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竹里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99268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竹里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竹里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竹里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竹里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竹里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竹里馆》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竹里馆教学设计平坝区十字乡民族中学 陈忠元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2、学习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3、背诵、默写诗歌。教学重难点:1、重点: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2、难点:学习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竹里馆, 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位于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是王维隐居的终南山辋川山庄的一处地方。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竹里馆”。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竹里馆!二、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介绍。1、教师讲述写作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

2、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2、教师讲述作家作品: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杰出诗人、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比较消极,追慕隐逸恬静有皈依佛教,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有王右丞集传世。三、朗读诗歌:竹里/馆 王维 独坐/

3、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学生根据阅读节奏齐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2)指名学生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3)学生听朗读录音,边听边跟读,把握节奏,初识诗意。(4)再次齐读,熟读诗文把握诗意。四、诗歌赏析:1、学生根据阅读、注解把握诗意: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啸。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2、前两句写诗人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长啸一声。王维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长啸,以阮籍自比,表现自己对权奸的不满。 竹之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

4、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的。后两句是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3、明确:前两句(叙事): 孤独郁闷 弹琴长啸。后两句(抒情): 明月相伴宁静淡泊 。五、诗歌研习。1、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

5、形象在诗中的作用。归纳明确: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2、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归纳明确: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归纳明确: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4、学生再次齐读诗文。六、诗文小结: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七、当堂作业:背诵课文,学生3分钟时间自行背诵,然后教师当场抽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