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一中学云龙实验校2023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588422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一中学云龙实验校2023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徐州一中学云龙实验校2023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徐州一中学云龙实验校2023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徐州一中学云龙实验校2023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徐州一中学云龙实验校2023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一中学云龙实验校2023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一中学云龙实验校2023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

2、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ABCD2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B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C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D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3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B观沧海的作

3、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D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4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堪称关键变量。不觉醒,不仅难以成就“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更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青春。“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反之,如果“立在人生的旁边”迷迷糊糊、蹉跎度日,难免会虚掷稍

4、纵即逝的青春韶华,最终遗憾一生。即使处于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潜心积蓄站起来的力量。觉醒了的青年,就如鲁迅所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ABCD5下列解说无误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心思精巧的人,巴掌大的地方也能开出一个小商店来。解说: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说长道短 鸦雀无声 故弄玄虚 卷帙浩繁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不同。C一位穿着红色马甲的中年妇女,正吃力地清扫着那杂乱的满地黄叶。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年妇女正清扫满地黄叶”。D随着全国性的“新家庭教育”现场会的召开,与会的家长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解说

5、:这个句子没有语病。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9年5月10日江西上饶一所小学内一名家长刺死了孩子的同班同学,背后的原因竟是这名家长认为自家孩子长期被该孩子侮辱,与其家长试图沟通也未成功。2017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韩国保健和社会研究院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在韩国9 岁到17 岁的儿童里,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有过遭受校园暴力的经历,每五人中有一人曾实施过校园暴力。韩国政府分别于2012 年、2013 年和2014 年连续出台了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对策方案,并开通了举报校园暴力的24 小时

6、电话117 热线,将学校周围二百米内设为警察负责区,并加强学校周围安全巡逻。韩国政府和民众认为,加强人性教育才能从源头上疏解引发暴力的诱因。日本政府2016年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在为期6 年的追踪调查中,近九成学生曾遭遇校园欺凌,形式包括集体孤立、无视、说人坏话等。为了应对频繁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日本国会在2013 年通过了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学校教职员工接受相关培训,还将应对校园欺凌的表现纳入教师的评估系统。阅读材料,请概括其中反映的主要问题。_阅读材料,请谈一谈对于这一问题, 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_7请补全下列古诗文名句的空缺部分。

7、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_,不必为己。(礼记大道之行也)_,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_,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鱼我所欲也)_,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_,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苏轼定风波)一抹晚烟荒戍垒,_。古今幽恨几时平!(纳兰性德浣溪沙)8李汝珍的著作镜花缘中,“男子反穿衣裙”“粉面郎缠足受困”这些情节发生在哪个国家?传递了作者怎样的创作思想?二、阅读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

8、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途中。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象?依据是什么?2下阕表达的情感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适当阐述。10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

9、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诸葛亮与司马懿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注:司马懿(y):人名辛毗(p):人名仗节:手持符节佐治:辛毗的字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 _(2)遂许先帝以驱驰_亮数挑战_(4)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_2下列选项

10、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A咨臣以当世之事B先帝不以臣卑鄙C以伤先帝之明D以光先帝遗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4(甲)(乙)两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诸葛亮的品质,(甲)文主要体现诸葛亮_;(乙)文主要体现诸葛亮_11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如 何 微 信姜 赟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11、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亿登陆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93%。可以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是个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现在无数用户的生活世界。对此,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大有一种“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趋势。然而,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既然舍不得错过朋友之间的新鲜事、热议话题,就有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

12、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也不止一次听见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恐怕,这也算是“技术改变生活”的另一种表达。进一步说,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明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一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接了全世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来演绎这种异化,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里的人们虽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单地活在

13、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仿佛丢掉了灵魂。可以说,微信方便了社交,却让我们稀释了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这就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于是,有人想到了逃离,或卸载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记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但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确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痕迹”。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只是因为朋友一句“你不用,会让我很不方便”,足以让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头主要跟地没关系,跟人有关系。矫正微信使用造成

14、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微信上发生的事,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 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文章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小节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B第小节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微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和烦恼。C第小节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D文章最后三节围绕“我们应如何正确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