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玄学五术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2660819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玄学五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玄学五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玄学五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玄学五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玄学五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玄学五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玄学五术(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玄学五术 周易随着历史的变迁,人文的迭衍,古今学贤对周易的研究,不仅在人类自然科学领域大放异彩,更是在玄学界异军突起、风起云涌,同时也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神奇而动人的传说,中国玄学五术的诞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玄学源于周易,形成于三国两晋时期,因此被人们又称为“易玄学说”、“魏晋玄学”等等,它是在周易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上,再融合老子、庄子(易、老、庄三者称之为“三玄”) 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的道家思想、孔子孟子荀子的儒家精髓(五常:仁义礼智信)、以及由古印度流传而来的佛家因果理念的一个综合学术体系。而中国玄学的渊源传袭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而惊为天系。传说在远古黄帝统治时期

2、,号称“兵主战神”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作乱,与黄帝交战于涿鹿,因为蚩尤骁勇善战,法术高强,“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作大雾,弥三日”,黄帝“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在九天玄女(即女娲娘娘)的帮助下黄帝击败蚩尤而终得一统天下,而女娲娘娘所授兵信神符被黄帝命大臣仓颉造字而将其记载了下来,这就是后来被人们传为神奇绝妙且争相觅藏的天书金篆玉函。相传在周朝时,姜太公于昆仑山得此秘籍,并用天书之中的秘术助周伐商,结束了殷纣残暴的统治时代。战国时期,这部天书又流传到千古奇人鬼谷子(王禅)先生手中,这位当时集道家、纵横家、思想家于一身的先贤又将天书中的秘术传给了

3、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人,后来他的弟子们也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而名噪一时,其中孙膑的孙子兵法更是流传至今而全球瞩目。秦汉时期,张良因谋刺秦始皇未果,亡匿于下邳(pi),于下邳桥上巧遇当时五大隐士之一的道家学者黄石公,得黄石公三次测试后授予其素书(亦指天书),张良凭书中之神技,帮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巩固了大汉江山四百余年。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期间,也有偶遇奇缘而得此秘籍者,但大都不够全面,如诸葛亮得到的是道术,郭璞、杨筠松得到的是堪舆之术(即阴阳风水术)。宋朝时,深得金篆玉函精髓的是一代鸿儒大学士朱熹。迨及明朝,集军事政治文学于一身的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1311-1375)

4、少年时,在程朱理学的故里徽州覆船山得到了六甲天书、奇门遁甲等神奇秘籍(即金篆玉函的部分丛书),协助朱元璋创立了大明江山,后淡然归隐,公元1375年三月下旬刘公患病去世前,嘱咐长子刘琏将天书呈献给当时的皇上并要求其子孙后代永世不得修习这门学技,其中缘由令人匪夷所思而不得其解。金篆玉函就这样以神奇的方式代代传承了下来,经过四千多年的风霜雪雨,期间内容或增或删,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五大分支,即:山、医、命、卜、相,被后世的人们统称为:“中国玄学五术”,下面我们来对此作一一简要介绍。(一)、山:山也称“仙”,她所包含的是指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山”也是最深奥、最神秘、最容易被人误解为“迷信

5、”的一种方术。“山”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的修习。玄典即是研习一切可以用来修身养性的好书籍而增其广益,如老子、庄子、列子、孙子、太公阴符经、黄帝内经、道臧等古今一切有益书籍来充实自身的思想境界从而参悟宇宙道理;养生即是追求健康长寿的吐纳之法(即气功),例如道家的炼丹法,称之为天丹、人丹、地丹;修密即是符咒法、压镇法、祈星法、武术等等,利用运动以及精神、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的一种方法。也有秘术门派将“山”再分为仙、道、幻、灵、兵五种,而其范围终不离上述三个部分。山是秘术中最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严格地说,它是凡人修炼仙道的功夫,是求超脱精神上的追求,普通人难以达到这种境界,只有“医、命、卜、

6、相”流在江湖凡尘济世了。(二)、医:玄学“医”包括方剂、针灸、灵疗三个部分。方剂指的是使用药物,根据表里、虚实、寒热,再根据古老的阴阳八卦原理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针灸指的是以黄帝内经、难经而辩七经八脉、穴道,用铜针刺穴道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灵疗指的是以催眠术、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利用祝由十三科做药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三)、命:命指命理,就是以人的出生时空,来推测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与六亲吉凶祸福信息。命理的历史可谓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随着历史的演变,命理学术发展至今已日趋完善,在历朝历代都有深谙此术的奇谋异士辅佐王侯将相而建功立业,像周朝的周文王(前1152-前1056)、姜尚(

7、前1156-前1017),战国时期的孙膑,三国时的诸葛亮(181-234),唐朝的李淳风(602-670)、李虚中(761-813),明朝的刘伯温(1311-1375)等,还有一些隐士,如龙复本(746-830)、陈抟老祖(871-989)、邵康节(1011-1077)、野鹤老人丁耀亢(1599-1669)等等。命理之术一般经历了以下两个历史阶段。占星术:即星宿命理学派。代表著作主要有七政四余、紫薇斗数、五星术等。干支术:即四柱命理学派。上古时期因人类生产力极不发达,无法对神秘的自然现象和自身的穷通寿夭得到相应的答案,于是就有了上天干下地支配世上和人间一切的思想。用“易经”的话来说,叫做“干道

8、变化,各正性命”,后经儒家祖师爷孔子,这位极度信命的老夫子及弟子的大力推崇而兴起。我国命理学术的起源较早,大致成型于两汉,主要记载于白虎通义和王充(27-97年)的论衡著作里面。至唐代得到了飞速发展,基本确定了以一个人出生年、月、日、时(即四柱)的天干地支来推定一生的贵贱寿夭,吉凶祸福。后经五代宋初徐子平先生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命理学术才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历史阶段。元、明、清以后命理学虽然在不断变化与创新中前行,但基本上仍是沿用宋初子平先生的基础理论为宗旨。命理学术中关于命运之论的典籍很多,主要的古籍有:果老星宗、李虚中命书、命理密宗、星平会海、渊海子平、鬼谷遗文、孙膑遗书、三命通会、

9、穷通宝鉴、滴天髓、神峰通考、铁板神数、河洛理数、子平真诠、子平粹言等等,而现代人的命理学术著作及人士更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其中不乏“南邵北廖”(邵伟华廖墨香)之贤能学者。(四)、卜:说到“卜”首先须论易经,自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总结出规律,远取诸物、近取近身,模仿万物状况,画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东方“魔符”-太极八卦(又称先天八卦)。后经夏商周各代先贤们根据河洛体用的关系及各自对先天易经的感悟,分别变化出连山、归藏、周易之“三易”。易经为之三变,其中连山以周天二十八宿,参方圆之理,圆三、周四、边七、径七之数为用而创;归藏则用五用十,中央四方为五,自乘为二十五,合于河洛天数,四方四隅加上下

10、为十,十自乘为百,合大衍之数而成;周易(亦称易经)是商朝末年,周文王被囚羑里在研习伏羲八卦的基础之上,变先天之体为后天之用,将“对待之易”推衍为“流行之用”,创立了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先天八卦体现河图为对待,以生为主,后天八卦体现洛书为流行之用,以克为主。周易中包含了天地生克的体用关系,至此,整个宇宙的每一个布局都对应了这个“与天地平行”的圭表(即八卦纳甲图),易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所有数术玄学以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们大多精通此术,三国时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等等。占卜之术,从古老的周易演化而来,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

11、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有的门派在卜的这一部分中还包括了预言、克应占梦、测字解字、签占、姓名学等方术。文王八卦经历代先贤的传承与发展,至宋朝已多数被民众掌握并应用,最有代表性的首推邵康节,其应用周易卜筮在当时几近乎于神,并留下了梅花易数的不朽巨著。梅花易数以其简单快捷的预测方法,深受易学爱好者们的青睐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古时邵康节观梅花而占人事,后人称这种方法为梅花易数,其实邵康节当时已经在周易八卦预测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就是周易占卜的最高境界“以道观象,以象言事”。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易数还很肤浅,还不能脱离“象”和“数”的禁锢框架,所以在解析邵康节先生当时观梅而知事的思维时就失之偏颇矣,邵

12、康节先生是观象而直接说事,我们时下理解为观象而起数,用数起卦,再用卦来看事就层次难以相提并论了。邵康节先生观梅言事其实用的是“以道观象”的方法,以道观象是占卜预测的最高境界,比较典型的卦例有观梅占,观花占,寺匾占等等,其实邵康节先生根本没有起卦,直接用当时发生的事来说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然后再根据象在具体中看事件的结果,这是易数的最高境界,世人常言:“会易而不占”,这个“不占”不是不预测,而是不用那些麻烦的预测形式,直接以象而言事也。(五)、相:相的部分包括两种:人相、地相。人相包括手相、面相、体相、骨相、痣相等等,中国手面相学,亦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远在周朝(约在三千多年前),中原各国就已普

13、遍盛行各类相学了。在先秦诸子中,孔子、孟子、荀子三人与相学关系最为密切,关于孔子与相学的记载,我们从史记孔子世家、翰子外传中可见一斑。其中记载“存乎人者,眸子不能掩其恶,脑中正,则眸子蚝焉。吸其言,观其眸子”等等,从中我们可以从外貌、言行中看出其人的思想与行为。其中荀子曾留下了非相篇等遗世著作。两汉时期,相学已经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并且出现了以面相而名闻朝野的相学家。汉书中的周勃世家,楚汉春秋等书中保存了很多包括以许负、吕公望等相学家的相关记载。在汉代中以许负最为著名,许负本为一妇人,以善于面相而被汉高祖封为雌亭候,根据怀庆府志记载,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现在我们还常看到很多相书

14、中提到的许负相耳法等书,但应该大多数是别用其名而写的相书。如明代周履靖的许负相法十六篇就传为她的著作。东汉王充的论衡中也有骨相篇、王符的潜夫论中也有列相篇对相学进行专论的描述。又如汉书中还有相人二十四篇等等,我们从中完全能够看到当时汉代就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学的理论基础。魏晋时期,相学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在三国志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相学人物事迹,诸如管珞、朱建平、柳无景等等。隋唐时期,相学的发展已经到了高峰期,隋唐以后相学进入了成熟阶段,其中隋代中的记载有隋书中的韦鼎、来和等,而且隋书.经籍志也有相书四十六篇、相经要录二篇等。唐代相学发展极其迅猛,史料见于唐书中的袁天罡、龙复本、夏荣、丁重

15、、刘思礼、袁客师等。据剧谈录龙待诏相笏载:“ 开成中,有龙复本者,无目,善听声揣骨,每言休咎无不必中”,我们把它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唐开成年间,有一个叫龙复本的人,无目而善听声摸骨,每次预言人之休咎,无不必中。凡有象简竹笏,以手一捻,必知此人的官禄年寿。相传,有一个名叫宋祁的人在朝中补阙(古时某一官位),其人在当时享有盛名,缙绅之士,无不倾心属之,屈指翘足,期望他能贵显通达。当时,另有米乐人萧相国也在谏署为官,二人同一天去找龙复本,将手中所持的竹笏递给他,龙复本拿着萧相国的竹笏摸了好久,放到案上,说:宰相,当摸到宋祁的竹笏说“长官笏”,宋祁听了很不高兴,萧相国说:“无凭这言”,你何必放在心上

16、,一个多月后,二人同在中书,候见宰相。当时李德裕正掌权,威震朝野,未召见之时,二人伫立闲淡,相互调笑,过了一会儿,李德裕突然出来,宋祁用手板挡着脸笑,笑犹未已。李德裕看了看他,回头问左右的人:“宋补阙所笑何事?”,听到此话之人莫不寒心战栗,十几天后,任命宋祁为河清县令,一年多后,遂死在任上,而萧相国则青云直上,历任浙西观察使,入判户部,不久又为宰相,终如龙复本先生所言。后据唐野史及龙氏家谱中记载,龙复本(公元746年丙戌-公元830年庚戌),名谕字复本,系龙氏血缘一世祖龙伯高公第二十六世孙,父霓,先生与朝中侍郎李虚中感情甚竺,共同研习相学命理之术长达数十年之久,后龙复本老而归隐巴蜀绥山之乡潜心修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