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4405943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讲: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讲: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讲: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讲: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而最为流行的说法是: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是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的。 据说,在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遇到少有的闷热。两个英国上流社会贵族青年看过温布尔顿网球赛后,到一家上等饭馆的单间去吃饭。先是用雪茄烟的木盒盖当扇子,继而讨论网球技战术,捡起香槟酒的软木酒瓶塞当球,以大餐桌当球台,中间拉一细绳为网,用烟盒盖当作球拍打球。侍者在一旁喝彩,闻声赶来的女店主见此情景,不禁脱口喊出“TABLE TENNIS”,这一声将乒乓球命名为“桌上网球”。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如果从第一界世乒赛算起,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发展阶段 欧洲全盛期

2、(19261951年) 最初,运动员使用木制球拍,速度慢,旋转也不强,因此打法单调,只是把球挡来挡去。胶皮拍出现后,技术有些变化。因为胶皮拍比木制拍弹性大,摩擦力大,可以制造一定的旋转,于是出现了削下旋的防守型打法。这种打法曾在欧洲风行一时,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世界冠军。如匈牙利的法卡斯(女),英国的伯格曼、李奇,捷克的瓦纳等。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重点和优势在欧洲。 欧洲选手的基本打法是防守多于进攻,主要靠稳削下旋球取胜对手。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力争自己不失误,而等待对方失误以取胜。于是在争夺世界冠军的决赛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现打“蘑菇球”的局面,最后有的裁判员不得不用掷钱币的方法来决定胜负

3、。在第11届女子单打决赛中,由于美国和奥地利运动员比赛时间过长,双方又不同意用抽签方法决定胜负,致使这一届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成绩表内只好写着“无冠军”。鉴于上述情况, 国际乒联决定修改规则、增宽球台、降低网高,限定比赛时间等,以鼓励积极进攻,加快比赛进程,防止采用消极打法。此后,削中反攻打法有所发展。这是乒乓球运动史的第一个发展时期。 在这25年间,共举行了18届比赛,各届举办地点先后为:英国、瑞典、匈牙利、德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法国、英国、匈牙利、奥地利、英国、埃及、法国、英国、瑞典、匈牙利和奥地利。仅第十三届比赛在非洲的埃及举行,其余17届皆在欧洲举行。 在七个正式比赛项目中,

4、先后共有117个冠军(因第十一届届女单无冠军,故为118减1)。除美国选手取得8个冠军外,其余都由欧洲选手获得,占全部锦标的931%。 此外,参加比赛的国家也主要是欧洲。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故称此时期为欧洲的全盛时期。 在技术打法上,虽然第一届的男子单打冠军雅可比和前5届的女子单打冠军梅德尼扬斯基都是左右开弓的进攻型打 法,但其后的世界冠军都是以削为主或削攻结合型打法。所以,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主导打法是削球,指导思想为“自己少失误,让对方失误”。 削球打法在此时期得到如此大的发展,并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其原因大体有四个:第一,武器的作用。运动员大多使用的是胶皮颗粒胶,其特点为弹性小、易掌握,有

5、一定的摩擦力,可使球旋转。很明显,这种球拍的特点是利守不利攻。用其进攻时,虽稳健有余,但速度、力量不足;用其防守时,既稳健又有旋转。 第二,规则的限制。当时的球台窄,为1464厘米(现在是1525厘米),球网高17厘米(现在为1525厘米),球为软式球。这些条件都是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 第三,榜样的作用。第二届世乒赛时,男子单打冠军由匈牙利的梅什洛维茨和贝拉克争夺。贝拉克已先胜两局,第3局又以20比18领先,但仅因急于进攻,不仅丢了此局,而且还输了整场的比赛。这场比赛对欧洲当时的技术发展方向影响很大,使他们更加确信只有稳健的防守才是取胜的最好途径。于是,当时的乒乓球技术方向便朝着稳健的防守发

6、展了。第四,当时的乒乓球运动还处于初级阶段,高级或难度大的技术还掌握不了。削球失误少,攻球失误多,特别是重量级的大板扣杀,技术难度更大。作为当时的运动员来说,自然会趋易避难。 第十一届世乒赛前,由于对比赛的时间没有限制,所以,多次发生“马拉松”式的乒乓球比赛。以第十届为例:1分球最多用了两小时20分钟,一场男子单打用了7个半小时;奥地利对罗马尼亚的男子团体决赛竟花费了31个小时。第十一届的女单决赛,已打了1小时45分钟,但双方仍未见高低,观众大多相继离去,少数观众甚至打起了瞌睡。最后,裁判请她们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胜负。因两位女将执意不从,致使这届女单冠军的宝座空设。显然这种冗长、乏味的比赛,对乒

7、乓球运动的发展是不利的。在第十一届世乒赛之后,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进行了修改:球台加宽至1525厘米,球网降到1525厘米,比赛改用硬球;限制了比赛时间,一场5局3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45分钟,一场3局2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此外,还作出了禁止发球前先用手指旋转球的美国那卡尔(Knuckk)式的发球方法。这些改革皆为攻球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削攻结合打法开始发展起来,而且还出现了一些以攻为主的选手。但由于时间有限,所以,攻球技术在当时还达不到战胜削球的水平。 第二发展阶段 优势转向亚洲,日本称霸乒坛(19521959年) 1952年,日本运动员在参加第19届世界锦标赛中采用远台长抽打法,结合快

8、速的步法移动,击败了欧洲的下旋削球,从此使上旋打法占了优势。此外,日本还革新了工具,使用海绵球拍,因而加快了进攻的速度。这种新的打法,比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防守型打法先进。日本运动员的远台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配合威胁性较大的反手发急球抢攻,在第19届锦标赛中一举夺得4项冠军,从而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 日本乒协早在1928年就加入了国际乒联,但直到1952年才第一次参加世乒赛。手握海绵球拍、采用直拍全攻型打法的日本队,虽然只有三男二女运动员参加,却震动了整个世界乒坛。他们连续击败了许多欧洲防守名将,一鸣惊人地获得了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四项锦标。从此,世界乒

9、乓球技术的优势开始由欧洲的削球转到了亚洲的攻球。进攻与防守成为当时世界乒乓球技术的主要矛盾。 此时期共计举行了七届世乒赛(1925届)共有锦标49个,日本队独拿24个,占全部锦标的49%,几乎达二分之一。特别是1954年的第二十一届世乒赛,日本队双获男、女团体冠军;在1959年的第二十五届世乒赛时,日本队竟然拿走了7项冠军中的6项,真是登峰造极了。 五十年代的日本选手所以获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勇于创新。五十年代以前的世界乒坛是横握拍削球打法的天下,日本队却敢于独树一帜,采用直握拍的远台全攻型打法,令人耳目一新。 海绵拍最早见于1951年的第十八届世乒赛上,由一名

10、奥地利学法律的大学生使用。当时并未怎幺引人注目。但日本选手将此拍稍加改变 把海绵变软,并与自己的传统进攻打法结合起来,就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功,将乒乓球技术推进列积极进攻的时代。 其二,扎实的基本功。日本选手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尤其是正手攻球,动作稳定,击球力量大,遇到机会球基本上能做到百发百中,在关键时刻,自会显示出艺高人胆大的魄力。 其三,顽强的意志。比赛中顺利或暂时落后时均能全力以赴,顽强奋战,其气势往往令对方生畏。 由于海绵拍的出现,当时曾引起许多人的反对,甚至要求予以取缔。直至1959年,国际乒联才通过了一项关于球拍规格化的决定:球拍海绵上必须覆盖正胶粒胶皮或反胶粒胶皮,海绵和胶皮的总厚度

11、不得超过4毫米,其中胶皮的厚度不得超过2毫米。应该说,球拍的革新,提高了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对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发展阶段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兴起(19611969年) 50年代末,正当日本队处于颠峰状态时,中国选手容国团在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上,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通过参加几届世界锦标赛,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在技术上保持了快和狠的特点,训练上狠抓基本功,加强了击球的准确性和变化,提高了对削球的拉攻技术,逐渐形成和创造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独特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26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削球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

12、手,第一次获得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第27、28届男子团体冠军,震撼了世界乒坛。中国近台快攻的优点是站位近、速度快、动作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比日本远台长抽打法又向前发展了一步。19611969年,共举行5届世乒赛。中国队仅参加了第二十六、二十七和二十八届的比赛。3届共计21个锦标,世界冠军金牌共2l枚,中国运动员共夺得11枚,占总数的52%。这说明,60年代中国乒乓球的技术水平,位于世界乒坛的最前列,技术优势由亚洲的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史的第三个发展时期。第二十九和三十届世乒赛申国队未能参加,但从当时的技术实力分析,中国队还是占上风的。具有快、准、狠、变独特风格的中国近台快攻

13、打法和以稳、低、转、攻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削球打法,把世界乒乓球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0年代初,日本运动员创造了一种新技术弧圈球。由于它当时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旋转强烈,但弧线高、速度慢,所以,未能充分显示出应有的威力。不过,弧圈球对以后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第四发展阶段 欧洲的复兴和欧亚对抗(19711987) 在亚洲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乒乓球选手一直处于探索和动荡之中。他们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并发展了日本的弧圈球技术,吸取了中国近台快攻打法的优点,创造了适合他们的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和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这两种先进打法。经过20

14、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方向,摸索出自己技术发展的道路。前一种打法以匈牙利的克兰帕尔、约尼尔为代表,后一种打法以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奥洛夫斯基、波兰的格鲁巴为代表。上述两种打法的特点是旋转较强、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正反手都能拉弧圈球,回球威胁性较大。他们把旋转和速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乒乓球技术又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70年代以来,我国近台快攻打法也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如创新了正、反手高抛发球,发展了推挡技术中的加力推,减力挡和推挤弧圈球,增加了正手快拉小弧圈、正手快带弧圈球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在历届世界锦标赛中显示了一定的威力。另外,我国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削攻结合

15、和以削为主打法的选手,较好地掌握与运用了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在发球,搓球、削球、拱球与挡球等技术方面,有所发明和创新,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运动员,近年来加强了正手攻球的力量和反手技术的基本功,在一系列的国际比赛中,也战胜了不少著名的欧洲选手,取得了良好的绩。在第3139届的9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共获得42项世界冠军:7次男子团体冠军、7次女子团体冠军、5次男子单打冠军、7次女子单打冠军,3次男子双打冠军,6次女子双打冠军(其中包括1次与朝鲜运动员合作)、7次混合双打冠军,占总数63项的66.6%。 进入七十年代,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欧洲选手经过了近20年的努力,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他们兼取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优点,创造了弧圈结合快攻和快攻结合弧圈的两种新打法,从而走上复兴之路。直到1977年的第三十四届世乒赛时,虽然欧洲选手进步很大,但亚洲还是略占上风。31届至34届世乒赛,男团冠军仅32届被欧洲瑞典队夺得,其余3届皆为中国队所获:男单锦标,欧亚各得2个;女团、女单桂冠,4届非亚洲莫属。 从1979年的第三十五届始,到1987年第三十九届这一阶段,在男子方面,欧亚两洲呈势均力敌的局面;在女子方面,亚洲强于欧洲。欧洲选手自从走上速度与旋转结合之路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