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体现科学性.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524742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体现科学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体现科学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体现科学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体现科学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体现科学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体现科学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体现科学性.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体育课的安排应体现科学性内容摘要:体育课的安排要体现科学性,既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性,又要符合体育运动的卫生习惯。并且还要依据体育课本身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到体育课与其他课之间的关联来安排,尽量不互相影响,或者把影响降到最小,而且使体育课与其他课之间能相互促进,同时处理好体育课在安排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关键词:体育课 科学性 安排体育课是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体育课的安排一直缺乏科学性。虽然一直有同行为此提出许多不同看法,却都不能引起有关部门或领导的重视。既便如此,我仍然要再次谈谈对体育课安排的看法。我根据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所

2、掌握的有关理论知识以及对学生的调查了解,认为体育课应尽量安排在下午二、三节(如果是第二节,第三节最好是自习课)或上午第三节(如果是中学,第四节最好是自习课)。下面就这样的安排谈谈我的理由。理由一:这个时段最适宜人体运动科学研究证明,每天811时和15-17时,人体肌肉和速度力量,以及耐力处于相对最佳状态,这时候上体育课,肌体反应敏感及适应能力都最强,锻炼身体的效果最好。如:中学上午第四节就不宜安排体育课,因为我国的进餐习惯是以午餐为主,早餐则比较简单。还有这样一些情况,有此家长不做或不按时给孩子做早餐,不少学生早晨起床晚,没有时间吃早餐,有的学生挑食,吃饭时马马虎虎,况且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一

3、般是3小时左右,因此到了11时左右,学生就会产生饥饿感。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上学生需运动,我专门做过调查,上午最后一节有90%的学生反映有不同程度的饥饿感,在饥饿状态下,学生根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个别学生甚至会出现低血糖现象。下午的体育课这样安排也是科学的,因这段时间是人体运动的黄金时间,如下午第一节不宜安排体育课,我国的体育课绝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专家研究发现,夏季下午两点钟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这正是下午的第一节课时间,操场上热浪滚滚,不要说是运动,就是集合整队做准备活动的几分钟,不少学生就受不了了,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效果。理由二:对其它课的影响最小体育课后要么没有课,要么是自

4、习课,这就对其它课的影响几乎没有或影响很小,如果下一节课是文化课,那么上课时,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运动量很难把握,毕竟是身体运动,如果运动量过大很难得到及时恢复,学生上其它课时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听讲和思考,降低课的效果,由于运动量的设定是依据体育课特点来进行的,并不是依据下一节其它课来设定的,所以,运动量的控制很难把握。体育课结束后学生汗流浃背,体能下降,课间的时间并不能使学生的身心马上恢复到平静状态,课间如果有的学生不休息,疲劳会累加,再加上有的衣服已经湿了,身上极不舒服,再上下一节课,学生根本就无法听进课的内容,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效果,长期下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理由三:符合

5、卫生要求上完体育课后,学生们常常汗流浃背,这样安排学生可以马上进行洗手、洗脸,不让汗水在脸上生成一层盐霜,灼伤皮肤,有条件的可以用温水冲洗,这样毛孔变大容易清洁毛孔内的脏东西;而且可以更换已经湿透的衣服。如果下一节有文化课,则没有时间更换,这样除容易导致着凉之外,还因为汗水粘在皮肤上,使人容易长粉刺,肩、背、胸上的暗疮在湿衣服的磨擦下也容易复发;另外,从运动生理卫生的角度来看,中学上午第四节后就是寄宿生的开饭时间,而剧烈运动后30分钟内进食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因为人在激烈活动时,大脑皮层管理肌肉的神经中枢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兴奋,减弱或抑制了大脑皮层其它部位的活动,使消化器官活动的神经中枢处于

6、抑制状态,因而减弱了肠胃蠕动,并且减少了消化液的分泌;此外由于剧烈运动后,血液多集中在四肢和呼吸系统等处,而消化器官的血液则较少,因此消化能力差,下课后需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消化功能才能逐渐恢复正常。如果剧烈运动后马上吃饭,一般都吃不香,且对食物营养吸收能力也差,另外上体育课时学生们通常兴奋性高,易冲动,对感兴趣的项目练习时,拼命地练,不知疲倦,出现运动量过大的现象。每当运动结束后,汗流浃背,喉咙干燥,都不约而同的奔向自来水龙头痛饮解渴,这很不符合饮水的卫生要求,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是很大的。首先,剧烈运动后内脏器官都处于高温状态下,大量饮用凉水对胃和肠道的刺激很大,可以引起胃、肠道的痉挛,使胃和

7、肠道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这样胃肠道对于水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降低,长期以往的话,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剧烈运动后饮水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可能导致胃和肠道的一些疾病,如胃炎、肠炎等。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由于机体无法立即大量吸收,于是滞留在胃和肠道内,会产生坠胀的不适感,出现了腹胀,造成行动不便,妨碍运动,降低运动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胃下垂。大量饮水还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能力。其次,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运动后大量饮水,虽然痛快一时,但使循环血量增加,血液变稀,降低了血液运送营养物质、氧及排泄代谢物质的功能,在一定

8、程度上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另外,运动时,由于血液重新分配,肾脏血流减少,把滤液中的有用物质吸收入血,如水分和各种物质却被动地转运回血,从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若饮水过量则对于保持人体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稳定,起了负迁移的影响作用,有碍健康。第三,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增加了心脏的负担。由于运动时大量排汗,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大量饮水后致使水分骤然的进入血液,导致血液流速加快且变稀,血容量就会增加,迫使心脏的负荷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再说,剧烈运动后,体内的温度较高,突然摄入大量的凉水,会使体内的肝脏不适,甚至伴发肠炎、肺炎。当饮水量超过排出的汗量时,就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

9、响,引起低钠症(又称水中毒)。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除在理论课上专门讲解饮水卫生知识,建立饮水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确饮水卫生的重要性外,最重要的就是科学安排体育课,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科学饮水、即过一段时间后再大量饮水,而且要分次饮用,每次饮用少量即可。培养了良好的饮水习惯。理由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锻炼效果由于下一节课没有课或是自习课,学生在上课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尽力做好每一个环节,尽情展示自我,这样就能有很好的锻炼效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在练习过程中动脑筋,边想边练,敢于尝试,体检,并与同伴切磋,互相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如果下一节有文化课

10、,则往往造成学生心理上对本节课产生“草草收兵”的想法,严重影响练习效果,长时间下去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发展。理由五: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622岁年龄段,是从学龄

11、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如果因为体育课的安排不科学,造成对体育的误解、厌倦、甚至身体发育得不好,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的缺陷。所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从人体自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在这一时期里应当得到的锻炼而没有得到,到了成年以后,时过境迁再进行锻

12、炼,虽然也有效果,但由于基础未打好,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要放眼未来,首先要从现在做起。保证现在精力旺盛地学习,同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也为将来从事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准备。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不仅具有近期(在校期间)的效果,而且具有长远(走向社会以后)的影响。所以只有科学安排体育课,引导学生向积极方向发展,培养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初中以下的学生,往往以满足心理要求为主要倾向,表现为以直接兴趣为主,即体育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如果体育课安排不当,长期影响学生的

13、心理,上课时不能尽兴,有心理顾虑,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会对体育的认识、兴趣产生偏差。所以,只有科学安排体育课,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无顾虑,尽情展示自己,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爱好。并且要在已经培养起来的对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提高对体育的理性认识。对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等有全面的理解,进而积极自觉地、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成为体育学习和各种体育活动的主体。 当然,这样的安排在实际操作中还会碰到一些实际困难。如:怎样科学地分配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教师资源等,这就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特别是基层体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进取,进而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奉献我们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