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祖国土》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2692076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祖国土》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祖国土》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祖国土》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祖国土》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祖国土》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祖国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祖国土》(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祖国土【专题内涵解说】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但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

2、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所以,陈独秀在谈到爱国主义时说道:“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

3、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第一板块 江山多娇祖国山川颂【学习目标】一、 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二、 了解“颂”的文体特点,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自主预习】一、基础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烧灼( ) 湖泊( ) 莽苍( ) 广阔无垠( ) 萦回( ) 苍苔( ) 龙湫( ) 生机盎然( ) 汲水( ) 涟漪( ) 澄澈( ) 飞流急湍( ) 混浊( ) 荒冢( ) 露珠( ) 捉摸不定( ) 鹰隼(

4、) 丘壑( ) 摇曳( ) 铿锵有力(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企盼:云蒸霞蔚:叹为观止:耐人寻味:二、框架问题1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风物,作者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预习反馈(自主质疑和方法总结)【课堂学习过程】一、 预习检测二、 文本研习1朗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祖国”的含义,体会铺叙的特点。(1)把握文章的脉络。 一二两节与全文有何关系 读三到二十四节,划分部分,并说说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部分,概括作者的情感 (2)铺叙的特点: 【课内文本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

5、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 大自然的季节的变换,促使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在循环不已。 夏天的清晨,农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的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里满满地汲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姑娘的鲜红的双颊。 这是多么纯朴的劳动者的美啊! 秋天,到处是红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树叶。 在冰峰雪岭下不也能开出雪莲来吗?你看它是否比荡漾在涟漪的水面上的睡莲更娇艳? 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枝树梢,发

6、出金色的微笑。 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里。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明早起来一看,它早已无影无踪,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1选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试举例说明。 2为什么“草比花更能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和遐思”? 3“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课外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面对着巨流滚滚的扬子江,我想起了它的发展历程。最先它不过是雪山冰岩下面滴沥的小泉,逐渐才变成苍苔滑石间的细流,然后是深谷里跳跃着喜悦的白色浪花的溪涧。以后它又逐渐发展,一时它是萦回在牛羊牧草之间澄澈的清溪,一时它又是沸腾咆哮、素气云浮的瀑布,一时它是波

7、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狭谷之间的险滩。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纳了许多清的和浊的支流,形成了茫若无涯、浩浩荡荡的大江。 还有黄果树的瀑布。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就先听到丘壑雷鸣,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近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水冲到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浸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生平到过不少的名山大川,但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门前的小溪。春天,秀水涨满,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细雨如烟,桥上不时有人打着雨伞走过。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一阵一阵的风,吹来断续的笛声小溪唱着愉快的歌流走了,它将冲击着一切崖岸流向大海。静静的群山,仍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望故乡。 1.作者叙述扬子江的“发展的历程”意图是什么? 2. 描写瀑布的一段文字,用的是什么顺序? 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3. 作者“生平到过不少的名山大川”,但为什么“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门前的小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