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4976862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耳鸣、耳聋一.肾精虚亏证:耳鸣耳聋甚则眩晕。颤赤口干,手足心热。遗精。腰竣膝软。 舌红、脉细弱。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丹皮9泽泻9克茯苓9克 磁石6克(先煎)石菖蒲4.5克五味子1.5克加减:1. 若见阴血虚可加龟板、瞥甲;2. 阳亢,加龙骨,牡蛎;3. 火旺加知母、黄柏。1. 肾阴不足,内热较甚:耳鸣耳聋甚则眩晕。颤赤口干,手足心热。遗精。腰竣 膝软。兼见体瘦色黑、口干舌燥、面红颤赤、手足心热,午后耳鸣,夜间鸣甚、 脉沉细尺弱。或两尺脉大、舌淡红。治宜滋肾清热。滋阴地黄汤;山萸肉6克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丹皮4.5克泽泻4.5克茯苓4.5

2、克白芍5克当归5克川芎3克远志3克石菖蒲3克盐知母5克盐黄柏5克2. 精气萎弱,肾脉不通耳窍:久病劳伤、恣欲、年老,头晕目花,咽干气短,腰 痕膝软、瘦悴力疲、遗精早泄、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15克山药9克杜仲9克 熟地黄9克 当归9克 枸杞子9克 山茱萸9克阿胶9克五味子9克石菖蒲3克远志3克炙甘草6克3. 精脱肾惫、阴虚及阳:耳鸣耳聋甚则眩晕。颤赤口干,手足心热。遗精。腰竣 膝软。兼见耳鸣如潮声、蝉鸣、终日不休,先鸣后聋妨碍听闻、颜面暗晦、颤颊 色黑、足冷、眼中昏黑、或见阳萎滑精。脉细弱涩、舌淡质润。八味丸;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熟地24克丹皮9克泽泻9克茯苓9克 胡 桃肉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

3、9克肉桂3克(焗服)炮附子3克(先煎)1. 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2. 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3. 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补骨脂丸;熟地9克磁石9克当归9克川芎5克肉桂3克(焗)菟丝 子9克川椒5克补骨脂9克白蒺藜9克胡芦巴9克杜仲9克白芷9克石菖蒲3克肉苁蓉丸;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千)菟丝子(酒浸三日,晒干, 别捣为末)薯蓣牛膝(去苗)巴戟杜仲去粗皮,炙微黄)续断白茯苓枸杞子 五味子 蛇床子山茱萸各30克 茯神 远志(去心)柏子仁各60克1. 阴虚甚者,加龟板、瞥甲、旱莲

4、草。2. 阳虚明显,可加巴戟天、肉苁蓉。3. 纳差,加神曲、砂仁、谷芽等。4. 水不涵木,虚风扰上证:耳鸣暴聋,眩晕掉旋,头目胀瞀,寐少梦多,口苦心 悸,脉弦或数,舌红。滋水清肝丸加减;熟地黄10克 山药10克 山茱萸10克 牡丹皮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白芍10克 山栀子10克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磁石9克龟板9克五味子9克石 菖蒲3克龙骨9克柴胡6克1. 治疗慢性肾炎时,如见蛋白明显,可加玉米须、料仁根、芡实、鹿衔草等。2. 血尿明显者,加仙鹤草、茜草、大蓟、小蓟等。3. 高血压、头晕头痛明显,加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等5. 心肾两亏,水火不济证:耳鸣耳聋甚则眩晕。颤赤口干,手足

5、心热。遗精。腰 竣膝软。兼见五心烦热,面赤,怔忡少寐,腰膝瘦楚,遗精梦泄,脉细数,苔薄 舌红。此证水亏于下,上有虚热,宜滋水清心,泻南补北。天王补心丹人参1.5克(焗服)酸枣仁3克当归3克 生地12克柏子仁3克 麦 门冬3克天门冬3克远志1.5克北五味子3克白茯苓1.5克丹参1.5克元参1.5克桔梗1.5克灯心 草1.5克1. 失眠较重者,可酌加龙骨、磁石等以增基 重镇安神之效;2. 如心悸怔忡,睡眠不安,可酌加龙眼肉、夜交藤以加强养心安神之效;3. 如有遗精滑泄,可酌加金樱子、芡实、牡蛎等以固肾涩精。知柏地黄丸加减山萸肉6克山药6克熟地12克 丹皮4.5克泽泻4.5克 茯 苓4.5克龙骨5克

6、牡蛎5克石菖蒲3克远志3克盐知母5克盐黄柏5克二.清阳不升证:耳鸣耳聋神疲、昏聩。食少便澹。懈惰无力。劳则耳鸣加重。脉细弱,苔白腻。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3克(焗服)白术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1.5克归身1.5克生姜2片红枣2枚北柴胡1克升麻1克肝胆火盛: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炒(6克)黄苓炒(9克)山栀子酒炒(9克泽泻(12克)木通(6克)车前子(9克)当归酒炒(3克)生地黄酒炒(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1. 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2. 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苓、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3. 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

7、,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 连、大黄以泻火解毒。痰火郁结:温胆汤;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瓢,(各60g)陈皮(90g)甘草(30g),炙茯苓(45g )生姜五片,大枣一枚若痰多胸闷,大便不畅,礞石滚痰丸;金礞石(煅)40g沉香20g黄芩320g熟大黄320g粉碎成细粉,用水泛丸风热上扰:疏风清热银翘散组成连翘 银花 各一两各15g苦桔梗 薄荷 牛蒡子 各六钱各6g竹叶 荆芥穗 各四钱各4g 生甘草淡豆豉 各五钱各5g,共杵为散,每服六钱(18g),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磁石(煅)20g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竹叶柴胡20g若肾亏复为

8、外风所乘,以致下虚上实本事地黄汤;柴胡(一两一分,去苗,洗净)人参(去芦)半夏(汤洗七次)黄苓(去皮)甘草(炙)生姜、大枣【用法】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二个,同煎至八分, 去滓温服。若下肢清冷,阳萎腰酸,颤颊黯晦,毛悴色天,舌淡脉虚贞元饮;熟地黄21-60克炙甘草39克当归69克1. (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3-5片,2. 气虚脉数至极者,加人参,3. 肝肾阳虚,手足厥冷者,加肉桂。)黑锡丹,【组成】;(黑铅 硫黄各60克)三气郁、痰火,热壅上窍证:若肾精不足,水不涵木以致肝热内郁滋水清肝饮;生地黄10g业萸肉15g茯苓10g当归20g山药10g丹皮12g泽泻10g,白芍10g,柴

9、胡15g山栀12g,炒枣仁30g。加味:(1)潮热汗出,烦躁易怒,精神异常者加合欢皮20g,百合10g,豆豉30g,浮小麦10g ;(2)失眠,健忘,易惊,头晕痛者加夜交藤30g,制首乌20g,琥珀3g ;(3)月经先期,月经量过多者加女贞子10g,旱莲草10g,仙鹤草30g ;(4)全身酸痛,肌肉僵硬,抽筋加龙骨30g,牡蛎30g,寄生20g,木瓜30g ;(5)浮肿,心悸,胸闷者加益母草30g,桂枝6g,厚朴6g,瓜蒌10g ;(6)阴冷,阴道干涩者加淫羊藿10g,菟丝子12g,鹿角胶10g。每天1次水煎分2次早晚服用。2周为一疗程,连服2疗程。清气不升:益气聪明汤:人参25g,葛根20g

10、,蔓荆子15g,白芍、黄柏各10g,升麻、炙甘草各5g。每日1剂,2周为1疗程辨证加减:1. 肝火上炎型加黄苓、栀子;2. 痰浊上蒙型加半夏、白术、茯苓;3. 瘀血阻窍型加赤芍、川芎。若气血怫郁,表里三焦俱实,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运、目赤睛痛、耳鸣嗌塞、 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咳嗽上气、大便秘结、小便赤涩,治宜清热疏泄、通解三 焦。防风通圣散;酒大黄1.5克芒硝1.5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麻黄1.5克栀子1.5克连翘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薄荷1.5克白术1.5克桔梗3克黄芩3克石膏3克甘草6克滑石9克生姜1片葱2根1. 如涎嗽者,加姜半夏下气化痰;2. 无憎寒者,去麻黄;3. 内热

11、不盛者,去石膏;4. 无便秘者去大黄、芒硝;5. 体质壮实者,去当归、白芍、白术等扶正之品。内湿痞隔,气不升降证:前症兼见呕吐、或泄泻、痞塞头痛、小便不利。治宜益 胃和中,行气化湿。葛花解醒汤;白豆蔻仁15克 砂仁15克 葛花15克 干姜6克 炒神曲6克 枳棋子10克 橘皮4.5克 泽泻6克 白术6克猪苓4.5克人参4.5克 白茯苓4.5克 木香1.5克 莲花青皮0.9克1. 呕吐明显者,宜加半夏、生姜以和胃止呕;2. 食少纳呆者,加山楂、麦牙等以消食化积;3. 偏寒者,加黄连、黄苓以清热燥。4. 临证可酌加枳棋子脾不濡肺,气阴不足证:脾虚,土不生金,肺中气阴不足,症见嗌干少气,耳鸣 耳聋者,

12、宜益气生阴,生脉散加蜡弹丸;麦冬9克 生晒人参9克(焗服)五味子6克(茯苓 山 药杏仁黄蜡)。若气血怫郁,表里三焦俱实,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运、目赤睛痛、耳鸣嗌塞、 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咳嗽上气、大便秘结、小便赤涩,治宜清热疏泄、通解三 焦。防风通圣散;酒大黄1.5克芒硝1.5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麻黄1.5克栀子1.5克连翘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薄荷1.5克白术1.5克桔梗3克黄芩3克石膏3克甘草6克滑石9克生姜1片葱2根1. 如涎嗽者,加姜半夏下气化痰;2. 无憎寒者,去麻黄;3. 内热不盛者,去石膏;4. 无便秘者去大黄、芒硝;5. 体质壮实者,去当归、白芍、白术等扶正之品

13、。若肝经实火内燔、热甚湿轻,或兼神志不宁、心悸搐搦,躁扰狂起,当用苦寒泻 火,直折其热。(非实火不可轻投)当归龙荟丸;当归3克 龙胆草3克 山栀子3克 黄连3克 黄柏3克 黄 苓3克芦荟1.5克青黛1.5克大黄1.5克木香0.5克麝香0.15克若兼长期火 郁不宣,郁怒不解烦闷,胁痛喜太息,耳下胀耳鸣着恼更甚,喉中 有痰如盐梅。治宜舒郁为主,兼清痰火。化肝煎;青皮6克 陈皮6克白芍6 克丹皮6克山栀子9克泽泻9克郁金6克香附6克橘叶6克连翘6克竹 沥9克贝母9克热郁于上,膈上烦热,心烦不安,大便不畅,凉膈散加减;连翘6克酒大黄3克芒硝3克甘草3克栀子1.5克黄苓1.5克薄荷1.5克竹叶7片生蜂蜜

14、1匙1. 若上焦热重,心胸烦热者,重用栀子,加天花粉。2. 心经热盛,口舌生疮者,加黄连、地骨皮。3. 咽喉红肿痛甚,壮热,烦躁欲饮,大便不燥者可去芒硝、大黄,加石膏、桔 梗、山豆根、板蓝根。4. 吐岫不止,加鲜茅根、鲜藕节四.风邪壅遏证:外感热病中,出现耳鸣,或继转耳聋。头痛、眩晕。呕逆、烦 闷。或致耳中作痒,痛连齿龈。客邪未解,则寒热身痛不除。脉浮、苔薄腻。 翘荷汤加减;薄荷4.5克 连翘4.5克 生甘草3克 黑栀子皮4.5克 桔梗9 克绿豆皮6克1. 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2. 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3. 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苓。加减:1. 头目不爽,肝热上蒙,加蝉衣、僵蚕

15、、蒺藜、菊花以清疏肝热。2. 热甚,加羚羊角、苦丁茶。3. 咽痛,加银花、牛蒡子等清咽。4. 虚烦加豆豉以除烦。伤寒不解,邪遏少阳证:伤寒不解,邪郁少旭,症见寒热往来,胸胁痞满,默默 不欲食,耳鸣耳聋,或胁下痛,或腹中痛、或渴、或利、或咳、或悸、小便不利, 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清热透邪。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4克黄苓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片9克大枣12枚1.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9克。2. 若口渴去半夏,加人参至14克;2. 若腹中痛者,去黄苓,加白芍9克;3.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12克;4.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苓,加茯苓12克;5.若不渴,夕卜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9克,6.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12克、干姜6克.瘀闭耳窍,久年耳聋:考虑瘀闭耳窍,可通窍活血,通窍活血汤合通气散;赤芍3克 川芎3克 桃仁6克(捣成泥)红花9克生姜9克老葱3克红枣7枚麝香0.15克(粉,冲服)(柴胡香附川芎)。1. 如见痰湿内阻,加半夏、瓜蒌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