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66760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滂沱(png) 诤友(zhng) 蓓蕾(li ) 量体裁衣(ling)B处分(ch) 糜烂(m) 场院(chng) 风驰电掣(ch)C烜赫(xun) 重创(chung) 内疚(ji) 嗜酒成癖(p)D渣滓(z) 痉挛(jng) 愤懑(mn) 装模作样(m)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成也国亡,败也国亡。越王勾践会稽山败于夫差,两年时间,勾践含污忍垢,居石屋为夫差精心养马,甚至亲尝夫差粪便识其病情,赚得夫差信任。归国后,卧薪尝胆,亲近百姓,

2、拉帮结派,日夜操劳,寝食不安,完成了十年生聚,十生教训,宝剑一挥,兵民争先,终于洗雪大辱,灭亡吴国,成就了一方霸业。勾践集复国兴邦智慧与归附人心才情于一身,倒是因国亡国复而名垂青史。A、含污忍垢 B、拉帮结派 C、寝食不安 D、名垂青史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视剧南下首次触碰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记忆,它引发的不仅是人们对“南下干部”这个群体的关注,同时还有对那段红色历史的回味。B去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虽然已经青春不再,但当他们活泼欢快地唱起当年的成名曲时,观众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C火车票实名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票贩子,更能有利于维护公民乘坐火车的权

3、利,改变当前火车票销售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D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办公大楼日月坛微排大厦亮相德州,综合运用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光伏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 ,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美丽如河流

4、,越深越无声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A BC D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9题(共22分)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

5、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

6、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注】靡曼:美丽。咒:祷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纡徐以成文 徐:缓缓。B乘高而望之 乘:凭借。C而不克以为泉 克:能够。D自天竺谢讲事 谢:辞去。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纳光景而涵烟霏 疾击而远驰B.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 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C. 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又何以加于此D. 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 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 )

7、阴晴之中,各有奇态 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A BC 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B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太出色,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了。C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泉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

8、龙显灵,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断句和翻译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翻译下面句子(6分) 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译: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译: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1)请简析诗歌“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对比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三四句。(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9、(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1)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2)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司马迁报任安书)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215题。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的能力须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

10、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与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易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对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全身,气血周游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全身的整治调理下手。中

11、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中途修改。这种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性的考察又是互相关联、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文化”一词其语根

12、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三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必衰,否极泰来” 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而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论,正

13、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浪头,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终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观世变,有改动)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B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C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D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深度的哲学探讨。E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13.下列各项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