读。 一、本主题包含的教材内容、各课课时中心及其理解 第四分册第一第二两个单元是两个有各自独特内容而又前后相继的单元。第一单元主要介绍15、16世纪西欧经济社会的变化。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发展是本单

2、元的基本线索。在经济变革的前提下,西欧政治、思想、文化发生相应变化,西欧开始冲出中世纪。每个领域最典型的变化就成为各课的课时中心。第1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课时中心:以英国为典型,揭示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形式和历史地位。资本原始积累充满了暴力、剥削和掠夺,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上,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原始积累所创造的财富是资本,是会生儿子的金钱,是投入工业生产的“第一桶金”,而不是大地主和珅家库房里堆积如山的钱财,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形式,它使用雇佣劳动,维持传统的手工劳动,又显示了分工协作等新生产方式的进步

3、性,推动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的课时中心:课文以英法为典型,说明了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的建立是工业化的政治基础。有一位德国史学家说过:“对一个文化民族来说,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是告别中世纪,迈进现代化社会门槛,维持稳定统治的唯一有效的过渡性政治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工业化基础的基础。第3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的课时中心: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随之开始的殖民掠夺,以“恶”的杠杆撬动历史,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何以见得?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由商品贸易发展所激起的对“金钱”的强烈的追求,是“贪欲”;推动

4、世界整体化的动力是商品贸易;人类社会刚刚开始的整体化是以殖民扩张的形式实现的。但是,历史却就此揭开了全新的一页。有一位老师上课时比喻说,世界历史这一划时代变化是一部以“悲剧”开始的“喜剧”,很有见地。第4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课时中心:文艺复兴是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创造杰出成就,文艺复兴既是新的生产方式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也是为新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进行的思想动员。促进思想解放,为工业文明的来临作思想准备。第二单元在第一单元基础上,17、18世纪欧美地区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思想领域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的猛烈冲击的两大革命。一是促

5、使英、法、美三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变化三个国家的政治革命,二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重大影响的启蒙运动。这两大革命相互间密切相关。第5课英国革命的课时中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君主立宪制,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为英国爆发工业革命、走向现代化创设了政治前提,也揭开欧洲、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第6课启蒙运动的课时中心: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想追求,奠定了政治民主制的基本构想。启蒙思想发端于英国,掀起高潮于法国,启蒙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天主教神学愚昧,宣扬理性与科学,维护了英国革命的成果,更启迪了美国、法国的革命,为

6、工业文明提供理论依据,奠定思想基础。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的课时中心: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胜利,是人类迎接工业时代到来中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这场革命既是反抗殖民统治创建民族国家的成功范例,也是实践启蒙思想,争取自由、平等,创建民主政治的杰出范例。第8课法国大革命的课时中心:18世纪法国大革命是人类迎接工业时代到来中的又一个重大政治事件。不仅推翻法国君主专制制度,而且传播革命成果,动摇欧洲封建制度。较之英、美革命,对欧洲各国具有更大、更直接的冲击力。八课课文总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酝酿期,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课文知识架构 解释:经济上,表格有一定局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加快西方资本原始积累

7、的进程,使世界冲破地域的束缚,向整体发展。思想文化上:如果说文艺复兴是第一次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则是第二次思想解放,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启蒙运动不是一般地歌颂人,而是进一步以天赋人权理论解释了人应该具有自由平等的权利,用社会契约论抨击了君权神授论。它不是一般地反教会,进一步用理性反对宗教愚昧。它不仅反对君主专制,并进一步提出新政权的构思。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成熟。当然,话不能讲过头,反教会后,西欧不是流行无神论,只是让上帝回到教堂中去,不干预政治。政治上,民族国家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形成,乃至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为工业文明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整个知识框架所呈现的是工业

8、文明酝酿期的成果。但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政治架构、价值观念,特别是世界市场的建立等在工业革命爆发后,很自然地成为整个工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课文新观点、新视角的解读 1.新航路开辟是中世纪和近代的历史分水岭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但是,我们现在这套高中教材以新航路开辟作为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发展的世界的分水岭;将开辟新航路视为中世纪和近代的历史分界。(1)历史分期的标准以英国革命为近代史的起点,强调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强调社会形态的变化,把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取得统治地位作为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简单地说,是按照社会形态的演变来划

9、分历史阶段。把新航路开辟作为历史分水岭是基于生产力的发展,从更宏观的角度,即世界从分散的到整体发展的巨大转折着眼,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角度思考。(2)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影响的认识是否把新航路开辟作为中世纪和近代的历史分界问题理解的关键是深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影响。导致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是多元的:有西欧人对黄金的狂热的追求,有对传统商道受阻的应对,有宗教热情的驱使,有西班牙、葡萄牙民族国家建立后王室的推动,甚至有因历史的误解所贸然决定采取的行动。哥伦布执着地认为,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海洋并不那么大。按照他的计算,从西欧或者西非海岸向西到日本只有2400海里,到杭州只

10、有3550海里,这样的距离是当时的航海技术能够对付的。但实际上,这里的距离分别是10600海里和11766海里。以至于西方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等等。然而正如恩格斯在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所说:“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事实上,西欧只有在商品货币关系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黄金才变得极其珍贵,到东方寻求财富才有了不竭的动力。新航路开辟是一个历史事件,是西欧自14世纪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开辟新航路运动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这里我向

11、大家推荐一段由上外附中林镇国老师执教的新航路开辟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教学录像。林老师是在外省市进行教学交流活动时上这节课的,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那套教材关于殖民掠夺问题有专门的章节,所以新航路的“影响部分”主要围绕欧洲展开。林老师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正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让人类认识了一个整体的世界,形成了世界市场,深刻改变了欧洲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欧洲的阶级关系、社会关系,随着西欧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进而深刻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步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林老师的课以“新航路、新世界”的结论作为结束,对我们认识将开辟新航路视为中世纪和近代的历史分水岭的问题,很有启发。 三、课文

12、新观点、新视角的解读(续1) 2.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辩证认识从一期课改开始,上海的高中历史教材就不再上世界古代中世纪历史。隔断历史看君主专制制度,似乎它一开始就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革命的对象。但是,当我们现行教材展示了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发展的全过程时,让我们比较全面了解西欧君主专制制度从建立、发展走向灭亡,由推动工商业发展到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比较深刻地感受到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它的必要性。英法等建立民族国家后,形成君主专制制,运用王权,实行重商主义、富国强兵政策,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在大国的崛起电视片中,引用了英国学者的话,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13、像一只老母鸡一样护卫着自己的国家,她公开支持英国海盗活动,骚扰西班牙海上航路,拦击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她授权商人组织享有垄断权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她为了维护这个国家的利益,平衡当时的国际关系,终身未嫁。法国波旁王朝最初三代君主百余年的励精图治,终于在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成功地抑制了贵族割据势力,发展成欧洲最典型的绝对君主制国家。法国君主不断扩大国家的外贸顺差,富国强兵,是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或者说就是为了夺取世界霸权。这些专制君主的作为,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是专制君主制毕竟不是资产阶级政权,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再也不能容忍类似

14、国王实行专卖权等损害资产阶级利益的事,为了冲破君主专制的束缚,英法两国最终爆发革命,推翻这种制度。西欧君主专制制度的起落,深刻演绎了历史的辩证法。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尤其应该关注的是,同样是君主专制,各国的专制程度不尽相同,对以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深刻。法国的专制程度远超英国,以至于引起反抗的剧烈程度远超英国以及其它欧洲国家,如物理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君主制最终被彻底推翻。 三、课文新观点、新视角的解读(续2) 3.对光荣革命历史作用的积极评价过去,我们常常把英国革命评价为保守的,把“光荣革命”单纯解释为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的结果。现在,我们重新审视这些观点,感觉这些观点

15、多少有点受“左”的影响的痕迹。因为我们习惯用有一种固定的标准衡量资产阶级革命,即暴力革命的形式是进步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妥协是倒退的;建立共和国的革命是彻底的,保留君主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革命是不彻底的,所以有了以上的结论。但是,英国革命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和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爆发不是偶然的。从而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换言之,英国革命是积极、理智、务实的。这里需要厘清三个问题:(1)任何国家的社会变革都是本国历史文化沿革的结果。早在中世纪,英国贵族对王权的斗争留下了两项重要的成果,这就是大宪章的问世和议会的建立。英国大宪章早就确立了这样的一个原则,即英国国王的权力并非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在17世纪前期,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不仅违背了这一原则,11年实行无议会的统治,实行了违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甚至率先挑起内战,英国人民被迫起来革命,反抗国王的暴政。共和国建立后,克伦威尔统治时期,取消了议会,虽事出有因,但是同样是资产阶级新贵族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当詹姆士二世重蹈查理一世的覆辙时,资产阶级新贵族在得到玛丽夫妇承诺的前提下,采取宫廷政变的方式是可以理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