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沟通转化案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59728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与家长沟通转化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与家长沟通转化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与家长沟通转化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与家长沟通转化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与家长沟通转化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与家长沟通转化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与家长沟通转化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写作业的孩子 教师:刘友美李刚,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上课总是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写作业,常因不写作业而旷课。常干扰同窗上课,爱拿别人的东西,同窗们不喜欢她。她自己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接受同窗的协助。父母是个体经营者,无暇顾及她的学习,发现问题既态度粗暴,动辄出手。 她不遵守纪律,干扰同窗上课,爱拿同窗的东西,有的同窗对李刚的屡教不改而排斥她,看不起她,有的甚至讥讽和挖苦。这使她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接受同窗的协助。 由于贪玩,完不成作业而旷课,又不乐意接受同窗的协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了学习爱好。在学校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成果是

2、自信的丧失,从而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爱好。 李刚的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都不固定,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可一旦发现孩子旷课或不完毕作业,就态度粗暴,大打出手。这种方式令李刚反感,产生逆反心理。 辅导措施: 1、个别面谈。常与李刚作个别面谈,以全面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在谈话中理解到,其实李刚也想完毕作业,只是由于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会写了。碍于自尊,她又不肯接受同窗的协助。 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理解李刚的家庭状况及其在家的体现。 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达理解,同步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得不到效果,

3、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规定家庭多给李刚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指引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引学习,协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 3、与李刚共同制定筹划,对她作出某些具体规定。 规定李刚不管与否完毕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 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容许李刚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给一种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规定李刚跟别人同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毕。考虑到李刚基本较差,容许她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巩固期。规定李刚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毕,还要和同窗们同样,准时交作业

4、,并且精确率要有提高。 4、发明良好的环境。指引李刚与同窗交往的技巧,并安排李刚参与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窗们的友谊。 5、予以鼓励,重建自信心。 当李刚能坚持来校上课,对她的行为予以肯定。并鼓励她,既然能做到坚持来校上课,相信她在课堂上也能管好自己。 无论是在适应期、过渡期,还是在巩固期,只要她能达到预定的目的,都予以表扬,以肯定她的能力。 当李刚在课堂上能较认真地听学时,合适提问某些浅显的问题让她回答,并予以鼓励,让她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李刚不再旷课了,作业也能准时完毕了。和同窗的关系也有了改善,在她的努力和同窗们的协助下,期末考试有了明显提

5、高。她的学习态度转变了 班主任:付雯雯刘辉,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爸爸是工人,妈妈为超市售货员。刘辉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档偏上,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刘辉的性格比较外向,嘴很甜,人乖巧,有人缘,虽不是班里的少先队干部,但在朋友圈中说话有人听。刘辉一家原住在闹市区,后因住房拆迁,搬到城郊新建的开发社区。由于社区的建设不配套,因此社区内便逐渐形成了一种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中,有附近的农民前来经商者,也有某些社区的居民加入到个体业余经商的队伍中。刘辉的爸爸便是其中一员。刘辉的爸爸重要经营时鲜蔬菜。从市区批发市场购进赶鲜的高档

6、菜,在社区农贸市场发售。遵父母之命,刘辉近半年来下午放学后也常协助爸爸卖菜。如果儿子体现好,生意做得也称心,爸爸就给儿子以奖赏,或给买点好吃的东西,或给点零花钱。久而久之,刘辉对协助爸爸摆摊卖菜产生了爱好,而对学习的爱好则越来越下降。刘辉的妈妈对孩子也十分放纵,她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状况,晚上吃过晚饭后,为图家中清静,常常催着孩子出去找同窗玩,10点钟此前不要孩子进家门。鉴于以上某些因素,刘辉的厌学情绪愈益增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她甚至对同窗说:“学习什么,真没劲,还不如跟我爸爸跑跑腿,要吃有吃,要钱给钱,那多够味!” 刘辉的厌学症无疑是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成果。爸爸工余经商捞外块,把孩子也拉上了

7、,还不时有所奖赏,予以“积极强化”;妈妈图清闲,晚上10点之前不让孩子进家门;父母都很少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心上。处在这样的一种家庭氛围,在孩子看来,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反正爸爸妈妈不计较这个,只要乖乖听话,让父母快乐就行。小朋友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白,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爱好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盼望和规定,往往是孩子愿不乐意学习和如何去学习的批示器。因此,娇治刘辉的厌学症,核心要从变化家庭环境入手,协助刘辉的家长切实认清教育子女学习的意义和责任。 辅导措施: 1、厌学的倾向表目前刘辉身上,但其直接因素却在于家长的“模型示范”和放纵自

8、流。因此,学校应同家长获得联系,全面简介和分析刘辉近来的学习变化,充足肯定其长处和长处,委婉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状况,晓之以理,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注重和警惕。 2、教师抓住刘辉这一典型事例在全班进行教育,但不要点名公开批评。可以少先队队会的方式,引导同窗们环绕“重钱轻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使人们明确少先队员究竟应当怎么办?是应当“好好学习,每天向上”?还是学不学无所谓,有钱吃喝自在就行?这不仅对刘辉是一种教育,并且对激发全班同窗的学习动机也有积极意义。 3、合适组织几名学习好的同窗或班干部定期到刘辉家中协助她补习功课。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刘辉以具体的协助和监督,另一方面也

9、是对家长的暗中提示和增进。在采用这种措施之前,事先征得家长的批准。如果刘辉的家长不批准这样做,则不勉强。 4、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理解刘辉的家庭状况及其在家的体现。 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达理解,同步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规定家庭多给李刚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经一段时间的辅导,刘辉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逐渐能准时完毕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下午放学后不再跑农贸市场帮爸爸卖菜。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爸爸不再要孩子放学后,帮自己卖菜,妈妈也时常过问孩子的学习状况她不再胆怯了 班主任:徐玉峰李嘉诚,男,11岁

10、,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较好,上等智商,性格内向,中档身材。在课堂始终不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胆颤心跳,紧张回答不对。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欠佳。集体活动很少参与。放学回家后,钻进房间,看电视、看书,再也不出门。 爸爸历来在外做生意,妈妈在家务农,也没有时间多管,从小和妈妈住在乡下生活,直到三年级才转学,跟随爸爸,到我校就读。父母一天忙到晚,李嘉诚成天只能一人独自在家,缺少父母的关怀。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带她到公共场合,参与集体活动,缺少锻炼,导致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于是不肯积极与人交往,对同窗淡漠,不理采,好象比较傲慢的样子,伙伴们也不敢与她接触,因此人际关系不佳

11、。 辅导措施 :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爱好的事,多与教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她制定出变化胆怯的心理筹划。 2、引导交友:教师简介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较好的同窗和她交朋友,让她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措施。 3、写观测日记:让李嘉诚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窗或家长听,让家长在日记背面签上家长意见,增强她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她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她担任一种角色。如由一种一般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让她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她与同窗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12、。 5、引导阅读:让李嘉诚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读后感,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变化心理状态。 6、发明课堂发言的机会:上学时教师引导她回答问题,多给她说话机会,只要她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予以她肯定、体现,增长她的信心。 7、与家长联系:常常家访,与她父母交谈,及时把李嘉诚的状况反映给家长,并提出规定;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参与社会上多种娱乐活动,让她得到锻炼。 通过辅导,李嘉诚的胆怯心理现象,逐渐消失,性格方面有很大的变化,常常用她出目前集体活动的人群中,并能独挡一面,组织活动,并很成功。在课堂上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学习上也进步不久,成了每个同窗的好朋友。容易

13、被忽视的小姑娘 教师:徐爱华每个班级里最多的就是处在“中间层次”的孩子,她们学习平平,能力一般,没有杰出的体现,但也不会给教师添乱。由于“没有人注意我的存在”,她们于是成了被人忽视的“灰姑娘”。班内有位女孩,最大的弱点就是胆小,再加上患有哮喘的毛病,说话较为吃力,因此她在平时不言不语,不惹人注意。初入学时,她几乎不与同伴玩耍,总是一人静悄悄地坐在座位上;上学时,她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用说是提出疑问了。为此,我特意找话题与她对话。我口干舌燥地讲了半天,她竟连气都不出一口。于是我走访了她家,她妈妈说,这孩子从小就比较胆小,不爱发言。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她的书写水平进步较大,就在课

14、堂里肯定她,表扬她,并用鼓励的语调对她说:“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棒了,但愿你的嘴能向你的笔学习!”孩子们听后都善意地笑。我也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兴奋与信任。秋风习习,孩子们都开始练习跳绳了,她不会跳绳。望着别人一蹦一跳的身影,望着如梭的绳影,她的眼里露出了羡慕。我摸着她的秀发,亲切地说:“想学吗?”她踌躇了一会儿,终于轻轻地点了点头。为了协助她,我特意挑了几种活泼开朗而负责的孩子来教她在不断地练习中,她与她的小教师们关系日趋和谐。到了检测成绩那天,她拿着绳子犹踌躇豫地来到台上,这时,小伙伴们都喊了起来:“小青,加油!”她的脸微微地发红了,我也鼓励她说:“别怕,你行的!”一种,两个尽管还不是不久,

15、但的确进步非常大了。跳完之后,我带头鼓起了掌,顿时,掌声四起。我发现,这女孩白皙的脸蛋涨得通红,眼里布满了喜悦。我再一次走近她,拍着她的肩膀说:“面对人们的鼓励,你与否该对人们特别是你的小教师说些什么呢?”随着我的话音,30多双眼睛全看着她。“谢谢人们!”她略带腼腆地说。 “万事开头难”,而开了个头,事情就容易了。小青同窗徐徐地变了,变得爱笑,爱说了。语文课上,能见到她积极举起的小手,听到她清脆响亮的回答;班干部竞选时,她积极竞选,毫不退缩;大扫除时,她干得不亦乐乎;运动会上,她摇旗呐喊,并抢着为运动员们服务;期末考试时,她的各科成绩均有提高。她的进步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更可喜的是性格开朗、热情了。“鼓励犹如阳光”。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多种潜能和情感便会激发出来。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要学会对学生的观测、鼓励,甚至赞美。手执爱心的金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