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锦集15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56984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锦集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锦集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锦集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锦集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锦集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锦集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锦集15篇)(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锦集15篇篇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笔者在农村初中从事数学教学有.在开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中,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写教案.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材分析p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知讲授和应用举例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课外作业).我遇到的很多农村老师对教学设计也是这样认识的.课改之前,教学施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上完一节课的现象.作 者:汪伟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桐城市南口初中刊 名:新课程老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p :篇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

2、引导发现”形式这种形式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活动参与”形式这种形式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理论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探究,参与理论,亲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络,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局部数学活动既可在课内进展又可以在课外进展,像问题解决、数学游戏、数学实验。一般来说,课外活动更重视培养兴趣、进步自学才能和实际操作才

3、能,学习内容受课本的约束也很少。“活动参与”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数学调查;数学实验;测量活动;模型制作;数学游戏;问题解决。三、“讨论交流”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因此也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这一形式的教学目的是: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才能,培养数学交流的才能和协作才能。它的特点是,对学习内容通过问题串形式开展讨论,学生积极考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交流思想,探究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讨论交流”形式一般的教学构造是: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响小结。例:完全平方公式四、“自学辅导”形式“ 自学辅导”形式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

4、辅导下进展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从而获得知识,开展才能的一种形式。在这一形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展探究、研究,老师那么通过给出自学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考虑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进展独立考虑。它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自学辅导”形式一般的教学构造是:提出要求自学提问讨论交流讲解练习。五、“讲解传授”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以老师的系统讲解为主脉,老师进展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进展积极考虑。这种教学形式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和形成纯熟技能。以上我们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初中数学教学形式。在选择教学

5、形式时,要明确三点:1、最有效的学习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进展有意义的学习;2、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学生承受式学习与开展式学习互相补充、合理结合;3、数学教学形式不能机械的截然划分,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几种形式可以进展互相浸透与综合。每一位老师都应认识到,没有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教学形式,也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学形式。对某一种教学目的、某一类数学教学内容、某一个班学生不一定只有一种教学形式,有多种形式可以选用。我们必须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的特点等诸多方面来考虑,灵敏地进展选择与组合,这样才能实现最正确的教学过程。篇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1、学习方式:对于全

6、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根底,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根据。因此必须纯熟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断定方法,并且灵敏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局部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那么,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理论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2、学习任务分析p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体会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考虑,表达和交流的才能,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根底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根底。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p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条件作三角形的根本作图才能,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4、教学目的:1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

8、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断定方法,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才能,开展有条理地表达才能,积累数学活动经历。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p 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历,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究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

9、析p ,并对各种情况进展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才能,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适时 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讨论中来,使学生在与别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开展6、教学过程略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资和教学方式7、反思小结提炼规律电脑显示,带着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

10、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开展学生个性思维。按照三角形“边、角” 元素进展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1、一个条件:一角,一边2、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3、三个条件:三角; 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老师搜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拟,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下面将研究三个条件下三角形全等的断定。1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40、60、80,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

11、同伴比拟是否全等。学生得出结论后,再举例体会一下。举例说明:如老师上课用的三角尺与同学用的三角板三个角分别对应 相等,但一个大一个小,很显然不全等;再如同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不等,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等等。2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4cm,5cm,7cm,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拟是否全等。板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举例说明该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类比着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四

12、边形、五边性有无稳定性图形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题组练习略3、对有才能的学生要求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推理过程。对一般学生要求口头表达理由,并能说明每一步的根据。老师带着,回忆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究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在老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议一议:学生分小组进展讨论交流。受老师启发,从最少条件开场考虑,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经过学生逐步分析p ,各种情况渐渐明朗,进展交流予以汇总,归纳。想一想:对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画一画:按照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做出

13、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30,一条边为3cm剪一剪: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比一比:同一条件下作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作的比一比,是否全等。学生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学生总结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举例说明学生模拟上面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鼓励学生自己举出实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那出准备好的硬纸条,进展实验,得出结论:四边形、五边形不具稳定性。学生练习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回忆反思,归纳整理。z+z平台演示z+z平台演示,老师加以分析p 。

14、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合作。经过对各种情况得分析p ,归纳,总结,对学生浸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结论很显然只需学生想像即可,z+z平台辅助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理论、自主探究、交流,获得新知。篇4: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在学生纯熟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它是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对分析p 问题才能要求较高,这会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信息论原理: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作为已有信息,通过复习输入,使学生更结实地掌握贮存;再通过例题讲解,到达信息处理;通过总结归纳,使信息优化;通过变式练习,使信息强化并能

15、灵敏运用;通过布置作业,使信息得到反响。教学目的:认知目的:懂得常见名词如仰角、俯角的意义能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能利用已有知识,通过直接解三角形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培养学生思维才能的灵敏性。情感目的:使学生能理论联络实际,培养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信息优化策略: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中,神经兴奋,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归纳、变换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敏捷性和创造性。重视学法指导,以加速教学效绩信息的顺利表达。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具一个锐角三角形,可变换图2图7高潮设计:1、例1、例2图形根本一样,但解法不同;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将一个锐角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