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习题解答(中级)分解(DOC 38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19810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测量习题解答(中级)分解(DOC 3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土木工程测量习题解答(中级)分解(DOC 3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土木工程测量习题解答(中级)分解(DOC 3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土木工程测量习题解答(中级)分解(DOC 3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土木工程测量习题解答(中级)分解(DOC 3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测量习题解答(中级)分解(DOC 3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测量习题解答(中级)分解(DOC 38页)(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木工程测量习题解答土木工程学院一 课内习题解答第一章:1名词解释:测绘、测设、水准面、大地水准面、 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铅垂线。测定:也称为测绘,是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位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测设:将工程建设的设计位置在实地标定,作为施工依据。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水准面:静止的水面。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绝对高程:地面点沿着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简称高程,也称为海拔。相对高程:地面点沿地面点沿着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铅垂线:重力的作用线,也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2测量上选

2、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使用的有何不同。答:(1)测量上取南北方向为纵轴(X轴),东西方向为横轴(Y轴)(2)角度方向顺时针度量,象限顺时针编号。相同点:数学中的三角公式在测量计算中可直接应用。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 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答: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3测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4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什么?答: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第二章: 1 设A点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已知A点高程为46.897m。后视读数为0828,前视读数为1356,问A、B两点的高差是多少?B点的高程是多少?并绘图说明。解:a0.828m, b=1.356m, h

3、AB=a-b=-0.528mHB=HA+hAB=46.897-0.528=46.369m绘图如图所示2.何为视差?如何检查?如何消除?视差: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时,十字丝与目标像有相对运动。检查方法: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产生原因:目标像平面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消除方法:仔细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8 等外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成果和已知点高程,如图(见书P40)所示。试计算各水准点的高程。解:点 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 程/m点 名A44.330A101.224-7140.510144.84018-1.424-571-1.995242.845281.781-5711

4、.210344.0553111.81-7851.025445.08 4120.108-858-0.750A44.330A493.4990.06801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不列表直接计算如下):(1)计算总高差h测3.499(2)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容许值fh=h测h理3.499fh容12=71mm不满足规范要求,可不进行下一步计算。(3)调整闭合差; (4)计算各点高程 A BO 第三章:3 试述用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操作步骤。(1) 在测站点O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2)盘左瞄准A点,读数LA,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到B点,读数LB,上半测回角度左=LB-LA;(3)盘右瞄准B点,读数RB,逆时针

5、旋转照准部到A点,读数RA,下半测回角度右=RB-RA; (4)比较左和右的差,若超限则重测,若小于限差,则取平均值为最终值=(左+右)/2。4 DJ6光学经纬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DJ6光学经纬仪主要由基座、照准部、水平度盘、读数装置及读数方法5 整理表35中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测站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A左B0 23 4287 10 2487 10 18C87 34 06右C267 33 2487 10 12 B180 23 12 B左C154 40 42 152 04 36152 04 39A306 45 18右A126 44 54152

6、 04 42C334 40 12左=LB-LA 右=RB-RA =(左+右)/26 整理表36中竖直角观测的记录。测站位置目标竖盘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注AB左76 25 3613 34 24 13 34 18竖盘为顺时针注记右283 34 1212 34 12C左94 24 424 24 424 24 36右265 35 30 4 24 307 在水平角测量中,当观测边长较短时,为什么要特别注意仪器的对中?因为对中误差的影响与偏心距成正比,与测站点到目标点的距离成反比。因此,当距离较短时,应特别注意仪器的对中,把对中误差控制到最小的程度,以减弱其误差的影响

7、。8 在水平角测量中,为什么要采用盘左、盘右进行观测?解: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水平度盘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平行于横轴、横轴不平行于竖轴等引起误差的影响。第四章:3 进行普通视距测量时,仪器高为1.52m;中、下丝在水准尺上的读数分别为1.684m、1.215m;测得竖直角为354。求立尺点到测站点的水平距离以及测站点的高差。解: I=1.52m, v=1.684m , =354=3.98 何谓坐标方位角?若解:坐标方位角是指,从直线起始点的坐标纵轴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到直线的水平夹角。9如图所示。已知=5606,求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10 如图421(书上P87)所示

8、。已知AB=15624,求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BC=AB 1180115624118010828=8452CD=AB 21801+2=15624218010828+7209=33701DA=AB 31801+2+3=15624318010828+7209+8532=24233第五章:6 测得一正方形的边长a=86.25m0.010m。试求正方形的面积及其相对误差。解:13对一段距离测量了6次,观测结果为246.535m、246.548m、246.520m、246.529m、246.550m、246.537m。试计算距离的最或是值、最或是值的中误差和相对误差、一次测量的中误差。解:距离的最或是

9、值最或是值的中误差一次测量的中误差这六个观测值的精度都是相同的,如246.535m,246.529m ,这两个虽然数值不同,但是精度相同。246.535m,246.529m。这两个数值都有误差,246.529m这个测量值误差大,246.535m这个测量值误差小,但是单个误差具有偶然性,单个误差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没有规律性。这六个观测值都是都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观测的(也就是相同的人,相同的仪器,相同的外界条件),所以认为他们的精度相同。大量的偶然误差具有统计规律性。如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为0。这六个观测值的方差测量上称为中误差代表了观测精度。3一个三角形测得边长为a=150.500.01m,测得角

10、A=640 243640,角B=250 101240,试计算(1)边长b的中误差;(2)边长c的中误差;(3)边长b的相对误差。解:(1)边长a的中误差已知ma=0.01m,把a看成自变量;角A的中误差也已知mA40,把角A也看成自变量,同样角B的中误差也已知mB=40,把角B也看成自变量。要求b的中误差,把b当做是a,角A及角B函数:b为三元函数:这个是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公式计算的第一步:第二步:对三元函数全微分:=第三步套公式:=0.0292mb=0.029(2) c是三元函数,同第一题一样,再全微分,然后套公式。有同学这样做,这样的话把边长a,角A和角C当成自变量(同样是三元函数),a和角

11、A的中误差都是已知的,但是角C的中误差还不知道。C=180-A-B角C是角A和角B的函数,同样要根据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求出角C的中误差C=180-A-B 所以 (3)b的相对误差为b的中误差除以b:K=第六章:12x1x211、已知1点坐标(1000,5000),12为已知边,长度为1000,求12边的坐标增量和2点坐标。 =D12cos=600*cos=-178.8=D12sin=600*sin=+983.9x2=x1+=1000+(-178.8)=821.2x2=y2+=5000+983.9=5983.913x3x112、已知1点坐标(1000,5000),13为已知边长度为600,求13

12、边的坐标增量和3点坐标。=D12cos=600*cos=592=D12sin=600*sin=-97.7x3=x1+=1000+592=1592x3=y2+=5000+(-97.7)=4902.33已知1点坐标(900,300)和2点坐标(100,1200,求12边的坐标增量、和12两点距离? 12x1x21利用坐标反算公式tan =按计算器可得arctg( )=-48.37 ,就等于-48.37吗,从示意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并不等于-48.37,的取值范围是(90,180) 。但有的同学答案就是6811 55。但是除了-48.37这个角的正切值等于( ),还有(-48.37+180)角的正切

13、正切值等于( ),还有(-48.37+360)角的正切正切值等于2.5,有无穷多个角的正切值等于( )。在 (180,,270)范围中有一个角的正切值等于2.5,这个角就是(-48.37) 所以 = -48.37+180=131.63 ABxyY4已知A点坐标(900,600)和B点坐标(200,500,求AB边的坐标增量、和AB两点距离? 利用坐标反算公式tan = 按计算器可得arctg=8.13。tanx=这个三角方程的特解为:x=8.13。通解为x=8.13+k*180(k为整数)。的取值范围是(180,270). 在(180,270)的范围内有一个角的正切值等于这个角为8.13+k*180(k=1)。所以=188.135 测量时为什么要建立控制网?测量控制网有哪几种?答:遵循测量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和先控制后碎部”从而限制误差传播,保证测量精度,所以要建立控制网。测量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种。6如图所示1234为一闭合导线,已知12边的坐标方位角为:975808;1点的坐标为(5032.70,4537.66)四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