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175370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目 录第1章 项目简介11.1基本情况41.2项目概况4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5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82.1 旅游产业化已成为全球趋势82.2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92.3湖北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02.4柴埠溪旅游开发建设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10第3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作用12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3.2 项目建设的作用16第4章 项目建设条件204.1自然条件204.2 社会经济条件224.3 旅游资源条件224.4旅游资源评价30第5章.柴埠溪景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定位与预测365.1调查方法:365.2旅游

2、客源市场现状分析375.3旅游客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455.4旅游客源市场细分与定位465.5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趋势预测50第6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556.1项目建设原则556.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66.3旅游配套项目616.4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治理项目63第7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667.1项目投资概算依据667.2建设项目投资概算667.3 投资结构与资金筹措697.4 计划工期及进度安排69第8章 景区开发的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分析728.1经济效益评估728.2项目投资财务评价748.3投资风险与财务敏感性分析768.4其他风险分析778.5财务及风险评价结论80第9章 项

3、目建设的生态效益与环境影响分析889.1 柴埠溪环境质量现状889.2 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919.3 本项目的实施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98第10章 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分析9910.1 积极的社会效益9910.2 可能出现的消极社会影响10010.3 项目正常运作中负面社会影响防治措施10110.4 本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价结论101第11章 项目正常运作的组织保证10211.1 组织结构10211.2 项目管理办法103第12章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10412.1结论: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切实可行10412.2建议:104附件:1、 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五峰县旅游发展总

4、体规划的批复;2、 湖北省环保局关于五峰柴埠溪生态旅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3、 五峰县人民政府关于柴埠溪生态旅游项目配套资金承诺的函;4、 五峰县人民政府关于县旅游局组建柴埠溪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柴埠溪旅游资源的请示的批复;5、 五峰县柴埠溪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6、 五峰县旅游局与国旅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的意向性协议书;7、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核发的可行性研究资质证书(证书号:工咨甲9524037)。附图:1、 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位置图;2、 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旅游资源分布图;3、 柴埠溪大峡谷景区旅游区位关联图;4、 柴埠溪大峡谷景区

5、旅游市场结构图;5、 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分布图;6、 柴埠溪大湾口景区游览道路图;7、 柴埠溪坛子口景区游览道路图;8、 柴埠溪大峡谷景区环境保护图;第1章 项目简介1.1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 1.1.2项目业主:柴埠溪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1.3建设地址: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 1.1.4项目负责人: 1.1.5联系电话: 1.1.6总投资:7480.27万元1.1.7建设期:3年1.2项目概况1.2.1景区介绍柴埠溪地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东部、清江南岸。距五峰县东大门渔洋关镇1公里。位于东经110o3748111o0100,北纬30o33

6、1030o3348。柴埠溪是清江水系支流渔洋河上段的名称,发源于长阳县的雪山尖,流域面积213平方公里,全长35.8公里。1996年林业部将柴埠溪流域位于五峰境内东部渔洋关镇和长乐坪镇范围内的部分地区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园区面积5526公顷(55.26平方公里),分为一个保护区和四个景区。同年,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和五峰林业局对柴埠溪流域的森林资源和开放建设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确定其为“以良好森林环境为主体,以峰奇、崖险、谷幽、溪清为特色,集旅游观光、文化娱乐、避暑度假、休憩疗养、科普考察为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在规划的前提下,柴埠溪进行了初期的开发

7、建设,在大湾口建设了公园管理处,目前已建成10公里的旅游支线(砂石路面),从长乐坪镇东侧与五峰至宜昌的鸭来公路相接。在管理处由县公路部门建设了有70个床位的培训中心。从管理处向柴埠溪谷底修建了两条只8公里的简易游览步道和几个简易观景点;在坛子口建立了小型临时管理站,有2.5公里的旅游支线与鸭来公路相连。自1997年开始,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开始接待零星游客。但由于缺乏开发资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较差,使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合理的开发。1.2.2 景区范围本次论证的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位于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内,为便于与森林公园的建设相衔接,范围与国家林业部审定的柴埠溪国家森林

8、公园相同(详见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位置图)。项目布局中除一些必要的游览观光项目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位于景区外围,大部分旅游配套项目(如住宿、餐饮)都分布于景区周边的服务基地内(五峰县城、渔洋关、松林坪),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在森林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内未安排建设项目。1.2.2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

9、价。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于1995年4月在西班牙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联合会1996年制订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3.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关于抓紧开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投资安排有关工作的通知(计司社会函199925号)。4. 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5.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6. 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2年

10、)。7. 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4年)。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9. 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年)。10. 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2. 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稿)13. 湖北省计委关于五峰县柴埠溪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14. 湖北省计委关于申报生态旅游项目及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的紧急通知(鄂计社会字19990826号)。15. 五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6. 五峰县柴埠溪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7. 柴埠溪水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 项目投资及效益评估1.

11、4.1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投资总额7480.27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6095.10万元,工程建设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占65.40%、配套设施投资占17.23%、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治理项目投资占17.37%。固定资产投资将分期进行,主要建设任务在2003-2005年三年内完成,三年投资分别为2462万元、3065.8万元和1952.47万元。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将采取多渠道融资的方式,资金主要来源如下:申请旅游国债资金3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建设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筹和引资3480.27万元。1.4.2 主要效益评估结论1.4.2.1经济效益本项目建设期三年,即从2003年至2005年,

12、2006年开始投入使用。通过对项目启动后十五年(含三年建设期)的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分别为12.76%和15.57%,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2.10%,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累计为587.73万元,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0.70年(含三年建设期),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4.80年(含三年建设期),项目正常运行实现经营保本的游客数为8.2万人,经济评价指标良好,经济效益比较明显。1.4.2.2 生态效益本项目总投资中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治理项目投资占17.37%,即安排俩大量的自然生态恢复、保护以及环境治理项目,这些投资项目的完成将能有效地维护并促进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主要生态效益有:

13、1、改善柴埠溪景区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2、对整个景区甚至整个柴埠溪流域实行退耕还林,能有效地保护清江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3、改善景区及景区周边社区环境质量,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4、有利于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5、通过一系列环卫设施的建设,能有效地提高环境质量。1.4.2.3 社会效益1、调整柴埠溪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2、保护和弘扬土家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3、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民基本生活问题和剩余劳动力的问题;4、推动柴埠溪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5、提高柴埠溪地区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6、丰富湖北旅游产品内容,完善旅游产品结构;

14、打通长江三峡至张家界的旅游通道。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2.1 旅游产业化已成为全球趋势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最高的经济产业之一,加快其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全球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全球旅游行业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世界旅游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旅游业、电讯业、资讯科技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三大主要推动力。今天的旅游业,不仅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同时也已形成了社会的系统工程,从资源开发、设施建设、旅游服务、市场营销以及与配套

15、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构成了一统一的大产业体系。作为现代社会基本需求之一的旅游业,已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据1997年12月世界旅游组织在土耳其旅游业:2000年前瞻的展望报告,到2020年世界每年将有16亿人次到外国旅游;每年的国际旅游花费是2万亿美元,全世界每天平均有50亿美元花费用在国际旅游上。而且,大体上,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比率是1比10,因此,到2020年每年就有160亿人次在国内进行旅游,花费是20亿美元。以上数据充分展示了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它表明旅游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现已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已进入世界十大旅游国行列,其发展的强劲势头正受到世人瞩目。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