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牛头刨床凸轮机构.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868996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牛头刨床凸轮机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牛头刨床凸轮机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牛头刨床凸轮机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牛头刨床凸轮机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牛头刨床凸轮机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牛头刨床凸轮机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牛头刨床凸轮机构.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编程说明书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凸轮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指导教师:席本强 何凡设 计 者: 姜正禄学 号:0607070208班 级:加工06-2班 2008年7.10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目 录一、 计任务及要求二、 数学模型的建立三、 程序框四、 程序中符号说明五、 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六、 课程设计总结七、 参考文献 凸轮机构的设计一、 基本条件与要求已知:从动件的最大摆角 许用压力角,从动件的长度,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从动件见运动规律为等加、等减速运动,凸轮与曲柄共轴。 要求: 1) 计算从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并绘制线图,也可做动态显示。2) 确定凸轮机构的基

2、本尺寸,选取滚子半径,画出凸轮实际轮廓线,并按比例绘出机构运动简图,以上内容作在2号图纸上。3) 编写说明书二 、根据运动分析写出与运动方程式1 设从动件起始角21)升程加速区,其运动方程为:2) 属于升程减速区,其运动方程为:3),属于远休止区,其运动方程为:4)属于回程加速区,其运动方程为:5),属于回程减速区,其运动方程为:6) ,于近休止区,其运动方程为三 流程图四、源程序#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define l 130.0#define Aa 40#define r_b 55#define rr 7.5#define K (3

3、.1415926/180)#define dt 0.25float Q_max,Q_t,Q_s,Q_h;float Q_a;double L,pr;float e1500,f1500,g1500;void Cal(float Q,double Q_Q3)Q_max=15,Q_t=75,Q_s=10,Q_h=65;if(Q=0&QQ_t/2&QQ_t&QQ_t+Q_s&QQ_t+Q_s+Q_h/2&QQ_t+Q_s+Q_h&Q=360) Q_Q0=K*0; Q_Q1=0; Q_Q2=0;void Draw(float Q_m) float tt,x,y,x1,y1,x2,y2,x3,y3,x4,

4、y4,dx,dy;double QQ3;circle(240,240,3);circle(240+L*sin(50*K)+4*cos(240*K),240+L*cos(50*K)-4*sin(240*K),3);moveto(240,240);lineto(240+20*cos(240*K),240-20*sin(240*K);lineto(260+20*cos(240*K),240-20*sin(240*K);lineto(240,240);moveto(240+L*sin(50*K)+4*cos(240*K),240+L*cos(50*K)-4*sin(240*K);lineto(240+

5、L*sin(50*K)+20*cos(240*K),240+L*cos(50*K)-20*sin(240*K);lineto(255+L*sin(50*K)+20*cos(240*K),240+L*cos(50*K)-20*sin(240*K);lineto(240+L*sin(50*K)+4*cos(240*K),240+L*cos(50*K)-4*sin(240*K);for(tt=0;tt=720;tt=tt+2) Cal(tt,QQ); x1=L*cos(tt*K)-l*cos(Q_a+QQ0-tt*K); y1=l*sin(Q_a+QQ0-tt*K)+L*sin(tt*K); x2=

6、x1*cos(Q_m*K+40*K)+y1*sin(Q_m*K+40*K); y2=-x1*sin(Q_m*K+40*K)+y1*cos(Q_m*K+40*K); putpixel(x2+240,240-y2,2); dx=(QQ1-1)*l*sin(Q_a+QQ0-tt*K)-L*sin(tt*K); dy=(QQ1-1)*l*cos(Q_a+QQ0-tt*K)+L*cos(tt*K); x3=x1-rr*dy/sqrt(dx*dx+dy*dy); y3=y1+rr*dx/sqrt(dx*dx+dy*dy); x4=x3*cos(Q_m*K+40*K)+y3*sin(Q_m*K+40*K);

7、 y4=-x3*sin(Q_m*K+40*K)+y3*cos(Q_m*K+40*K); putpixel(x4+240,240-y4,YELLOW);void Curvel() int t; float y1,y2,y3,a=0;for(t=0;t=0)&(aQ_t/2)&(aQ_t)&(aQ_t+Q_s)&(aQ_t+Q_s+Q_h/2)&(aQ_t+Q_s+Q_h)&(a=360) y1=0; y2=0; y3=0; putpixel(100+a,300,1); putpixel(100+a,300,2); putpixel(100+a,300,4);et=y1;ft=y2;gt=y3;main() int g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