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题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978023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题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题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题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诗歌鉴赏题集诗歌鉴赏阅读,完成文后各题。(一)水调歌头泛湘江南宋 张孝祥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注】此词作于词人遭谗言去职,从桂林北归途中。蝶梦:梦蝶,出自庄子。水云乡:隐者居所,出自苏轼的诗歌。渠:通“遽”,迅速。央:尽。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吴山”二句承上抒发词人深藏内心的渴望舟行到潇湘的意愿。“买得”三句进一层揭示此次北归,六月下湘江的机遇。B“制荷衣”三

2、句都是用了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制芰荷以为衣兮”“纫秋兰以为佩”“盍将把兮琼芳”。这三句承上转下,而屈原的伟大人格和作品,浮现在词人的脑海里,倾注到笔底下。C“唤起”三句,以无比敬仰的心情赞颂屈原其人及作品的不朽价值。“九歌”即屈原的九首祭神乐歌;“三闾”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才华横溢的贾生。D结尾“莫遣”二句把超越时空的思维意识回归到现实中清幽的自然画景,显示出乐趣迅速消失殆尽。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1AB。2此词表达了词人放浪江湖而清高闲远的情志;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享受纵情山水的无穷乐趣。【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综合理解,C项“三闾”即史记屈原

3、贾生列传中才华横溢的贾生错,指屈原。D项显示出乐趣迅速消失殆尽错,“未渠央”意为没有迅速消失殆尽。【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本题C项“三闾”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才华横溢的贾生错,指屈原。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

4、题词的上片写行舟过湘水的情景。开头“濯足”二句即用屈原作品的词语,又非常切合舟行途中情景,既写驾舟远行者的表象动态,又借以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并且贯穿全篇。从濯足到晞发的意象,显示出词人胸怀的高洁脱俗。“吴山”二句承上则抒发词人渴望到潇湘的心愿。“买得扁舟”三句,进一步展示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美好机遇。“六月下沧浪”,既点明了时间,又借指湘江并与上文潇湘呼应。”天公付我”,从表象上看,大概是写天公为我作美。这种多视角的审美情趣既是对屈原身处浊世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的赞美,又是借以自喻而显露出豁达自适的心情。下片即景抒情。作者荡舟湘江,脑海里浮现出屈原的形象。屈原那种忠愤忧国的情操,精美多姿的诗

5、句,撼动着词人的心扉。【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本题表达了词人放浪江湖而清高闲远的情志;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诗歌鉴赏阅读,完成各题。送王汶宰江阴包何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应缘五斗米,数日

6、滞渊明。3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首先点明了送别的地点:郡北,河边。其次又点明了时间:正是阳春三月。B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虚写)的手法。作者送王汶去江阴做官,目送小船顺流而下,从而联想到友人将整日行于夹岸繁花似锦的碧流中,并通过想象描述了友人即将到达的江阴市景。C作者在描绘富庶、宁静的江阴城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D颔联虽然有个“喧”字,其实是写静的。入夜的小城寂静安谧,只一两声江鸟的鸣叫,打破了晚上的宁静。正因为太安静,所以才觉得即使是几声鸟鸣,也是一种喧哗,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对比手法。4本诗一反送

7、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析这种特色。【答案】3D 4颈联调侃友人戒酒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贫穷,买不起酒;抚琴不在乎琴音,因为心思在去做官这件事上。(2分)尾联借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1分),调侃友人迫于生计为了钱才去做官,说他就是做了官,恐怕也会像陶渊明一样罢官而去。(2分)正因为是知己至交,诗人才会用这种幽默、调侃的语气来表达送别之情,更显情真意切。(2分)【解析】3试题分析:D项,不是对比手法,而是反衬。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入夜的江阴城寂静安谧,以动衬静,江鸟的鸣叫更显喧闹,打破了晚上的宁静,用鸟鸣声反衬,更显夜之静谧。颔联描写江阴的风土人情,再次

8、证明唐朝时候江阴是个滨海邻江的小城。海鱼朝满市,只简单五个字就把江阴早晨热闹、繁华、世俗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你仿佛能够看到那人头簇拥、喧嚣热闹的早市,能看其景,能闻其声。这一句是写闹的,下一句虽然有个“喧”字,其实是写静的。入夜的小城寂静安谧,只一两声江鸟的鸣叫,打破了晚上的宁静。正因为太安静,所以才觉得即使是几声鸟鸣,也是一种喧哗,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反衬手法。诗人虽只选取了一闹一静的两个典型场景来描写江阴,却足以突出江阴的滨海邻江的地理位置,以及繁华、美丽、宁静的江南小城的特点。【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

9、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4试题分析:颈联说“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这当然是指王汶了,而且都只说了上半句,隐去了下半句,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自己猜想,为什么止酒?不在声又在于什么呢?其实这两个为什么是有答案的,答案就在尾联,只是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诗本身并没有提出问题

10、,但诗人知道读者必然会在心中提出问题,于是他又委婉地给出了答案,而这个答案还需要你细细品味才能得出来,这就是这首诗的美妙之处。尾联的意思是说,为了那区区五斗米的俸禄,才在江阴委屈一阵,做个小小的县官。这说明王汶没钱,虽然不愿意,但为了几个小钱,不得已做官。所以前面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戒酒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没钱,买不起酒。这一句还隐含有赞美王汶的意思,即是说王汶像陶渊明一样有高尚的情操,本不屑于做个小官。于是读者又能从中找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援琴不在于声,而在于打发无聊的当县官的时间。送朋友去做官,一般不会像本诗一样说人家为了钱才去做官,就是做了官,恐怕也会像陶渊明一样罢官而去,要不人

11、家可能会不大高兴,但正因为是真朋友、真性情,诗人才会用这种幽默、调侃的语气来表达送别之情,才显得更真诚,更情真意切。【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考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要有意识地拓宽诗歌的阅读面,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常见语言风格类型,对自己学习和复习中接触到的诗人诗作的不同风格要有所认识,并注意积累。要注意积累相关术语,答题时尽量使用术语,采用总分的结构,即先总述风格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诗歌鉴赏阅读,完成各题。送王汶宰江阴包何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5

12、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首先点明了送别的地点:郡北,河边。其次又点明了时间:正是阳春三月。B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虚写)的手法。作者送王汶去江阴做官,目送小船顺流而下,从而联想到友人将整日行于夹岸繁花似锦的碧流中,并通过想象描述了友人即将到达的江阴市景。C作者在描绘富庶、宁静的江阴城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D颔联虽然有个“喧”字,其实是写静的。入夜的小城寂静安谧,只一两声江鸟的鸣叫,打破了晚上的宁静。正因为太安静,所以才觉得即使是几声鸟鸣,也是一种喧哗,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对比手法。6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

13、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析这种特色。【答案】5D6颈联调侃友人戒酒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贫穷,买不起酒;抚琴不在乎琴音,因为心思在去做官这件事上。尾联借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1分),调侃友人迫于生计为了钱才去做官,说他就是做了官,恐怕也会像陶渊明一样罢官而去。正因为是知己至交,诗人才会用这种幽默、调侃的语气来表达送别之情,更显情真意切。【解析】5试题分析:D项,不是对比手法,而是反衬。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入夜的江阴城寂静安谧,以动衬静,江鸟的鸣叫更显喧闹,打破了晚上的宁静,用鸟鸣声反衬,更显夜之静谧。颔联描写江阴的风土人情,再次证明唐朝时候江阴是个滨海邻江的小城。

14、海鱼朝满市,只简单五个字就把江阴早晨热闹、繁华、世俗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你仿佛能够看到那人头簇拥、喧嚣热闹的早市,能看其景,能闻其声。这一句是写闹的,下一句虽然有个“喧”字,其实是写静的。入夜的小城寂静安谧,只一两声江鸟的鸣叫,打破了晚上的宁静。正因为太安静,所以才觉得即使是几声鸟鸣,也是一种喧哗,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反衬手法。诗人虽只选取了一闹一静的两个典型场景来描写江阴,却足以突出江阴的滨海邻江的地理位置,以及繁华、美丽、宁静的江南小城的特点。【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

15、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6试题分析:颈联说“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这当然是指王汶了,而且都只说了上半句,隐去了下半句,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自己猜想,为什么止酒?不在声又在于什么呢?其实这两个为什么是有答案的,答案就在尾联,只是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诗本身并没有提出问题,但诗人知道读者必然会在心中提出问题,于是他又委婉地给出了答案,而这个答案还需要你细细品味才能得出来,这就是这首诗的美妙之处。尾联的意思是说,为了那区区五斗米的俸禄,才在江阴委屈一阵,做个小小的县官。这说明王汶没钱,虽然不愿意,但为了几个小钱,不得已做官。所以前面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戒酒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没钱,买不起酒。这一句还隐含有赞美王汶的意思,即是说王汶像陶渊明一样有高尚的情操,本不屑于做个小官。于是读者又能从中找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援琴不在于声,而在于打发无聊的当县官的时间。送朋友去做官,一般不会像本诗一样说人家为了钱才去做官,就是做了官,恐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