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优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优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优点篇一:中外人事制度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人事制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外人事制度 Personnel Institution of China and Foreign 二、课程编号:B1000830 三、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四、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 五、考核方式:考试 六、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七、适用专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 八、总体教学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以管理学原理、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较为完整的中外人事制度运行分析体系,阐述人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外人事
2、制度的历史变迁,各国人事制度的共有特征和不同特点,掌握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继续深造和从事现代人事管理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九、基本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 中外人事制度概述 教学要求 学习这一讲,要求深入理解人事、人事管理和人事制度这几个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了解西方国家与我国在人事管理范围上的区别;掌握影响人事制度的基本要素,以及人事制度的特征和功能;从德行观、人才观、用人观这几个方面了解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传统理论;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社会契约学说和人民主权理论这几个方面掌握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深入理解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
3、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干部管理的理论思想,为学习后续内容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一、人事制度的内涵 (一)人事的含义 (二)人事管理的含义 (三)西方国家人事管理的特定范围 (四)我国人事管理的特定范围 (五)人事管理制度的含义 二、人事制度的组成要素 (一)观念原则 (二)地位结构 (三)承担角色的人 三、人事制度的特征 (一)普遍性 (二)相对稳定性 (三)法制性 (四)系统性 四、人事制度的功能 (一)是保证国家政权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是发现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四)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 五、中外人事制度的理论依据
4、 (一)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传统理论 (二)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的干部管理理论 教学重点 1、人事制度的内涵。 2、影响人事制度的基本要素。 3、人事制度的特征。 4、中外人事制度的理论依据。 教学难点 1、我国和西方国家人事管理范围的比较分析 2、中外人事制度理论基础的比较分析 思考题 1、人事、人事管理、人事制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西方国家和我国传统人事管理的范围有何不同? 3、影响人事制度的要素有哪些? 4、人事制度具有哪些功能? 5、中国封建社会的用人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这些思想又何借鉴意义? 6、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5、7、资产阶级政治家在人事制度方面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借鉴意义? 8、马克思主义干部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 教学要求 学习这一讲,要求从官吏选拔制度、任用制度、酬劳制度、考课制度、奖惩制度和致仕制度这几方面,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主要内容,并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缺陷,以及对西方文官制度所产生的重要历史影响作用。 教学内容 一、官吏的选拔制度 (一)察举制度 (二)征辟制度 (三)九品中正制 (四)科举制度 二、官吏的任用制度 (一)任用机构 (二)任用程序 (三)任用方法 (四)任用资格 (五)任用限制 三、官吏的酬
6、劳制度 (一)品秩制度 (二)勋爵制度 (三)俸禄制度 四、官吏的考课与奖惩制度 (一)考课制度 (二)奖赏制度 (三)惩罚制度 五、官吏的致仕制度 (一)致仕的含义 (一)致仕的条件 (二)致仕后的待遇 六、对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简单评价 (一)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缺陷 七、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一)代表人物 (二)代表国家 教学重点 1、科举制的产生、变迁及其深远影响。 2、中国古代官吏的任用制度。 3、中国古代官吏的品秩制度。 4、中国古代官吏的考课制度。 5、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特点、缺陷及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中国古代各朝代
7、科举制度特点的比较分析。 2、中国古代各朝代考课制度特点的比较分析。 思考题 1、何谓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2、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科举制各有什么特点? 3、中国古代在官吏的任用程序、任用方式、任用资格和任用限制方面各有哪些规定? 4、何谓职品和本品?两者的根本区别何在? 5、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考课制度各有何不同特点? 6、中国古代各朝代的俸禄制度各有何不同特点? 7、中国古代的奖赏和惩罚方式各有哪些? 8、中国古代的致仕制度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9、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有哪些特点和缺陷? 10、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对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产生过何种影响? 第三讲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教学要求 学
8、习这一讲,要求深入领会文官及文官制度的含义,了解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发展的历程与动因,从文官分类制、考任制、考核制、晋升制和工资制这几方面了解与掌握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英、美、法、德、日这几个国家文官制度的共有特征与不同特点。 教学内容 一、文官及文官制度的含义 (一)文官的含义 (二)文官制度的含义 二、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社会经济原因 篇二: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人事考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即人事考核制度的萌生期(先秦)、确立形成期(秦汉)、迭变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完备期(隋唐)、发展
9、期(宋元)、集大成期(明清)的阐述,以及对古代考核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的具体分析,得出了可以借鉴和吸收的有益的历史经验教训,而且对当前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改革不无启迪。 关键字:古代官吏 考核 制度 启示 考核,历史上称作考课、考察,不仅使我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也是现代公务员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客观、全面地评价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大至一个国家,小到某个部门、组织,要详细地掌握其人力资源状况,就必须对其每个成员的素质和绩效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通过考核,可以使上级和被考核者自己了解其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绩效,找出工作成绩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距,获得对素质和绩效的反馈,激励被考
10、核者克服困难,奋发学习,做出成绩,进一步发掘自身的素质和潜力。考核结果是公务员晋升、降职、辞退和奖惩最有说服力的依据。考核还有助于领导和人事部门掌握被考核者的优缺点,改进人事工作,以最合适的人从事最合适的工作,发挥最大的效用。 1 人事考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考绩制度是中国古代管理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考绩,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秩序,对官吏的功过与政绩进行考察或考核,从而分别等第,以定黜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人对考绩的称谓不尽相同,如考课、考核、考校、考功,虽称谓不同,但就其基本内容而言,都不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绩标准、考绩程序、奖惩办法。中国古代考绩制度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制度,是在封
11、建社会确立以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纵贯其形成演变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几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连贯的阶段。 人事考核制度的萌生期(先秦) 我国对官吏进行考核的实践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尧舜做部落联盟首领时就已经有了考绩的做法,即每三年考核一次部落首领的能力与业绩,每考核三次作为一个周期,根据这三次的考核结果对被考核者进行升降性的调整。“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名,庶绩庶熙,此分三苗”,但具体做法不详。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到春秋时代为止,因受宗法政治的支配,国家实行亲贵合一的组织原则。夏、商、周“三代”,国家因任设职,量能授官,对官吏要进行考核。据尚书立政记载,夏有六年一巡守之说,主
12、要用“三宅”之法考选官吏。商朝又在“三宅”的基础上提出“克用三宅三俊”之法考察官吏,职官就任后多为三载一考。至若西周考课,在夏商“三宅”、“三俊”考核的基础上提出“三有宅心”、“三有俊心”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标准。“三宅”、“三俊”是对才能的考察,“宅心”、“俊心”是从德行方面考核。这奠定了中国古代人事考核的基础,但尚未形成考核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人事考核制度也不断完善,强调以实际政绩对官吏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赏罚的依据。除了这种临时措施之外,战国时较为普遍的考核方式是“上计”制度的出现。这种制度要求地方长官于每年年终,将本辖区户口,垦田,赋税,库藏,以及发生盗贼和监狱在
13、押犯人等情况 的数字写在木简上,汇编成册,成为“上计”,上报朝廷,接受君主的检查考核,君主根据其政绩优劣,论功行赏。可见,“上计”是述职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人事考核理论在儒、法、道、墨等各家的大力创导、研究和宣传鼓动下已初具雏形。如左传载有“书劳”的制度,国王根据“见功而兴赏,因能而授官”的原则任免和考核官吏。李悝、商鞅等人变法,奉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之策,秦孝公纳商鞅之策,以“军功”与“耕织”为课吏之法。到战国时,出现了主要以赋入多少作为考核标准的“上计”制度,但此时上计的具体标准和方法还不完善,尚未产生专职的考核机构,作为一种比较规范意义上的考核制度还没有建立。 人事考核制度的
14、确立形成期(秦汉) 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全国官吏考核制度的制定和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对各级官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从自身思想进行考核,秦朝制定考核官吏的法律,具体规定官吏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放置的“五失”,作为考核官吏的内容和标准。二是从治绩要求进行考核,主要采用上计制度,上计的具体办法,由县上计于郡,再由郡上计于朝廷,每年各县令按要求将辖区内户口增减,赋税多少,徭役征派,刑狱灾害和治安好坏等情况上报郡守,丞相,最后由皇帝根据考核结果采取奖惩措施,初步形成从地方到中央的层层考核体系。上计的具体内容则是治民、劝功、诀讼、检奸、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等,较之战国时期更为全面、丰富。秦代的人事考核制度仍以上计为主,对郡县的考核除通过上计制度外,有时还由中央直接派员考课。 汉承秦制,两汉时的官吏考核制度主要是课计制,即考课和上计。上计是指地方各州、郡长官向中央汇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