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36950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_ 姓名_一、 积累与运用 (33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8分) chu su qi png hung chn h chu ch( )划深 ( )( )意 ( ) ( ) 热( ) ( ) 然 ( ) ( )( ) ( ) ( ) ( ) ( ) ( ) ( )奠 基 迭 起 重 荷 迥 乎不同 磐 石 叱 咤 鲜 为人知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妇嬬皆知心会神凝一拍既合慷慨淋漓 锋芒毕露搏学多识马革裹尸杂乱无张 _ _ _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A鲜为人知(新鲜、奇异)

2、目不窥园(从缝隙中看)弥高(满) B鞠躬尽瘁(一种礼节)沥尽心血(滴)兀兀穷年(一年到头) C家喻户晓(比喻)气冲斗牛(凶猛的牛)锲而不舍(刻) D阔别(长时间的)迥乎不同(差得远)诗兴不作(起,发)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A秋雨下了将近三天三夜还没停。 B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C一轮灿烂的满月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D我们不能不说贝多芬不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5选出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2分)A奥本海默是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3、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一个人做事不能太马虎,参差不齐,什么事都做不好。 6根据括号里的内容,填写成语。(2分) (1)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_(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2)“_,_(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7.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1分)(1)( )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会走他走过的道路。 (2)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3)他()孤独,()有“永恒”为伴。 (4)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不漂亮,()表现出他的

4、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A.1如果仍2而且3诚然可是4虽然却 B.1如果也2并且3虽然可是4即使也 C.1倘若仍2而且3诚然并且4即使却 D.1倘若也2甚至3虽然并且4虽然也 8.文学常识填空 (5分)(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我国著名诗人_先生写的颂扬闻一多先生崇高品格和精神的一篇文章,其主人公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 (2音乐巨人贝多芬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_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中的主人公贝多芬是_国伟大的_,他的代表作有 和 。 (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被称作_的_国作家_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等。文中的主人公福楼拜是另一位在_国有影响的大作家,其代表作有等。 (4)资治通鉴是北

5、宋政治家、史学家_主持编纂的一部_通史,记载了从_到_共1362年间的史事。9.背默填空。(9分)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 ,一个 ,一个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汉乐府 )、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汉乐府)、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昔人已乘黄鹤去, , ,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二、阅读理解(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完成下面的题目。“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

6、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

7、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0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_

8、11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_ 1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_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9、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

10、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3.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_14.说说对下面的句子的理解。(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2)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5.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16.第二自然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的“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1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