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174373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虾类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从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优劣.因此,渔谚有养好一池虾,先管好一池水的说法.虾池的水质调控是养虾成败的关键.最近在群里面和论坛里面都看见大家问有关水质方面的问题,所以小编就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加以整合,特发此贴,供大家参考参考!一、如何判断水质的好坏采取看观摸尝闻测查方法,能有效地辨别水质的好坏.1看即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反映.养虾池的水色以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为好,这些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无异常气味.这些水色的水体富含大量对虾喜食的硅藻和绿藻,且溶氧充足,有害物成分少,非常利于对虾生长.常见的好

2、水色有以下几种:黄绿色以硅藻为主,绿藻、裸藻次之;草绿色以绿藻、裸藻为主,油绿色主要是硅藻、绿藻、甲藻、蓝藻;茶褐色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常见的坏水色有以下几种:若虾池水色呈暗绿色则是蓝绿藻过度繁殖的结果;黑褐色与酱油色是鞭毛藻、裸藻、褐藻等大量繁殖所致,这种水色主要是由于投喂过量、残饵过多、底质恶化老化等原因造成;黄色水主要含有金黄色鞭毛藻;水色转红是由纤毛虫、夜光虫等原生动物滋生或轮虫大量繁殖所引起;乳白色是由细菌大量繁殖造成藻类突然死亡而引发的;臭清水是由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所致;澄清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少的表现;水呈灰蓝色且有鱼腥味,可能是鱼腥藻或拟鱼腥藻大量出现所引起的;水

3、色泛白是桡足类过多所致;水色混浊的水体含泥浆和有机碎屑较多.这些水色均为不好的水色,对养虾极为不利.另外,如果水色发暗,水质粘滞,在下风口和增氧机周围有大量白色泡沫,且经久不散,说明水体中有机质多,水质已老化.水色呈蓝绿、灰绿而浑浊,天热时常在下风的一边水表出现灰黄绿色浮膜,表明水质已老化,以蓝藻为主,而且数量占绝对优势;水色呈灰黄、橙黄而浑浊,在水表有同样颜色的浮膜,表明水色过浓,水质恶化,以蓝藻为主,且一开始大量死亡;水色呈灰白色,表明水体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亡,水质已经恶化,水体严重缺氧,往往有泛塘的危险;水色呈黑褐色,表明水质接近恶化,可能是施用较多的有机肥、水体中腐殖含量过多,以隐

4、藻为主,蓝藻次之;水色呈淡红色,且颜色浓淡分布不匀,表明水体中的水蚤繁殖过多,藻类很少,溶氧量很低,已发生转水现象,水质较瘦.茶色或茶褐色水黑紫色或酱油色灰绿、灰蓝或暗绿色浑浊、分层、黄泥水酱紫色或砖红色青苔水白浊水2观指观察虾池及周围生物的动态.若发现池中鱼类浮头、螺爬出水面,日落后塘周围有很多蚊虫,有许多海鸥等鸟类在塘面上盘旋等现象是水体缺氧的预兆.当水体严重缺氧时,对虾会浮头游塘,眼和触角露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沉躲避.夜光虫、甲藻和发光细菌大量增殖会使水体发光,极易引起虾池缺氧.此外,除对虾因投饲不足而游塘外的异常活动,也是直接或间接由水质恶化所引起,是水质不良的表现.3摸指用手指捻一捻虾

5、池水,如果手感发涩说明水质正常;如发滑,水质一般较差.4尝指用嘴尝尝虾池水味道,如只是发咸,一般是好水,如苦味严重,则是水质不佳的表现.5闻指闻虾池水的气味.若水体散发出腥臭或臭鸡蛋的气味,说明水质已出现老化,较差.6测指对水体的溶解氧、透明度、pH值、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若各项指标超出虾池水质的基本要求,则表明水质不好,对养虾不利.7查检查虾池底是否黑化.如果池底变黑,散发臭味,表明底质变坏.出现变黑的原因:清池不彻底;投饵过量;池水过肥,换水不够;水体中有大量丝状藻或水草老化枯死后沉底腐烂;下层水长期严重缺氧.在养殖中后期池底较易出现黑化,为淤积于池底的有

6、机物在细菌等作用下进行非氧化分解,形成池底黑化区域.在看的时候还要注意下面这些:水的颜色池塘由于施肥品种与施肥季节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水色.一般来说,肥水池的正常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油绿色为主,另一类以茶褐色为主,这两类池水中均含有大量易被水产动物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是适合用于养殖的塘水.水色变化水色的变化是池水活的证明,它有日变化和旬、月变化两种情况.一般易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大多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由此形成池水透明度的日变化.此外,每10-15天水色浓淡呈周期性的交替出现,这就是旬、月变化.凡是水色会变化的池塘是一塘活水,否则就有可能是一塘瘦或老的水.水面有无水华出现所谓水华是指池塘水面出现一

7、层云斑状有色漂浮物,这是由于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致.有一定水华的池水属于好的池水,其中多数浮游生物能被水产动物摄食、消化,对它们的生长极为有利.但这种水溶氧量低,如遇到天气突变时,不仅易出现虾浮头,而且常因缺氧而导致藻类大量死亡,使池水变样、发臭,出现泛塘.为此,必须要控制水华的大量出现,其方法有:减少或停止施肥或投饵,换掉部分老水后注入新水,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池塘下风处的油膜没有水华的池塘,可从其下风处水面油膜颜色面积大小来衡量其水质的好坏.一般肥水池下风处的油膜多,沾粘,发泡,并有日变化现象即上午比下午多,上午呈现黄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呈绿色,俗称早红晚绿.如果水面长期有一层不散的铁锈膜,

8、则说明池水瘦而老,必须换注新水.透明度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可以大致反映池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即池水的肥瘦,一般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中等肥度的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为肥水,大于40厘米的为瘦水.二、适合虾生长的优良水质标准2014-9-4 15:46 上传下载附件三、pH对水质的影响南美白对虾适宜的pH值为7.88.5.pH值低可使养殖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要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pH过高会增加氨氮的毒性.pH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同时,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含量增加.氨氮、硫化氢含量的增加都可以抑制对虾的生长.pH

9、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粘液凝固,严重时体粘液成丝状,使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pH过高的水体中易形成蓝绿藻水华和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从而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缓.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pH值是养殖水体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主要与水体中的CO32HCO3CO2缓冲体系及Ca2CaCO3固体缓冲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有机酸、腐殖质缓冲系统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水体中的pH值会随着水的硬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池塘中pH值通常随着日出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达到最大值,接着开始持续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

10、此循环反复.池塘中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当水体中pH值过高、过低或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pH值在养殖中的变化规律1养殖全过程pH值的变化规律:从对虾养殖整个过程来看,放苗前肥水阶段pH值最高,有时可超过9.6,随后会不断下降,到中后期甚至降到7.0以下,如果水质不加以调节,则pH值就会不断发生变化.2一天中的pH值变化规律: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因此,白天光合作用越强,光照时间越长pH值就会越高;晚上光合作用停止,对虾及各种生物微生物为主呼吸产生的酸性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则pH值就会逐渐下降,天亮前降到最低.如果是阴雨天,则一天中的p

11、H值变化最小.3天气变化对pH值的影响:晴天、阴天和雨天pH值有不同的变化,晴天白天光合作用消耗掉了水中大量的酸性二氧化碳,pH值会升高,而阴雨天情况正好相反,连续的阴雨天会使池水pH值降得很低,必须及时调节.对pH值的调控1放苗前调控:放苗时如果pH值高于9.0上午10点左右测量值则虾苗的成活率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放苗前进行pH值的调控是养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控可采用施加酸性化学物质的方法,如加入适量醋酸、柠檬酸、草酸等,也可以换水或注入新水地下深井水更好,尽可能将pH值降到9.0以下,这样可确保放苗后虾苗的成活率达到生产要求.2中前期调控:在养殖全过程的前三分之二时间里水质的各项指标一

12、般都还比较正常,如NH3、H2S等浓度很低,对对虾的不良影响就很小,这时候可以放心大胆地将pH值控制在最适合对虾生长的范围里.随后,pH值逐渐降低,如果上午10点测量出的pH值在8.0以下,则应及时进行调高.20ppm的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3中后期调控:对虾养殖进入中后期,水质各项指标已经很差,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NH3、H2S浓度就不可避免升高甚至超标,且pH值下降又特别快,这个时候如果不调节好pH值,即使增氧机满负荷不停地运转,对虾仍会有生理性缺氧浮头的危险,给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中后期的pH值调控技术要求比较高,也是决定养殖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由于NH3、H2S的毒

13、性与pH值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中后期调节pH值一定要考虑全面,假如NH3浓度很高而H2S浓度很低,此时可将pH值调到正常偏低水平,这样可降低NH3毒性又确保不会造成对虾生理性缺氧;如果情况恰好相反,则可将pH值调到正常偏高水平.总的原则是:既要保证pH值的正常,又尽可能地降低水体中NH3和H2S的毒性,这样就会提高养殖的产量.pH值偏低或偏高的处理措施pH值偏低的处理措施:可以将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复23次,以调节水体中的pH值;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水,既可以调节水体酸碱度,又可以防治病害发生;对于pH值下降过快或过低的水体,也可用NaOH或小苏打进行调节,采用1NaOH溶液,一定要进行稀

14、释,少量多次均匀泼洒,并及时测定水体的pH值,以确定效果;加速培植浮游植物,形成新的藻相,对于形成的蓝绿藻要及时控制,必要时追施无机肥料,促使优良藻类繁殖茂盛;充分增氧,控制还原型物质的生成.pH值过高的处理措施:注入新水.用滑石粉调节,用量为每亩12kg.通常滑石粉以1.52.5gm3全池泼洒,可使水体pH降低0.51;每亩用0.51kg明矾,全池泼洒对pH过高或升幅太快的水体也可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少量多次泼洒后,并及时测定水体的pH值;用盐酸调节,一般每亩用300毫升500毫升,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使用牧鱼露加红糖或腐植酸.四、溶氧溶氧是水体中最主要的理化指标,养殖

15、池塘中溶氧量通常要求在58mgL之间,至少不低于4mgL;当溶氧低于3mgL时,虾会烦躁不适、轻度缺氧、呼吸加快、摄食量降低,从而影响生长.溶氧更低时就可能造成水产动物的死亡.水体中溶氧量取决于增氧与耗氧因素的消长作用.池塘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溶解;增氧机或增氧剂的使用;换新水所携带氧气等几个方面.而水体中溶氧的消耗则包括水生生物及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谢耗氧,池水、底质中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的分解等几个方面.当池塘溶氧不足时可采用的主要应急措施:增氧机的合理使用;合理的换水;减少池塘中有机物、微生物等好氧量;合理地使用增氧剂;逐渐培育出所需适宜的新藻相.目前主要的增氧剂作简要的说明:a过硼酸钠,白色细小结晶粉末,属于温和性氧化剂,能缓慢释放氧,当水温高于40,氧气逃逸加快,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使用过硼酸钠后可增加水体的碱性,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