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古诗分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822571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古诗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古诗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古诗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古诗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古诗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古诗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古诗分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古诗剖析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朝代:唐代作者:骆宾王原文: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当年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有关翻译写翻译译文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大方激动,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仍是寒冷如初。.有关赏析写赏析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坐牢。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体写于这一时期。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作者介绍骆宾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参观,汉族,婺州义乌人(今

2、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坐牢,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流亡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说明1. 离离:旺盛的样子。2. 原:荒野。3. 荣:旺盛。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入侵了古老的道路。远芳:涉及一片的草。5. 晴翠接荒城

3、:在晴天,一片绿色连结着荒城。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赏析这是一首应试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当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周边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经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绘春草的旺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4、。无论烈火怎样无情地燃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坚毅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延长,绿野广阔的情况,“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立刻经历的地方。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其他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洋溢荒野的惜别之情,真实达到了情况交融,风采无量。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相互不分,境地浑成,在可谓绝唱。“赋得体”中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录: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

5、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由连声欣赏说:“有才这样,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尊长也被服气了,可见此诗艺术成就之高。夜雨寄北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关翻译写翻译译文及说明译文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域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何时你我能从头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表达今日巴山夜雨的情况呢?说明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有关赏析写赏析赏析1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交口夸赞的抒情短章,是诗

6、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间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咨询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止,无法确定,因此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荡有致,显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对其说法不一。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冯注:语浅情深,是寄内也。然会集寄内诗皆不明标题,当仍作“寄北”。“因商隐妻卒于大中二年春夏之交,故冯谱张笺均以为商隐曾于大中二年(848)有一次短期的巴蜀之游,时期作此.作者介绍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出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

7、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周边,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想奇异,风格秾丽,特别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感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世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在狱咏蝉朝代:唐代作者:骆宾王原文: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有关翻译写翻

8、译译文及说明译文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穷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经是满头鹤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厚,蝉儿纵使张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北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吞没。诚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说明“虽买卖”两.有关赏析写赏析鉴赏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致使坐牢。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创作背景这

9、首诗作于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坐牢。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亏心汉”(宫体诗的自赎)。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坐牢的根本源因。他.作者介绍骆宾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参观,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坐牢,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

10、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流亡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望月怀远朝代:唐代作者:张九龄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有关翻译写翻译译文及说明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通宵里不眠而把亲人。熄灭蜡烛垂怜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彷徨深感夜露寒凉。不能够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幻。说明怀远:远方的亲人。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令人想起了远在天.有关赏析写赏析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

11、明月”境地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同样,看起来平凡无奇,没有一个奇怪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作者介绍张九龄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平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出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责,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攀高接贵,敢与恶权益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朴素的语言,寄望深远

12、的人生慨望,对打扫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朝代:唐代作者:王建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有关翻译写翻译译文及说明译文一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料寒露静静无声沾湿桂花。今夜里明月聚会人尽展望,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译文二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忧如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幻。夜深了,冷清的秋露静静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观月,.有关赏析写赏析鉴赏一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出名的一首。“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忧如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鉴赏二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它第一予人的印象是情况如画.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赞王维诗着壁成绘,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这一考语也可移之于评所有有境地的唐诗.正因为这样,因此历代画家喜作唐人诗意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作者介绍王建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文志、郡斋念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唐代诗人。其著作,新唐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