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1630264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1、严复(1854-1921年)代表作:原强(1895)、论世变之亟(1895)、辟韩(1895)、救亡决论(1895年)、天演论(译作,1898)、原富(译作,1901)、群学肄言(译作,1903)、法意(译作,1909)、严复集(1986)等。思想背景:达尔文、斯宾塞和赫胥黎为代表的进化论思想,孔德、穆勒为代表的实证论思想,边沁、穆勒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主要学术思想:世界上的社会方式有三种:图腾社会、宗法社会、军事社会,中国是宗法制社会,社会组织以宗族主义为中心,西方社会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学术上没有“黜伪而崇真”的精神,政治上没有“屈私而为公”,这都是因

2、为不自由;而西方国家的长处根本的在于政治与学术,他们相互竞争,而竞争的机理与结果相反又相成,西方文化的要点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个体是群体的基础,民智、民力、民德的高下,关系一个民族的强盛,只有进行教育提高它们,才能把发挥个人群体的作用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才能取消君主专制,实行民主政治。在国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人民如果不自由就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国际竞争中就不会取得国家的自由,因此,民主与自由是变法的最重要内容,中国要富国强民,进行社会改良,就需要治群学;经济改革、教育改革和政治改革相结合,才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2、陶孟和(1887-1960年)代表作:社会调查(1918)、书评乌

3、格朋(1924)、孟和文存(1925)、北平生活费之分析(1930)、社会与教育(1934)、中国劳工生活程度(1932)、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1951)等。思想背景:威斯特玛克和霍布浩斯的社会学思想,英国的维伯夫妇以及萧伯纳的思想,特别是主张以社会调查推动立法实现社会主义的“费边学说”。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学考究人群关系的原理,解释人群生活的状态,是各学科里最后发达的一种研究人群的科学,它可以分为四部分:社会起源、演化、组织和改良;教育不仅应当使个人获得健全的身心,还应该使他与所居住的人群环境相调和,并对那个环境有积极的贡献;社会学与教育的关系,就是应用社会学知识改良教育。教育社会学就是

4、应用社会学的材料、方法、原理解决教育问题的分支学科,教育自身要成为一种社会组织,并应用社会学的原则,同时教育要适合于社会,并可以补救社会的弊端。个人与社会的功绩不可分开,没有领袖社会不能进步,没有社会个人自身就不能存在,个人的事业是需要社会化的。人类心灵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人性是能够变化发展的,人类可以吸收过去的经验,可以接受与其他人接触而产生的种种影响,教育是人类心灵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改良与进步的一个途径;教育的责任是保持风尚与制度,同时改进风尚与制度。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淘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改进社会制度,了解社会的目的,实现社会理想等全都要依靠社会教育,人类进化的三种要素智慧、努力与

5、合作训练三种能力也都靠教育,教育是人类进化的最主要工具。3、宴阳初(1890-1990年)代表作:平民教育概念(1924)、平民教育论(1928)、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工作大概(1934)、农村运动的使命(1935)、十年来的中国(1937)。思想背景:中国近代以来的救国图存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和教育观。主要学术思想:“愚、穷、弱、私”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四大病根,应当通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分别加以医治;四大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种方式连环进行,以培养农民的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民族再造”思想)。中国社会的改造在于乡村改造,乡村改造的根本在于人、组

6、织、文化的改造,应当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以此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社会调查的意义既是为了改造社会现实,又是为了建设中国化的社会科学。4、李达(1890-1966年)代表作:现代社会学(1926)、中国产业革命概观(1929)、经济学大纲(1935)、社会学大纲(1937)、胡适反动思想批判(1955)、梁漱溟思想批判(1956)、李达文集(1980)等。思想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传统,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学的使命在于发现社会组织之核心,探求社会进化之方向,明示社会改造之方针;其研究问题包括:社会的本质、构造、起源、发展,家

7、族氏族及国家,社会意识、变革与进化,社会阶级、问题、思想、运动,帝国主义,世界革命和未来社会。中国社会问题的结症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乃至世界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社会运动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其中的派别有进化派与革命派,前者认定旧制度会自发产生出新制度,后者否定就制度以建立新制度;推测社会进化的目的是预言其进行的途径,探究人类运动之路径与到达此目的的方法。5、孙本文(1892-1979年)代表作:社会学上之文化论(1927)、社会变迁(1929)、社会学原理(1935)、现代中国社会问题(4卷,19421943)、社会思想(1945)、社会心理

8、学(1946)、近代社会学发展史(1947)、当代中国社会学(1948)等。思想背景:吉丁斯的“同类意识论”,爱尔乌德、发利斯、帕克等人的社会学观点,奥格朋、托马斯等文化社会学家的思想,凯史、卫莱、海史各费的社会观。主要学术思想:社会是表现为社会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社会现象是个人与个人交互活动的现象,是客观实在;人格是社会环境的具体化,是社会化的结果,文化是社会形成的决定因素,人的一切行为都为社会行为规则所制约。社会学是研究生活现象中社会行为(交互行为、共同行为、团体行为)问题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以具体社会为研究单位,研究社会生活的共通现象。文化是人类独有的,人类为满足生存需要必然产生谋生的手段与

9、工具,就是文化;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称为文明;文化是一个复杂体,各部分彼此关联,相互结合成为比较有系统的全体,这种有系统的文化联结称为文化模式,文化特质是文化的最小单位,文化具有普遍的模式,是制约人类行为的普遍力量;属于同一文化方式的地理区域称为文化区域;旧文化的保存和新文化的增加过程中实现了文化的积累,文化的传播促进社会变迁,文化变迁不是线性的,因为存在文化惰性和文化失调现象。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的那个人在社会中的个人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其中环境又可以分为心理的和文化的两个部分(人的主观环境和物的客观环境),同时个人特别是领导人物对社会也产生影响。社会学可以

10、分为四类:纯理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社会学方法论,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即应用社会学,社会问题就是全体或一部分人的共同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问题。中国的家族制度在西方家族制度输入之后产生了文化失调现象,表现为婚姻、妇女和儿童等社会问题。人口数量、人口品质、人口流动都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的人口品质问题不是遗传的问题,而是环境影响的问题,只是一个教育问题,应大力宣传节育完婚、限制早婚。6、陈达(1892-1975年)代表作:社会调查的尝试(1924)、中国劳工问题(1929)、人口问题(1934)、中国社会构造问题(1936)、浪迹十年(1946)、节育、晚婚与新中国人口问题(19

11、57)、现代中国人口(1981)等。思想背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思想,奥格朋的社会学观点,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思想特别是孔德开创的实证主义思想、中国古代社会人口理论等。主要学术思想:定义不过代表一种观念,可以指示我们研究的途径,但不能希望任何定义将该问题的性质与内容包括无遗。中国工业界两个重要的问题是:劳工阶级的生存竞争、劳工阶级的成绩竞争,前者即经济性质的竞争,关于工资和工作时间的竞争,它必须与工人的生活情形相适合;后者即工人参加社会生产及其他各项服务工作对社会必有贡献,有贡献就必须从社会的角度对工人阶级加以保护和培养,两种竞争在工人的实际生活中是成反比例的,生存竞争越激烈,成绩竞争的机会就越

12、少,因此劳工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要对经济社会两方面兼顾才能解决。人口的增减和文化的兴衰是有循环的,社会进步应以增加成绩竞争为出发点,这就必然同时减少生存竞争的痛苦,其主要办法是人口数量的减少,这样谋生较易,闲暇较多,才智之士对于文化努力易于得手,因此节制生育是减少两种矛盾的主要途径,节制生育无论对于家庭生活、对国家建设以至整个民族的健康和兴旺都具有莫大的好处。世界各殖民地国家特别是太平洋区域为开发经济非常需要华工前往,契约华工的劳工运动刺激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和知识分子的觉悟和爱国心,更影响了国际劳工运动的发展。7、梁漱溟(1893-1988年)代表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13、1921)、中国社会构造问题(1936)、乡村建设理论(1939)、答乡村建设批判(1941)、中国文化要义(1949)、人心与人生(1980)、梁漱溟全集(1989)等。思想背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历史观,西方近代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发展观。主要学术思想:人类生活有三大问题,即人对物、人对人、人对自身生命的问题;同时人类生活有三种根本态度,即意欲向前要求、意欲调和持中要求、意欲反身向后要求,西洋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分别以三种态度解决三大问题,于是人类文化演化为三大系;中国人没有走完第一期就直接进入了第二期,所以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但人类文化终归要进入第二期,因此未来的人类文化将是中国文

14、化的复兴。在不同类型的文化中,社会构造各不相同,西洋人重集团生活并从中演化为阶级对立;而中国人重家庭生活,从中推演出伦理本位,形成由家庭伦理关系构成的社会,是一种职业分途的社会;近代中国虽非平等无阶级的社会,但尚未构成阶级,西洋文化的拥入使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构造崩溃,新社会构造又未确立,形成文化失调,这是近百年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自救道路在于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它需要中国固有精神与西洋文化长处的沟通调和,即学习西洋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培养发展中国的固有精神伦理情谊、人生向上的精神;中国社会的改造首要地在于乡村改造,乡村改造的根本在于人、组织、文化的改造,农村组织建立了,全国社会组织就

15、会建立起来。中国因为特殊的国情难以走日本、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只有走乡村建设(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的道路,从农业生产和农民消费两个方面来刺激工业发展,先制造出工业的需求来,然后以合作方式经营之,工业以此建立。8、李景汉(1894-1986年)代表作:北京人力车夫现状的调查(1926)、中国社会调查运动(1927)、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调查(1929)、定县社会状况调查(1933)、华北农村人口之结构与问题(1934)、定县土地调查(1936)、社会调查(1944)等。思想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中国近现代社会启蒙思想。主要学术思想:中国农民数量和农闲时间众多,人力资源便宜,发展合宜有

16、利的农村副业与农村经济有很大关系,为了不使农村工业没落,应当加以指导和统制;要对中国农村工作得出有把握的结论与提出解决的办法,一方面要看清世界经济的趋势,另一方面还需要了解本国农村工业的事实。社会调查研究是用客观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做到内容翔实,以事实说话;调查者必须不拘成见,不参杂个人的感情或主观的玄想,要以科学的态度搜集事实,这才称得起是忠实的社会调查者,为实用而调查,不是为调查而调查。关于中国人的素质问题是不容易解释的,西方人和中国自己人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都有各自的长处,我们应当积极吸取各方面的认识,深化对本民族的了解,不应该妄自尊大,也不应把自己想得一无是处,目的在于改良我们的民族,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