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片区(昭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20年)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547122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蒙山片区(昭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乌蒙山片区(昭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乌蒙山片区(昭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乌蒙山片区(昭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乌蒙山片区(昭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蒙山片区(昭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蒙山片区(昭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20年)(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乌蒙山片区(昭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序 言按照中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启动乌蒙山昭通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乌蒙山片区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我市十个国家重点扶持县区均属此片区范围,是乌蒙山贫困片区的核心区,集革命老区、民族散杂居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的要求,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

2、发的若干意见(中发201111号)、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和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把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乌蒙山昭通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重要文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第一章 基本情况第一节 规划范围本规划区域范围依据国开发20117号连片特困地区的划分,包括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

3、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10个县区,国土总面积为22585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511.7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6.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05.5万人,境内有苗族、彝族、回族等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2.59万人。第二节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差,气候环境恶劣。乌蒙山昭通片区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结合部,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江河切割,地势陡峻,沟壑纵横,片区内海拔高差达3773米,立体气候十分突出,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总体气候特征为春晚、夏短、秋早、冬长,各种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无灾不成年,金沙江、牛栏江干热河谷区又有亚热带、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6

4、,年平均降雨量760毫米。 矿产资源丰富。已知矿产资源33种,现已探明储量22种。煤、硫储量居云南省首位,其中煤炭储量165.82亿吨,探明储量102.27亿吨,昭通盆地褐煤储量达81.98亿吨,为我国南方第二大褐煤田。铅锌矿已探明储量166.92万吨。硫铁矿为全国五大矿区之一。有色金属为云南三大基地之一。水能资源蕴藏量大。金沙江流域昭通境内有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大巨型电站正在开发建设装机容量3400余万千瓦。昭通境内还有大小河流393条,水能蕴藏量为208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612万千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天麻、苹果、花椒、核桃、金江魔芋等特色产品驰名中外,是天麻原产地、南方优质苹

5、果基地、金江花椒之乡、世界筇竹之乡、全国马铃薯、白魔芋种植最适宜生长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还有上千种中药材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地势地貌形成了大山包、黄连河、铜锣坝、小草坝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迷人风光,极具开发潜力,随着三大巨型电站开发建成,形成的高峡平湖将成为世界独具特色的湖光山色。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2010年,10县区生产总值完成350.09亿元,财政总收入为71.2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88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2.76倍、4.75倍和4.2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2093元和2745 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0.97倍和1.93倍

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520.35亿元和286.34亿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5.6倍和3.1倍。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37.4:26.8:35.8调整为20.9:43.6:35.5 ,城镇化率由11.5%增长到20.7%。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昭待公路、水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水富港扩建工程投入运行,镇威、柿凤、昭巧等8条二级公路全面开工,通乡油路、通达工程、农村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完成5件中型水库和19件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罗汉坪、铜锣坝、双河、林口、黄水河、胡家山6件中型水库和4件小(一)型水库,完成“五小水利”工程近10万件。城镇建设全面推进,昭通中心城市面貌大为改

7、观,新区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古城恢复和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各县县城建设力度加大;特色集镇和重点集镇建设步伐加快。能源建设进程加快,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和向家坝两座巨型水电站建设加快推进,白鹤滩水电站筹建工作有序开展,地方中小水电站建设快速推进。电网、城网农网改造和无电人口通电工程有序推进;全力推进镇雄火电厂和威信煤电一体化建设,煤炭资源开发加快。通讯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事业。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较大发展。义务教育取得历史性进步,“两基”顺利通过国检,高中办学规模扩大,2010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48%、98.8%和3

8、5%,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年。科技工作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创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8%。文艺创作和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丰硕成果,乡乡有文化站目标基本实现,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竞技体育成效明显,成功承办了全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千人拥有病床数提高到1.91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参合率提高到96%,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力度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妥善处置。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10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至116.7万人,城乡低保覆盖面扩大,受益人口增至58.7万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2010年,累计实施廉

9、租住房建设99.7万平方米、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9.9万户,改造茅草房9.8万户,巩固和解决了48.2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民族文化。彝、苗、回三种主体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18万,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7%。全市民族融合,形成了以彝族、苗族、回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第四节 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片区内10县区均属国家重点扶持县和乌蒙山昭通片区特困县,其中:威信、镇雄、彝良三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45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6.36%,全省

10、的69.46%;按照1196元的标准统计,还有贫困人口174.9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8.57%(以乡村户籍人口为基数计算),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按照2300元的新标准,经25个监测点监测情况推算,贫困人口有309万人。10县区还有5.2万户贫困群众居住茅草房,有近30万人生活在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有工程移民需异地搬迁人口近20万人。剩余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在革命老区、高寒边远的深山区石山区、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等,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困难更大,成本更高。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条件性贫困十分突出。10县区内公路、水利、电力、通讯设施落后。据统计,在1177个行政村、20368

11、个自然村中,有948个行政村是简易公路,晴通雨阻,有 144924个自然村不通公路,分别80.54%和71.18%;有3个行政村和7423个自然村不通电,不通电自然村占36.44;有10496个自然村不通电视,20115个自然村不通电话,分别占自然村总数的51.53%和98.76%;有效灌溉率仅为31.7%,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全省7个百分点;水库库容仅5.8亿立方米,占全省的5.3%,人均水库库容仅114立方米,少全国人均326立方米、全省180立方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占总人口的46%,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全省21个百分点;自来水普及率仅26%,低于全省19个百分点。产业发展缓慢,市场

12、体系不完善。片区内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经济主要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体,且大多数以粮、猪型结构为主,没有大的产业支撑,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出售的多为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农户收入来源单一,没有积累,自我发展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增收步伐缓慢。加之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差,市场体系不健全,交易手段落后,物流成本高,经济效益很差。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城镇发育程度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滞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十一五”期间人均教育支出631元,人均卫生支出319元。由于上述原因,我市劳动者素质低,素质性贫困相当突出。据统计,10县区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为

13、3%,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比全省平均值少1年;现有外出务工人员中文盲、半文盲占4.3,其中小学文化占45.3,初中文化占43.4,高中、中专文化占6.3,大专以上文化占0.7。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外出务工的100多万人员中,从事脏、累、苦、险等工种的占80以上,工作环境较差,收入普遍偏低。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水土流失面积和石漠化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49%和23.3%,人均耕地面积仅1.18亩,且90%以上是山坡地,土壤瘠薄,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空间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第五节 发展机遇困难与机遇共存。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列

14、入了乌蒙山特困片区进行扶持;二是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三是国务院批准了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规划,昭通作为云南北大门连接成渝、长江经济带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建设机遇;四是新的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极大地激发了深度贫困的乌蒙山昭通片区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五是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片区承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给乌蒙山昭通片区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新机遇;六是随着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将大大加

15、强连片特困地区的投入扶持力度。第六节 重大意义加快乌蒙山昭通片区区域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利于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推动多民族交流与交往,加快民族散杂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有利于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和建设步伐,把乌蒙山片区建设成为国家西部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对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社会和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深入探索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新机制、新体制和新模式,为打好新阶段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推动乌蒙山昭通片区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步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

16、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全力强基础、建产业、提素质、促增收。着力加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着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形成全社会扶贫和全方位协作新格局,促进乌蒙山昭通片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节 基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