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昆明功能定位 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备课讲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562376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确昆明功能定位 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备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明确昆明功能定位 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备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明确昆明功能定位 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备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确昆明功能定位 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备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确昆明功能定位 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备课讲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 确昆明 功 能定位 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明确昆明功能定位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昆明信息港】微博2016-06-19 11:49我要分享0日前,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昆明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 确了昆明功能定位,即“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支点和枢纽城市,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新高地,面向 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到2020年滇中新区、呈贡新区发展初具规模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举、“走出去”和“引进 来”并重,加速拓宽大通道、聚集大产业、深化大通关、构建大平台、做优大环境,增强对南亚东

2、南亚地区的经贸影 响力、金融服务力、创新带动力、人文亲和力,把昆明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近期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着力打基础、育产业。到2020年,连接国内、联通周边国家的交通、能源、物 流、信息通道基本形成;与南亚东南亚及与国内长三角、泛珠三角、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滇中城 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通关及贸易便利化、市场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保稅区形成规模,南博 会、昆交会等国际性区域性展会影响逐步扩大,面向西南开放的平台和窗口作用进一步增强;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 药、资源深加工、特色农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滇中新区、呈贡新区发展初具

3、规模,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 础。中期目标:再用5年左右时间,着力提升功能、融入发展。到2025年,昆明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对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 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基本形成,与长三角、泛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等区域合作 更加密切,融入国内中西部、联通南亚东南亚的大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远期目标:再用2030年时间,着力全面融合发展、巩固中心地位。到2050年左右,联通内外、设施完善、 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建成;与南亚东南亚及国内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全面形成

4、;在我国 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战略支点与枢纽城市的地位作用全面巩固提升。构建“两核、一极、六廊”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意见提出,要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引领滇中、带动全省、联动西南、服务周边,加快构建“两核、一 极、六廊”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昆明实现跨越发展。“两核”中,一核为昆明老城区,加快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全省对外开放的龙头、面向南 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一核为呈贡新区,培育提升产业聚集、交通枢纽、科教研发、信息服务等核心功能,着力 打造现代化科教创新新城、面向南亚东南亚交通枢纽。“一极”为滇中新区,发挥政策优势,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产业培育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成为

5、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跨越发展重要经济增长极、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六廊”包括,昆明主城一安宁一楚雄一大理一保山一瑞丽/腾冲经济走廊:昆明市重点发展石油炼化、磷盐化 工、黑色冶金产业。昆明主城一晋宁一玉溪一普洱一西双版纳(磨憨)经济走廊:昆明市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昆明主城一石林一红河(河口)/文山经济走廊:昆明市重点发展特色休闲旅游和养老养生 度假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新能源等产业。昆明主城一寻甸一东川一昭通经济走廊:昆明市重点发展特色 农业、有色冶金工业。昆明主城一嵩明一曲靖经济走廊:昆明市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临空产业、特色农业。昆

6、明 主城一富民一禄劝一攀枝花经济走廊:昆明市重点发展能源、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构建交通、能源、信息“三大枢纽”实施意见提出,要构建“三大枢纽”,完善互联互通设施。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交通枢纽,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铁路、航空为依托,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为 骨架,向内连接成渝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向外沟通“老越缅泰”,肩挑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对外通道,打造联通国 内市场和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城市。构建跨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枢纽,确保中缅油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行,构建成品油、天然气稳定输送和储备体系, 积极配合中缅原油管道二期和中缅天然气二期扩容工程。构建区域性国际信息枢纽,加快信息

7、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以昆明为中心的光纤骨干网建设和“三网融合” 及信息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数字信息交换中心,着力打造泛亚云计算服务中心,积极开展面向南亚东南 亚的互联网业务,加快将昆明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信息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支持昆明地区商业银行到南亚东南亚国家设立分行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四个中心”,提升辐射服务能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努力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重点开拓医药、农副产品、化肥、机电产品、矿产 资源加工产品市场。培育扶持一批外贸重点企业。加强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等一批内外贸 结合的商品市场和商贸集散地建设。把昆明建设成

8、为世界一流的湖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 国际旅游集散地。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支持金融业及中介服务业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和人民币与 周边货币外汇交易体系。加快昆明金融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支持昆明地区商业银行走出去到南亚东南亚国家设立分 行。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等领域积极开 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推动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创建国家级的“昆明国际创新中 心”。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文交流中心,积极开展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办学、文化交流及人才培训等,吸引南亚 东南亚学生到昆明留

9、学,鼓励人文学科人才到南亚东南亚学习交流,吸引南亚东南亚的学生、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到昆 明学习医学,鼓励昆明地区文化企业制作优秀影视节目到南亚东南亚国家播出。积极打造“高原药都”同时,建设“五大基地”,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依托高新区、经开区、滇中新区等载体,大力发展电力电气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光 学仪器、数控机床、光机电一体化、新型柴油发动机、新能源汽车、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等技术水平较高、成套能力 较强的装备产业。建设资源深加工基地。发展核心石化产业群和石化产业深加工群,扩展以磷、褐煤、钛等资源为依托的化工深 加工群,鼓励发展工业级和食品级三聚磷酸钠、食品级六偏磷酸钠,打造全

10、国重要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磷化工产业基 地,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 产业。为此,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围绕强化大健康产业链发展的目标,重点发展天然药物及民族药、现代生物技 术药物、特色化学原料药和制剂、现代中药,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把昆明打 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蔬菜、花卉、山地牧业、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建设国家级花卉、 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特色奶源

11、基地与畜产品加工基地,积极打造 “高原药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和出口加工基地。积极探索与沿海地区在我市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主动承接东部、 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实施意见提出,要创新开放型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区,把滇中新区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 放的产业基地、开放窗口、创新示范区,把呈贡新区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交通枢纽、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新 城。同时,加快构筑开放平台载体。加快建设昆明综合保稅区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积极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国 际市场的多功能复合型国际保稅物流园区。着力构建昆明会展平台,以

12、国际国内大中型展览、专业会展和国内外高端 会议、高端论坛为发展重点,扶持培育以旅游、文化、高原农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健康养生产业等特色优势 产业专业展览活动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节庆活动,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稳步推进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基地),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巩固提 升要素交易平台,力争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易产品价格中心。实施意见还提出,要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到沿线国家参与铁 路、公路、港口、电信、电力、石化、仓储、矿山等投资建设。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并 购境外企业。支持企业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等方式“走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