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217293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台商投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泉州台商投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泉州台商投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泉州台商投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泉州台商投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州台商投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台商投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州台商投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2021年6月目 录一、总体要求-3(一)指导思想-3(二)发展目标 -3二、主要任务-4(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4(二)建设量质并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4(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四)培育充满活力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6(五)提升科学有效的健身运动指导服务-7(六)保障适宜参与的重点人群健身活动-7(七)推进多元融合的全民健身协同发展-8(八)深化内联外拓的体育文化交流合作-8三、重点工程-9(一)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工程-9(二)全民健身设施“2221”工程-9(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创建工程-10(四)

2、“体医融合”试点工程-10四、实施保障-11(一)强化组织领导-11(二)强化政策支持-11(三)强化人才支撑-12(四)强化监督评估-12泉州台商投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过去的五年,我区认真组织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为推进新发展阶段我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依据全民健身条例泉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泉州台商投资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本实施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以创建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区为主线,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为重点,以实施“四大工程”为抓手,致力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打造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主阵地、建设泉州城市副中心发挥应有的作用。(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现代化、花园式的泉州城市副中心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健身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设施量质并举,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充满活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指导科学有效。经常参加体育

4、锻炼人数达到42%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2%以上,学生体质健康国家标准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有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全民健身社会组织1个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25人;打造市级以上全民健身品牌赛事2-3项,年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0场以上。二、主要任务(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推动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行业、人群均等化,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区、镇、村聚焦与协同。认真实施福

5、建省全民健身条例, 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等制度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标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建设要求,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推动全民健身再上新台阶。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二)建设量质并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依托“两带一心一环八区”城市空间布局,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2221”工程,规划建设绿道、步道、自行车道,布局二代全民健身路径。制定并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新建居住区和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四同步”建设,补齐老旧小区、村居

6、全民健身设施短板。鼓励社会力量加大户外运动营地、足球场地、冰雪场地等设施建设。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评估督导,优化开放绩效管理方式。落实全民健身设施管理责任,探索“区教育文体旅游局监管、乡镇属地主体责任、第三方巡检”的工作机制。加快构建体育智慧平台,推进智慧健身社区、公共场所体育运动智慧系统建设,提高全民健身设施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安全有序开放,鼓励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运营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提升开放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区规划建设与交通运输局、环境与国土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文体旅游局(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因地制宜开展篮球、足球、

7、气排球、路跑、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健身操、门球、棋牌类等覆盖面广、群众喜闻乐见健身赛事活动,推广普及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和广播操、工间操,支持举办民间、民俗、少数民族体育赛事活动,鼓励发展击剑、沙滩运动、水上运动等具有前沿、时尚、消费引领特征的运动项目,吸引全人群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带动其他各类体育健身项目的普及推广。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日”以及节假日或特色节日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办好区级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运动健身进万家等系列赛事活动,支持乡镇、街道、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特色赛事活动,打造百姓身边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有文化、有人气、有特色、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赛事活动

8、体系。结合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进校园”;结合全运会、省运会群体项目比赛,组织开展“我要上全运、我要上省运”系列活动;结合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建党100周年等时间节点,丰富节庆体育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四)培育充满活力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按照区级1个体育总会,5个人群协会,N个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备案健身团队,乡镇1个全民健身工作站或指导中心,1个单项体育协会、N个备案健身团队的要求健全全民健身社会组织体系。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职工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的发展,推动健身团队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备

9、案。增强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的粘性和活力,扶持和引导体育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承接更多的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和服务职能。分层、分类推进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参加等级评估,着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示范效应明显的3A以上等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支持具备条件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训练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支持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开展两岸体育赛事活动交流。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教育文体旅游局、民生保障局(五)提升科学有效的健身运动指导服务。加强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的宣传普及,推广“全民健身指南”和“群众身边的健身课堂”,提高城乡居民科学健身素养。推行科学健身线下线上指导相结合,推广简便易行

10、、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加快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和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成立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化管理。探索与地方高校合作,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健身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满意度。积极引导健身俱乐部教练、体育教师、体校教练员、健身达人等各类体育专业人士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大力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民生保障局、教育文体旅游局(六)保障适宜参与的重点人群健身活动。推动职工、青少年、幼儿、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少

11、数民族等重点人群参与健身、乐于健身、受益健身。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开齐开足体育课,落实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锻炼一小时,建立健全校内、校际、区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持续推进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建设,将老年人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区党工委、管委会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门球、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健身活动。引导残疾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健身活动。挖掘和推广百崎回族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建设全省民族团结融合典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标兵添砖加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利用传统节庆和文化旅游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加乡土化的健身活动。组织以家庭为单位、以亲子为主题、以特色体育项目为内容的妇女

12、、幼儿健身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党群工作部、民生保障局、教育文体旅游局(七)推进多元融合的全民健身协同发展。加强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促进健康、运动伤病预防、体质健康的干预和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库”应用,试点推进“体医融合”社区体育健康促进项目,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新模式。健全体教融合协同推进机制, 不断优化学校体育教学及业余训练体系,持续推广区级体育优势项目,积极拓展新兴项目,努力发掘特色项目。广泛开展青少年喜爱的篮球、足球、游泳等运动技能培训和赛事活动,支持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不断探索学训结合的长效机制,夯实后备人才培养基础。以滨海资源、海丝文化为基础,依托世

13、茂蓝色海湾、八仙过海、滨海乐活小镇等项目建设,推进滨海运动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精品景区。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民生保障局、教育文体旅游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八)深化内联外拓的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依托海丝文化交流工程,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等多边合作框架下的体育对外交流活动,加大与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等在体育旅游、体育贸易、赛事活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搭建与国内台商投资区体育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健全交流合作机制,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两岸融合主阵地优势,积极推进两岸体育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作与创新,加强两岸青少年体育、民俗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等线上线下交流,助推两岸闽南文化传承试验区建设。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党群工作部、教育文体旅游局三、重点工程(一)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区创建工程。成立由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创建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区(市、县)的方案和评选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