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计算公式.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68771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负荷计算公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负荷计算公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负荷计算公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负荷计算公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负荷计算公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负荷计算公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荷计算公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1. 单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dPe Q30=P30tan S30=P30/cos I30=S30/(1.732UN) 2. 多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pP30,i Q30=KqQ30,i S30=(P²30+Q²30)½ I30=S30/(1.732UN) 注:对车间干线取 Kp=0.850.95 Kq=0.850.97 对低压母线 由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 Kp=0.800.90 Kq=0.850.95 由车间干线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 Kp=0.900.95 Kq=0.930.97

2、 3. 对断续周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组 电焊机组 要求统一换算到=100, Pe=PN(N)½ =Sncos(N)½ (PN.SN为电焊机的铭牌容量;N为与铭牌容量对应的负荷持续率;cos为铭牌规定的功率因数. ) 吊车电动机组 要求统一换算到=25, Pe=2PN(N)½ 二. 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单相设备接在三相线路中,应尽可能地均衡分配,使三相负荷尽可能的平衡.如果三相线路中单相设备的总容量不超过三相设备总容量的 15,则不论单相设备容量如何分配,单相设备可与三相设备综合按三相负荷平衡计算.如果单相设备容量超过三相设备容量15时,则应将

3、 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等效三相设备容量,再与三相设备容量相加. 1. 单相设备接于相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Pe=3Pe.m ( Pe.m最大单相设备所接的容量) 2. 单相设备接于线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接与同一线电压时 Pe=1.732Pe. 接与不同线电压时 Pe=1.732P1+(3-1.732)P2 Qe=1.732P1tan1+(3-1.732)P2tan2 设P1P2P3,且cos1cos2cos3,P1接与UAB,P2接与UBC,P3接与UCA. 单相设备分别接与线电压和相电压时的负荷计算 首先应将接与线电压的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接与相电压的设备容量,然后分相计算各相的设

4、备容量和计算负荷.而总的等效三相有功计算负荷为其最大有功负荷相的有功计算负荷P30.m的3倍.即 P30=3P30.m Q30=3Q30.m5施工用电准备现场临时供电按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计并组织施工,供配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计施工,PE线与N线严格分开使用。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毫安,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临时用电系统根据各种用电设备的情况,采用三相五线制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施工配电箱采用安监站推荐的统一制作的标准铁质电箱,箱、电缆编号与供电回路对应。总用电量P=

5、1.05(K1P1/COS+K2P2+K3P3+K4P4)式中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P2电焊机额定容量(KVA)P3室内照明容量(KW)P4室外照明容量(KW)COS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查表可知COS=0.75,K1=0.5,K2=0.5,K3=0.8,K4=1.0P1=822.5KW,P2=595KVA由于照明用电量所占比重较动力用电量(P1、P2之和)要少得多,所以在总用电量计算时照明用电计算可以简化,只要在动力用电量之外再加10%作为照明用电即可。则总用电量:P=1.05(0.5822.5/0.75+0.5595)1.1=976.9KVA经过用电量计算,

6、施工高峰期间总用电量为976.9KVA,建设单位提供须提供1000KVA变压器一台。开工前,与业主办理用电交接,现场用电线路布置,在业主提供电源7天内完成。 第三章 负荷计算及短路计算第一节 电力负荷与负荷曲线一、 电力负荷的分级及其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电力负荷: 既可指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用户),也可指用电设备或用户所耗用的电功率或电流,视具体情况而定。电力负荷: 1、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用户) -一般所指2、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所消耗的电功率 或电流。 (一)电力负荷的分级 1一级负荷 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或 政治、经济上将造成重大损失者。 在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是指在中断供电时

7、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 2二级负荷 二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 上造成较大损失者, 3三级负荷 三级负荷为一般的电力负荷, (二)各级电力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1一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要求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对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要求有上述两个电源外,还要求增设应急电源。 常用的应急电源有:独产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干电池,蓄电池,供电系统中有效地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门供电线路。 2二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要求做到当发生电力变压 器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供

8、电。通常要求两回路供电,供电变压器也应有两台。 3.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对供电电源无特殊要求 二、电力负荷的类型按用途可分为:照明负荷和动力负荷按行业分:工业负荷、非工业负荷和居民生活负荷(民用电)电力负荷(设备)按工作制的分类工厂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以下三类:1 、长期连续工作制2、 短时工作制 这类设备的工作时间较短,而停歇时间相对较长。3、断续周期工作制三、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负荷持续及负荷系数1、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 :对电动机: 额定容量指其轴上正常输出的最大功率。对电机、电炉、电灯等设备,额定容量均用有功功率PN表示;对变压器和电焊机等设备, 额定容量则一般用视在功率SN表

9、示;对电容器类设备, 额定容量则用无功功率Qc表示。2、负荷持续率负荷持续率,又称暂载率或相对工作时间。=t/T100% T=t+t0同一设备,在不同的负荷持续工作时,其输出功率是不同。例如某设备在时1的设备容量为P1,那么该设备在2时的设备容量P2为多少呢? 这就需要进行“等效”换算 , 即按同一周期内相同发热条件来进行换算。设备容量与负荷持续率的平方根值成反比关系。因此P2=P11/2例:某吊车电动机在1=60%时的容量P1=10KW。试求2=25%时的容量P2为多少?解 : P2=10KW 0.6/0.25=15.5KW 3 . 用电设备的负荷系数 : 用电设备的负荷系数(亦称负荷率),

10、为设备在最大负荷时输出或耗用的功率与设备额定容量PN的比值,用KL表示(亦可表示为),其定义式为 KL =/ PN负荷系数的大小表征了设备容量利用的程度。四、负荷曲线的有关概念1. 负荷曲线的绘制及类型 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动情况的图形。负荷曲线按负荷对象分,有工厂的、车间的或某类设备的负荷曲线。按负荷的功率性质分,有有功和无功负荷曲线。按所表示负荷变动的时间分,有年的、月的、日的或工作的负荷曲线。按绘制的方式分,有依点连成的负荷曲线和梯形负荷曲线。年负荷曲线,通常是根据典型的冬日和夏日负荷曲线来绘制。这种曲线的负荷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反映了全年负荷变动与负荷持续时间的关系,因此称为负

11、荷持续时间曲线,一般简称年负荷曲线。年每日最大负荷曲线按全年每日的最大半小时平均负荷来绘制的,专用来确定经济运行方式用的。(二)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1、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Tmax=wa/pmax年每日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一个假想时间,是反映电力负荷时间特征的重要参数,它与工厂的生产班制有关。例如一班制工厂,Tmax=1800 2500h ; 二班制工厂,Tmax=3500 4500h ;三班制工厂,Tmax=5000 7000h。2 平均负荷和负荷曲线填充系数负荷曲线填充系数就是将起伏波动的负荷曲线“削峰填谷”,求出平均负荷Pav的比值,亦称负荷率或负荷系数,通常用表示(亦可表示

12、为Kl),其定义式为= Pav/ pmax第二节 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一 概述计算负荷,是通过统计计算求出的,用来按发热条件选择供电系统中各元件的负荷值。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通常取半小时平均最大负荷P30(亦即年最大负荷)作为计算负荷。但是由于负荷情况复杂,影响计算负荷的因素很多,实际上,负荷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与设备的性能,生产的组织以及能源供应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因而负荷计算也只能力求实际。其计算方法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二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一)需要系数法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需要系数Kd,是用电设备组(或用电单位)在最大负荷时需要的有功功率P30与其总的设备容量(备用设备的容量不计入)Pe的比值。 一台设备的计算负荷P30= PN /,式中为电动机的功率。在Kd适当取大的 同时,cos也宜适当取大。 这里还要指出:需要系数值与用电设备的类别和工作状态关系极大, 因此,计算时首先要正确判明用电设备的类别和工作状态,否则将造成错误。 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