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教师积极性--万小泉.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975864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激发教师积极性--万小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激发教师积极性--万小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激发教师积极性--万小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激发教师积极性--万小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激发教师积极性--万小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激发教师积极性--万小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激发教师积极性--万小泉.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激发和提高教师积极性巢湖市第七中学万小泉前不久,巢湖市教育局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在整个教育系统内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征文课题涉及到教育领域方方面面,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从民办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学校管理到教师队伍建设,从校园安全直到其他方面。这是笔者从教20年来,第一次感受到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者们真正想把巢湖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阵地。正因为有感触,才鼓励自己拿起笔,为巢湖教育的发展“鼓与呼”。笔者以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从一个普通教师的视角为教师队伍建设建言献策。当前,如何激发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从目前来看,不少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较低,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经常无故旷工或请假、早退、迟到等;工作涣散、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备课、上课,混日子过; 工作互相推诿,斤斤计较,拈轻怕重,缺乏大局意识;缺乏朝气,被动学习,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知识结构老化,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不足等。实践证明,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保证,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制度、尤其是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管理者应采取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科学的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二、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1. 满足教师最基本的需要。生存、安全、归

3、属的需要属人的低层次需要,却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管理者容易忽视的需要。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应该为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花草树木必不可少,草坪、流水、假山等尽力创造。从校训、标语、报栏、橱窗等能够体现学校的精神、彰显学校的文化。即使学校条件简陋,但一条精心铺就的通幽的石子路、花木中的一块小小的善意的提示牌、路边墙壁上的一句“温馨提示”语,则能体现学校管理的人性化和品位特色。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满足教师的办公需求。比如办公室配备空调等设备,为教师提供“冬暖夏凉”的办公环境。窗台上的一盆充满绿意的花卉、墙上悬挂着的一块小小的钟表,看似不经意,却能给教师带来温馨和

4、愉悦。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办公氛围能够给教师带来归属感,给他们增加一份好心情,使他们拥有一种好的工作心态,这种效果不会自然产生,需要管理者有意设计、积极倡导、通过管理逐步形成。又比如,学校可每年定期为教师安排体检,为他们安心工作扫除身体健康顾虑。 关心教师的生活,为他们提供愉悦的工作环境和舒心的生活环境,看似小问题、枝节问题,却解决的是教师的“后顾之忧”,满足的是教师最基本的需要,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首要环节。2. 给予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现在有一种说法:“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今天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们背负着比以

5、往任何时候都要重的心理压力。首先是职业压力的困扰。表现为:过强的考试压力、过于紧张的人际关系、高工作负荷,使教师有不堪重负之感。其次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加重。倦怠是指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情绪衰竭指教师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是一种情绪情感极度疲劳的状态;人格解体指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冷漠、消极的行为,尽可能疏远学生;低成就感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缺少更高的追求。接着,一轮接一轮的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新挑战。今天,以新课程为载体的课程改革正逐步走向校园,作为一场学校领域里内“革命”,在对陈旧的教育理念进行扬弃的同时,也强烈地冲击着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教师,考验着教师的心理

6、承受能力和心理发展能力,制约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每一次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说,实际上都意味着对自己过去的否定,意味着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进行新的超越,都无疑是一种精神历练的过程。 当今教育更多地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很少关注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可以说,对教师自身的人文关怀是今天教育的一个“盲区”。表现为:重视靠纪律约束教师,忽视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反映;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轻视个人发展。据估计,每年大约有120个教师自杀案例在媒体永久性曝光,而更多的案例没有在媒体得到反映,一些案例被官方删除和封锁。现代学校管理正由过去的法制化、制度化向今天的人性化、人文化转变,管理者要做教

7、师的心理“按摩师”,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正是满足教师尊重的需要。3. 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学校领导必须懂得,“关心教师生活”满足的是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关注教师心理”满足的是尊重的需要,而“关注教师的成长”则能满足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教师最终的需要。教师人人都有专业发展、实现人生理想的愿望,他们很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并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学校领导要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尽可能的学习机会、进修机会、培训机会、参评机会等。要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公正、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校长的主要任务不

8、是管教师,而是给教师搭舞台。“让教师感觉不到在领导的领导者,才是最高明的领导者”。这种类型的领导平时主要是抓统筹全局和保证方向的大事,他们虽然关注教师的具体工作,但又不过分干预,并能够以恰当的方式为教师的具体工作创造便利条件。管理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为了达到“不管”,也就是说使教师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学校要树立名师,用名师扬名校,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提倡“学术休假”,即组织一部分教师到外面进修,这样可以激活“一潭死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团队。培养教师对学校的感情,使他们“以我是这所学校的教师为荣”。 其次,学校要特别重视教科研工作。教科研管理是学校所有管理中与教

9、师专业成长关系最直接、联系最密切的一项工作。可以说,加强教育科研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好教科研工作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科研型校长引领管理。正职校长是研究型的校长或指定一名研究型的副校长专职负责,没有正职或副职校长的亲自参与、亲自引领,教科研工作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如烔炀中学正是有了一位学者型校长、科研型校长,该校的教科研活动才得以稳定开展,硕果累累,名师辈出,发挥了区域引领辐射作用)。要成立教科研中心,招聘专职科研人员,建立教科研档案,发挥中心的指导、服务职能。制定教科研的各种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教科研职责,建立健全奖励制度。改变教科研支撑点,变权力管理为制度管理。2)重视

10、科研的关键点。关键点是教师,教师决定成败。对不同年龄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科研要有阶段性。树立这样的观点:“新教师把课上好就是科研”。引导教师总结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文章必须源于教学实践。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研原则。做到以课题为载体,以课堂为舞台,以活动为平台。营造教师人人搞教研的浓厚氛围。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最不喜欢不搞教研又敬业的教师,最喜欢搞教研作业少的教师。3)涵养科研的生长点。指导教师把问题变成课题。科研要解决学校的问题,特别是教学中的问题,把科研做在课堂上。从小处着眼,从小问题入手。要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指导思想。要处理好传统与继承的关系,要学习

11、并发扬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点与长处,有选择地借鉴西方现代教育先进理论成果。4. 学会中国式的管理。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是从内因方面讲的,而作为一所现代正规学校,要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得强调外因,最终落实到管理上。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依法治校,实行科学、规范管理是必要的,但也要重视体认中国文化,根据中国人的特点、习惯、中国社会的基础和社会背景,学会中国式管理。比如,有的学校照搬现代企业化的管理,在制定学校请销假制度时,条文规定过于“刚”性,过于“霸”气,不考虑教师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接受能力,造成教师的情绪反感和消极怠工,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有的学校考虑到教师婚丧、子女中高考、参军、甚至女教工小产

12、等特殊情况,并考虑教师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接受能力,政策适当倾斜,这样的制度既具有了人文化,又能达到管理的预期目的。所以说,企业化的管理对那些缺乏凝聚力的学校是有效的,从长远看不适合中国学校的特点和中国人的习惯。中国式的管理是水的管理,讲究以柔克刚,顺势而上;中国式管理是太极的管理,强调变化、弹性、情面;是人治加法制的管理;是充满伦理道德精神的管理;是中庸、和合的管理;是用“无”来管理,讲究“无为而治”,“无”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恰倒好处。了解并学会中国式管理,并不是不要原则、不讲规矩、否定现代学校管理提倡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而是强调二者之间的巧妙结合,这样更有利于调动中国学校中国教

13、师的积极性。5. 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每年一度的各级政府报告都会提到大力发展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现代教育发展的今天,要想真正激发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单靠学校领导的重视已远远不够,需要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的“三维合体”,更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扶持,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激励。鉴于此,笔者于2013年9月17日,在给罗市长的信箱中留言如下:尊敬的罗市长: 您好! 在尊师重教、优先发展教育的今天,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论采取多种奖励与激励措施,都不为过。每年的教师节前夕,都会按惯例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表彰先进的教育单位、先进的校长,还有先进的教师个人代表。令人遗憾的是,自居巢区改为巢

14、湖市(县级市)后,连续两年,再也见不到先进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领奖情景。试问,这一做法难道不挫伤了部分积极进取、一心想在教育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的积极性吗?一所好学校,固然离不开好校长,但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能缺少吗? 愿一个普通教师的建议能引起罗市长的关注! 此致敬礼不久,收到如下回复:网友,你在市长信箱留言,反映对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教育部门认真调查处理。现回复如下:网友,你好,感谢你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市教育局每两年都对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您所提出的“对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建议”,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在今后工作中予以研究。 市

15、政府督查和目标办大家都清楚,优秀教师的评选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杆;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是班主任的事;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是学校行政领导的事。换句话说,所谓的“评优评先”其实将大多数普通教师排除在外,永远没有他们得份。如此一来,“评优评先”又能激起多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呢?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评优评先”指标到校,校长拥有绝对权威,倘若该校长感情用事,不能一碗水端平,又能让多少教师心悦诚服呢?因此,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突出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优化“优秀教师”的考评标准,把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教研水平棒的教师选拔到“优秀教师”行列(诚然,“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设置应该是个不错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绝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总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中国式管理与现代法制化、科学化管理相结合,通过规范而富有人文化的持续、有效管理,促使教师公平竞争,达到激励教师积极性和焕发工作热情的目的。众所周知,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发掘教师潜能,提高自身素养,强化业务能力,才能营造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育人环境,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从而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